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非洲客的廣州淘金夢
2009/07/29 11:46:36瀏覽841|回應0|推薦11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7月17日,童心路金山象商貿城,一位非洲裔婦女在中國服務員的陪同下挑選衣服。

  我們在這裏沒有生活,只有生意。

  ———Mika

  一次一個中國男孩來到我們家,當著我的面說,以後要娶Nono做妻子。

  ———Mika

  發廊老板佐治夫婦:掙夠20萬衣錦還鄉

  ●姓名:Georges

  ●年齡:35歲

  ●職業:賣碟小販兼發廊老板

  ●國家:剛果(金)

  ●來廣州時間:七年

  午時剛過,廣州登峰街,非洲裔客商多了起來。

  他們在寶漢直街、新登峰賓館、越洋商貿城、金山象商貿城、天秀大廈之間穿梭,眼神被那些琳瑯滿目的金項鏈、金手表、牛仔褲、雜牌電器、手機、服裝所吸引。盡管廣州人把這些小商品稱為“流嘢”。可這些並不重要。在他們的祖國,這些價廉的日用消費品全部靠進口。只要批發運回非洲,他們就可以再用高出幾倍的價格銷售。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初,在穗常住的外國人已超過5萬,其中可統計的非洲人就有2萬多,而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30%到40%的幅度飛速增長。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多人棲居在廣州市的出租屋或居民家中。他們在天河、越秀、番禺、白雲等區域生活著。其中,據官方統計,僅登峰街登記在冊的境外人員已超過1700人,涉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

 淘金夢想

  非洲婦女在登峰街跟湛江店主阿青講價。

  1條項鏈、兩個手鐲、兩個戒指。店主出價100元,她應道:“N o、N o,一共50元,”並做出要掉頭的樣子。阿青急了:“全部七十蚊!”非洲婦女露出了笑容。登峰街、礦泉街,皮具、服裝、手表等小商品批發市場密密匝匝。非洲客商們遠渡重洋,紮堆聚居,樂此不疲地在各個市場東挑挑,西撿撿。進出口貿易,幾乎是他們共同的職業。

  六年前,幾內亞人O m m ar在廣州的足球俱樂部踢球。外援收入不菲,賺了點錢,他離開球隊,開始學著四處應酬,做生意。幾年下來,他已在非洲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老家剛果,R ody的家族投資了一片熱帶雨林。來廣州,他計劃將熱帶雨林的木料做成硬木家具,再賣給中國的有錢人。即使商務簽證很難續,喀麥隆的A lainG auche也不願放棄生意。他說,不少非洲人來中國投資,都借了親戚的錢,浪費了很丟臉。

  幾內亞人M adam Bah開了家小型餐館。菜肴的口味幾乎涵蓋了西部非洲所有國家的特色。女兒5歲了,幾乎全呆在廣州。M adam Bah認真打理店鋪,希望能賺夠錢,送女兒回幾內亞上國際學校。而他的同鄉F ofana曾在美國從事IT業。2003年,他初次來到廣州,就把生意做到了中國。五六年來,Fofana每年都來兩次廣州,將電子產品運回幾內亞。

 雙贏的貿易

  廣州人阿暉說,2005年之前,他那棟樓500戶人家當中,只住了十來位外國人。而2005年以後,外國人開始多了起來。到2008年,只剩十來戶中國租客。到廣州淘金,非洲客也讓廣州賺了個盆滿缽滿。

  登峰賓館的一二層原本是3800多平方米的房間。2006年初,中國老板郭年春將它們改成了128間商鋪放租。裝修工程還未收尾,所有商鋪就被預訂一空。九成租戶為經營衣服、鞋子、絲綢、毯子、小家電、電子產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的中國人。租金也從2004年的40-50元/平方米/月,漲至 100-150元/平方米/月。

  後來,登峰街一帶的越洋商貿城、金山象商貿城也於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相繼開業。兩座商貿城共400余個商鋪,加上周邊街巷逐漸形成的200余個商鋪,在寶漢直街、恒安路、童心路一帶形成對外貿易的集市。如今,這一帶的鋪租已穩定在200元/平方米/月,相比4年前的漲幅高達300%-400%.

