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彩券瘋狂橫財滾滾
2009/10/19 11:54:12瀏覽916|回應0|推薦9

作者:劉秀明

        英國:文明古國宛如拉斯維加斯
 
        狂賭好玩並非全是為發財

  聖誕長假過後第一天早上,開雜貨店的威爾斯先生拉開店門,幾個老鄰居焦急地等在外面,他以為他們趕早來補充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牛奶或必看的報紙,但是顧客等待的卻是樂透彩券。接下來幾天,威爾斯先生發現,店裏購票長尤裏也夾雜著日本觀光客,他不得不承認,這個古國已經淪為“賭徒的天堂”——另一個拉斯維加斯了。自政治發放樂遙彩券以來,英國陷入“全民皆賭”的發燒熱,這是頭一遭。固執的英國人連擠牙膏方式、下午茶時間都可以數十年不變,但現在他們卻舍得放棄最喜歡看的《哈羅》雜誌、007電影,把錢省下來買彩券,樂透彩券可以說徹底改變了英國人的花錢習慣。

  一夜間成為百萬富翁的發財夢人人都有,教會和衛道之士批評樂透讓人類天生貪婪的本性盡情暴露;而大多數人說,小小彩券在手,蘊藏著打破不平命運的樂觀和希望,而十買九虧的樂透迷也沒有人去跳樓自殺,萬一幸運之神偶爾眷顧中了小獎,就雀躍不已。

  英國彩券發行至1995年11月才滿一年。據統計,英國人這一年內共投註了約70億美金,相當於全英的交通預算。出售總額70%做為派彩獎金,其余交繳政府“傳統文化部”統籌,交給五大團體運用。

  這五大團體包括“藝術協會”、“國家傳統文化紀念基金會”、“國家彩券慈善理事會”、“體育協會”和“千年紀念委員會”。他們一年內就管轄範圍內,共資助了2300多種計劃。撥出大約他們所收到彩券基金28%的款項。而大部分申請數目少於20萬美金的計劃,較無異議,一些數額較大的,就引起爭論了。

  各團體被指責青睞“有權有勢者和怪異計劃”,如購買邱吉爾檔案、重新裝修皇家歌劇院、重建倫敦劇院等等。

  個別團體也做了些“善事”,以體育協會為例,迄今已資助789種體育計劃近2億美元,包括在貧困地區協助設立擁有遊泳池、體育館、三溫暖和兒童遊樂區的休閑中心,以及各種運動都能適用的運動場等。去年底,該協會更主動調查出70個需要運動設施的偏遠地區,盼望有意願的商人能向他們提出完善建築計劃,申請基金。

  彩券的發行帶動了英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這大概是和傳統的英國人對錢的觀念有關:財富如果是“繼承”而來尚可接受,“意外之財”則應再散發出去。

  所以,“狂賭”的英國人更看重的是“好玩”。

            美國:橫財就手富貴逼人來
               廣告語不驚人誓不休

  “橫財就手富貴逼人來!”這是美國紐約州彩券招攬買家的廣告用語,可謂精彩之至煽情之極!彩券在美國相當搶手,據統計,1995年紐約州所售出各種彩券的總額共30多億美元,高居全美第一位。美國50州目前發行彩券者共37個州,外加華盛頓特區。

  紐約州彩券屬公營,彩券收入48%支付中獎獎金,41%上繳州庫由州政府分配給地方當教育補助經費,其余為彩券管理機構的行政與促銷支出。對債臺高築的紐約州而言,這是最可靠的財源之一。

  美國彩券的最大特色是促銷費用驚人。紐約州去年報紙、電臺與電視的廣告費高達4000多萬美元,全國36個州共計3.5億美元。

  在美國這樣一個拜金主義國家,人人夢想中大獎暴富,個個認定鈔票可從天降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促銷廣告相當誇張,如在貧民區的口號是“你只須一塊錢回一個夢想”以吸引窮人。“本周將有50萬紐約客中獎”的廣告詞中未指出大部分中獎人只是中“免費再玩一次”的獎,顯然有蒙騙的痕跡。因此已有人倡議要對彩券廣告加以限制。

  紐約州發行的彩券共有10種,包括“刮刮樂”和“六合彩”等。

           以色列:彩券並非賭博歷來就有
               所得資助教育培養新苗

  以色列雖然宗教意識強烈,也不甘落後地發行國營彩券。他們是全國統一發行,派彩獎金占出售總額的55%,行政費用僅占1.4%,盈余分配大都以各地社會福利需求為基準。而彩金雖由政府監督,並沒有一文錢進入國庫。

