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財富榜誘導了什麼?
2010/02/05 12:46:36瀏覽772|回應0|推薦8

作者:博洛尼的蔡明

  胡潤財富榜之後,是全球福布斯財富榜。這400位富翁們因為2008年大陸和香港股市50%到60%的跌幅受挫不少,報道說他們的總資產從2890億美元縮水到1730億美元。

  這又如何?向這些榜樣看齊,不少人的奮鬥觀(賺錢觀)還是中國目前主流觀點:以財富多少論幸福。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精英理論自然是有大量的生存空間和土壤的。有錢才能有面子、有尊嚴,放在幾百年前其實把“錢”換成“功名”,那麼一切都似曾相識。

  於是賺錢成為了生存的意義。

  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貪得無厭,為什麼會有葛朗臺?事實上,這不是經濟上的貧窮,是一種心態上的貧窮。因為對國家對社會的不信任感,而拼命地去聚斂財富,就好像一個在海上漂流挨餓很久的人,在遇救之後情不自禁地拼命去聚斂面包一樣,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我們的社會就是如此。

  很多歐美人士其實本身錢很多,這次金融危機就體現出來了。但他就是有一種我生活在富裕國度,我才不會餓死的態度。所以歐洲有那個著名的故事: 一個人在海灘邊釣魚,別人說,你應該賺錢,然後買船,然後捕魚,然後買更多的船,然後捕大量的魚。然後就富裕了。他問:富裕以後呢?別人說:富裕之後你就可以不用幹活了,每天曬曬太陽,睡睡覺,釣釣魚。他說:沒錯啊,我現在不就是這樣的嗎?

  這種心態的例子,在中國也有。下放幹校時,楊絳被派去看守一個破菜園,錢鐘書每天來看她。楊絳對先生說:給咱這樣一個屋子,一個菜園,咱們就住下,怎麼樣?錢鐘書先生想了想說:沒有書。

  說穿了,這是一個是否豁達的心理反應。金錢是你完成人生目標的副產品。你向你的希望去努力了,賺到錢了自然好;但當你的愛好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暴利行業。你只能成為一個平常人過著溫飽的日子時。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你除了賺錢沒有其他任何追求,愛好就是錢,找工作的目的就是看錢和將來能不能賺更多的錢,那種人生會很沒意思。

  精英理論本身沒有錯,不過隨著中國的逐漸富裕和文明,追求精神享受和自由生活方式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這種觀點其實是西方中產階級的主流觀點,目前在中國這個階層其實沒有真正形成。

  正因為有許多追逐精英理論的人,中國才能更迅速地發展。正因為有許多追求享受生活享受自由的人,中國才會更繁榮。繁榮和發展,本來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但是將賺錢上升為人生意義的這代人,將來會忘記怎麼花錢。因為只有不斷賺更多錢這個目的,才是他們的支柱。

  飲鴆止渴。

  有的人追求的是社會認同,有的人追求自我認同感。前一種人在成功前已經輸了,後一種人在一開始就贏了。很遺憾,我們大部分人都屬於前一種,而這也是為什麼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HER&aid=37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