  而為了便利非洲客商的生意,2008年春節前後,登峰街提出要把連通3座商貿城的寶漢直街打造成“境外人員經商一條街”,進一步形成登峰地區獨具特色的成熟商圈。

  剛果(金)和中國兩面小旗飄蕩在電視旁,中國姑娘的“辮子頭”和非洲女人的爆炸發型海報一起貼到店門口,3 5歲的G eorges和妻子Mika一起經營著這家美發店。

  從中非剛果(金)民主共和國家鄉來到遙遠的中國,G eorges坦言,“我們在這裏沒有生活,只有生意。”M ika說,等她們掙夠20萬元人民幣,就回到剛果老家去繼續生活。G eorges夢想著兩年之後可以在家鄉開一個食品超市,“我們可以從小本生意做起,即便只有一萬美元的成本”。

  這個15平方米的鋪面承載著他們的生活理想。小店位於廣州越秀區童心路金山象商貿城3樓,一幅40個非洲各式發型的2平方米大海報貼在鋪面玻璃墻上,左邊是一臺有7個刻錄光驅的電腦主機,桌上擺滿各式刻錄光盤和非洲電影D V D;右邊墻面鑲著兩面鏡子,洗頭剪發凳椅平排鏡前。

  丈夫賣非洲電影,妻子做非洲發型,夫唱婦隨的中國生活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G eorges一點也不能享受在廣州的生活,在他看來,中國廣州是個能掙錢的好地方,物質富裕,生活便利,但他更留戀家鄉,“等我們掙夠了錢就會離開”。

  從2002年“初來乍到”,到現在認識廣州小北一帶滿大街的剛果老鄉,這名35歲的非裔外鄉人如何度過他的廣州歲月?淘金,幾乎是他唯一的和所有的動力。

  美好回憶:2002年的卡拉OK

  2002年G eorges孤身只影,從以前經商的南非來到中國香港,從重慶大廈得知,香港的不少穿著商品比南非貴好幾倍,在失望失意的時候碰上“剛果老鄉”,他最終來到廣州,第一次見識了“M adeinC hina”的便宜商品之利。此後5年,他頻繁往返於剛果和中國,靠著倒賣衣服賺取差價。

  在Georges的記憶裏,那可能是他想到的比較開心的“廣州歲月”。“初來乍到,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那麽多非洲商人,不少留學生老鄉更是帶著我去酒吧和唱卡拉O K.”他對記者說,這是他目前為止對於廣州的最溫暖記憶之一。

  2006年,G eorges開始了長留廣州的生活之路,“我留在這裏,把貨物郵寄回去,他們把貨款再打到我的賬戶,”G eorges說,這樣自己甚至能賺到一半的差價。在他長留廣州的第三個月,妻子帶著兩歲的女兒來到廣州,一年後他們共同開了現在的發型屋。

 發廊:只能維持生活

  女兒每月學費1300元人民幣,房租每月2800元,鋪租每月2200元。Georges一家四口不吃不喝,每月最少也得花6300元。

  關於收入,G eorges說,自己每天大概賣30張光盤,每張5元,妻子每天平均做3個頭,一般的發型50元/人,他們每月收入不足1萬元。

  G eorges說,發型屋一個月如果收入11000元,其中10000用於日常開銷,只有1000元能放進銀行儲蓄,他的主要儲蓄來源仍舊是倒賣衣服,賺取兩國間的差價,這樣下來,“每年大概能掙8000歐元”。

  拋開這些紛繁數字,G eorges夫婦的日常工作是從下午2時一直幹到晚上11時30分,中間很多時候只在下午4時30分吃一頓飯。

  昨日下午,從3點到5點半,出入發廊的“兄弟姐妹”起碼30人,男人們都習慣性地用右手與G eorges擊掌問好,女人們則盯著M ika的顧客議論上幾句。

  G eorges的店鋪絕對是附近剛果(金)老鄉的集散地,她和丈夫會稱那些來自祖國的男人女人們為“兄弟姐妹”,連每個月花700元請來的洗頭助理,M ika都會親切稱呼她為“妹妹”。她甚至會把給自己幫忙倒掉洗頭水的樓層清潔阿姨尊稱為“媽媽”。

  對於G eorges來說,發廊的日常生活並不“美麗”,他利益至上,如果你問他最想念這裏的什麽,他毫不猶豫,一臉坦誠:“business(生意)”。

 “最棒的故事”:拿到回扣和報酬

  兩個小時的采訪不斷被生意電話和來訪朋友打斷,G eorges能想到自己來中國以來的“最棒”故事是在2006,他的一名剛果朋友從國內來廣州做買賣,不會說英語拉上自己做翻譯,最後和中國客戶達成滿意交易,結果是他獲得1100美元(10%回扣)加上朋友給的100美元翻譯費,他前所未有地覺得中國的錢是如此好賺。