  彩券用途由13人組成的董事會獨立運作,在一年前決定下年度運用方針。政府雖有權否決任何方案,但無權指示董事應該把錢花在什麽地方。

  彩券收益通常用於資助學校、幼兒園、科學和藝術社區中心、牙醫診所、家庭醫療中心、教育、衛生所和社會福利機構,而猶太教改革研究所和聖經研習所也會得到一份。

  它們又實施一項計劃,也具有創新性和實驗性。這項計劃決定在3年內以1000萬美元的巨額,在全國各地高等學校附近設立75所藝術暨科學中心,聘請合格師資和購置最新設備,訓練下一代或成為國家未來科學家,或成為芭蕾、現代舞以及美術、音樂等藝術工作者。

  以色列國內,即使最保守的傳統猶太教教徒,對發行公益彩券也無異議。他們認為彩券和賭博不一樣,不屬於犯罪行為。

  彩券管理委員會主席蓋達特的說法是“彩券並非賭博。根據猶太教義,教徒不準擲骰子,所以如果進入賭場,就犯了罪。彩券是另外一回事。聖經時代,以色列的12個原始部落,就以彩券來決定領地大小。而當時耶路撒冷的聖堂教士,也是以彩券來決定人選的。”

            西班牙:歷史悠久規模最宏偉
                全球性活動受益匪淺

  西班牙公益彩券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該國彩券發行所累積的一切盈余,幾乎全交由國庫,由政府在年度預算中決定如何運用這筆款項。

  去年盈余,分配的單位包括紅十字會、抗癌協會和世界溜冰大賽等。以往盈余分配的對象則有1982年世界杯足球賽、世界博覽會和199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幾乎西班牙主辦的大型活動都受益匪淺。

  西班牙彩券發行辦法為每星期開獎二次,收入總額70%為獎金,25%由財政部統籌,其余5%受政府控制。

  1995年,光是聖誕節前特別抽獎,獎額達1.4億美元,賣出了超過1.6億美元的獎券。這數字意味著每個西班牙人花在獎券上的錢合人民幣4100元。

  1997年,得到彩券分紅的地方政府、紅十字會、癌癥研究、運動協會等機構中,以地方政府得到的錢最多。而地方政府如何運用這筆錢,法律並無明文規定。

  西班牙發行彩券有各種名目,其中以專為盲人籌募基金的“Once”彩券,堪稱全球為需要者籌款的典範。

            德國:暴發戶大嘴巴無遮無攔
               新聞界緊追蹤好不煩惱

  樂透彩券暴發戶羅塔·庫奇洛夫斯基贏得300萬美元彩券大獎時,樂昏了頭,逢人就痛快傳述,使他成為媒體追逐焦點,瞬間成了名。

  49歲的羅塔原是地毯公司搬貨員,所賺有限,每月固定靠社會救濟金解圍。到了周末便與成千上萬的德國人一樣,填幾個數字玩樂透,作作發財夢。只是他比別人幸運,鯉魚跳龍門而成百萬暴發戶。

  樂透在德國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每周開獎一次,獎金沒領走就累積到下星期,全國“固定賭徒”2500萬,累積獎金還曾高達2,000萬美元。大獎落誰手通常是個秘密,樂透公司並不對外透露,負責通知的員工還會告訴得主後“絕對不要把這筆錢匯進平日來往銀行,絕對不能泄露口風。”通知中獎後一星期巨款便進入賬戶。羅塔的獎券是和弟弟彼得合買的,獎金自然也一分為二,各得一半。羅塔之所以引人註目,是因為他對媒體暢談用錢計劃。專門報道花邊瑣事的畫報樂得每天詳細向讀者報告他“怎麽花大錢”。成名之後,不論他走到哪裏,都被明眼人認出,大馬路上有人叫他“羅塔樂透”,連度假都不得安寧。“投資理財顧問”公司的建議也如雪片飛來,有的騷擾信比較棘手,例如說度假缺錢,希望他支持,否則將對獨生女不利等等,這種信讓暴富的羅塔覺得出名不太好玩。只好決定遠離塵囂,舉家搬到鄉下去住。

  羅塔夫婦雖身為千萬富翁,生活仍力求平民化。兩人穿著隨便,很少上餐館。平日每天早上都要去一趟銀行看賬戶情況,在家總是修修補補忙得很,有兩三對好友夫婦。

  羅塔自有一套暴發戶的快樂生活哲學:“誰要是生下來就有錢,過我們這種日子一定難受,但是我們本來一文不名,這就不一樣了。我們原來怎樣過,現在就怎樣過。你看我老婆,她已經是個富婆了,還自己卷煙抽。我也是老樣子,只是屁股後面多跟了幾百萬罷了。”

  他們夫婦早就不必外出工作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安安靜靜地養老,問他現在還買不買樂透。答:“那還用說!”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HER&aid=341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