  G eorges腦海中對於廣州的所有好印象幾乎都與“生意”有關,“中國人沒有暴力傾向、不是危險人群,就算思想上和你有千差萬別也能與你和平共處”,“” 中國的牛仔褲可能只賣100元,歐洲的200歐元才能到手,中國制造的商品意味著便宜“,”在中國開我們這樣的發廊自由度挺高“。

  他坦言自己沒有真正的中國朋友,“在中國,平時相處的人不說英語,一說英語是因為要談生意”,“生意”對於他來說,幾乎是除了家庭生活之外所有的生活記憶。

  在廣州的7年生活記憶中,2007年住在番禺麗江花園的一場火災讓他耿耿於懷。2007年11月份一天淩晨4點,家裏廚房突冒大火,他抱著小女兒帶著懷孕5個月的妻子“穿過”火門逃出火場,由於沒有繳納房東要求的賠償款,他們一家的所有物品一直未能取回。

 未來:女兒能講流利中文

  G eorges的電腦桌面是他的“王子與公主”,2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相比於自己和妻子,他認為孩子們更喜歡中國,更能融入中國。

  M ika說,女兒的普通話講得很好,還經常教自己說“謝謝”和“幹杯”,女兒最喜歡的明星是李小龍,她掏出相機裏女兒擺著李小龍姿勢的可愛照片微笑。女兒N ono就讀於一所普通中國小學,班上只有4名非洲裔同學,她常常帶著中國小夥伴來家裏玩耍,M ika說,一次一個中國男孩來到他們家,當著她的面說,以後要娶N ono做妻子。

  “就算孩子在這裏長大,她也不可能成為中國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由於孩子接觸的中國人遠遠多於非洲人,他們看見中國人時可以滔滔不絕的談話,碰到非洲人反而開始產生距離感。

  “中國的生活成本太高”,夫婦兩人並不打算長期留在中國,“盡管我女兒舍不得離開這裏”,Mika說,等他們掙夠20萬元,也許就衣錦還鄉,她繼續在家鄉開發廊,丈夫經商,真正地去生活。

服裝店老板斯蒂芬:沒有簽證哪也不敢去

  7月17日,童心路金山象商貿城,Geogres和他的太太Mika開了一間小店,他幫客人刻碟,太太負責理發的生意。

  ●姓名:斯蒂芬

  ●年齡:29

  ●職業:進出口

  ●國家:尼日利亞

  ●來廣州時間:20個月

  我們是來跟中國人做生意的,我們買中國的東西,在這裏花錢。

  ——— 斯蒂芬

  29歲的斯蒂芬,沒有簽證,是非法居留者。

  2007年10月,斯蒂芬從尼日利亞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廣州。

  “5—10年前,尼日利亞人拿中國簽證很容易。我兄弟當時拿簽證就不難。不過後來拿簽證有點難了。我申請了許多次,仍然拿不到。”他所說的“兄弟“,實際上是“老鄉”。在廣州的非洲裔人員,彼此以兄弟相稱。在異國他鄉生活並不容易,尤其是沒有合法身份的人。

 遷居南海不敢串門

  “如果有簽證,我不會逗留在廣州。因為沒有簽證,我哪裏也不敢去。”斯蒂芬說他只能呆在他的非洲裔群落裏,靠兄弟們的相助過日子。

  剛來廣州時,他在恒福路花1500元租了一個公寓,可是不到半年就住不下去了。“每個月警察都來敲門,”斯蒂芬說,他唯一的辦法就是抵死不開。

  無奈之下,斯蒂芬只好搬到南海。每天花兩個小時來回於他在廣園西路的小店。斯蒂芬每天6點半起床,7點多出門,花4塊錢,從南海坐一個小時的大巴,到廣園西路。他必須在9點前到達店鋪,遲到會被場主罰50元。通常他會在店裏呆一整天。因為擔心被查,也不出去吃午飯,一般是叫外賣。

  晚上6點半,斯蒂芬會關上店門,再坐一個小時的大巴回南海,自己買菜做飯。他自己住一套一室一廳,月租只要450元。“我自己買床,買電視機,買所有的家具,造我自己的家。”

  斯蒂芬說,在非洲,他們晚上很喜歡到處串門。不過在這裏他不敢,盡管他們在南海也是許多人聚居在一個小區裏,但晚上他並不敢亂串門,還怕連累了兄弟。

  盡管如此,斯蒂芬說,“中國人非常友善,我不怪中國警察,確實有非洲裔人員到這裏來做壞事。”

  “有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向警察解釋,我們是來跟中國人做生意的,我們買中國的東西,在這裏花錢。”

 再也不想非法入境

  斯蒂芬的家族生意,是做汽車配件。但他在廣園西路的小店,卻是賣服裝的。實際上,他從事的生意五花八門。每天他都會接到來自尼日利亞的許多電話,要他去采購各種各樣的東西。斯蒂芬的主顧大多也是非洲裔人員。“他們中很多人完全不認識中國生產商,他們就從我這裏進貨。”

  斯蒂芬11歲時,母親在一場車禍中喪生。13歲起,身為長子的斯蒂芬就開始為父親工作。盡管他連中學都沒上成,他最自豪的事情,卻是供養四個弟妹上了大學。

  斯蒂芬說,在廣州的非洲裔人員,“部分人是通過與中國人結婚拿到簽證的。”斯蒂芬說他自己不贊成為了簽證而結婚,“結婚是為了愛情,”他很認真地說。所以,當他父親打電話來,說他可以娶一個中國姑娘時,他拒絕了。

  身為天主教徒,斯蒂芬每周日都去一德路的石室教堂做禮拜。“在教堂裏,我提醒自己為什麽來中國。為了掙錢,等我最小的妹妹讀完大學,我就回國去。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我的明天,我的未來。”

  “我年底就回尼日利亞,明年就結婚。”以後還會來中國嗎?斯蒂芬說會的,他還會來做生意,但再也不會用非法途徑來了。

 服裝店老板Eroshion:我想娶個中國媳婦

  能和老婆一起,早出晚歸,努力工作,為家庭賺錢,這才是最浪漫的事。

  ———Eroshion

  ●姓名:Eroshion

  ●年齡:25

  ●職業:服裝店老板

  ●國家:南非

  ●來廣州時間:6個月

  6個月前,25歲的Eroshion帶著10000美金和一個夢想從南非來到廣州。6個月後的今天,他在廣州擁有一間小型的服裝批發公司,與上海、深圳及馬來西亞、新加坡、非洲等地都有貿易往來。

 每天要和媽媽視頻聊天

  Eroshion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店鋪上,“我用了整整一個月時間籌備,才開了這家店。每個月要3500元的租金,換算成我家鄉的錢要400000 元呢!很貴啊!”這家 不 到3平 方 米 的 小 店 鋪 與Eroshion健碩的身體十分不相稱,不過E roshion對未來十分樂觀:“這只是暫時性的,等資金足夠了,我要回家鄉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工廠。”

  在許多人眼裏,Eroshion絕對是個一等一的住家好男人,每天一處理完店鋪的事,就急忙趕回家和媽媽視頻聊天。“這是我每天都盡量堅持的事,和家人的溝通很重要,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Eroshion說,他不喜歡人特別多的地方,所以除了白雲山,廣州的旅遊景點他幾乎都沒去過,更不要說購物休閑娛樂的地方。

  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唯一會讓Eroshion在下班時間上街的,只有教堂。只要一有時間,Eroshion都會去位於一德路的石室天主教堂祈禱。“上帝就是我的力量”,Eroshion甚至在自己的工作名片上印上了這句一直陪伴他的座右銘。

  “我有很多非洲朋友都在這娶了老婆,我也想娶。我已經答應媽媽,要娶個中國老婆,再生個胖小子回去。”Eroshion笑著說。

  待在廣州雖然已經有6個月的時間,但Eroshion還沒有交往比較深的中國朋友。

  娶個中國老婆,對於Eroshion來說,某種程度上也是出於經濟因素的考慮。他說,在廣州,續簽6個月的護照就要花16000元人民幣,如果老婆是中國人,只要150元“很劃算呢!”

  不喜歡住家媳婦的他,不想讓老婆一天到晚就待在家裏。Eroshion希望能和老婆一起,早出晚歸,努力工作,為家庭賺錢,他說“這才是最浪漫的事”。

 希望長久住下去

  Eroshion說,他在中國很多地方停留過,都受到了當地人十分友好的對待。“警察會很友善地走過來,問有沒有什麽需要幫忙的。需要我出示相關證件的時候,都會說‘請’;如果普通人走在路上會說你好,歡迎之類的話,很親切。”

  Eroshion坦言,自己寧願花多點錢,也希望能合法完成所有簽證手續,讓工作、生活更加順利。“廣州是個好地方,環境很好,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在這裏建立家庭,長久地居住下來。”

  Eroshion表示,自己在努力地學習普通話,目前他只會說一些基本的語句,如“你好”、“等一下”、“你叫什麽名字”、“我不會說普通話”等等。離簽證過期還有半年時間,對於能否順利在廣州續簽,Eroshion樂觀地笑著說:“我想在廣州再待個三五年。”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HER&aid=317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