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4 15:53:38瀏覽310|回應0|推薦5 | |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覺得有類似經驗便放了上來:白曉紅專欄:肥胖確實是個政治問題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樣經驗:外食50-80元自助餐,比自己在家煮還便宜。或是覺得80元便當太貴,吃個30塊泡麵就好? 然後同樣的價格,便宜地段的便當硬是比昂貴地段的新鮮一些。 加工食品便宜的原因之一,是儲藏更容易,但也是缺點,它加了防腐劑;不知不覺間,加工食品竟然無法與生活飲食做分割了,甚至成為省錢只攝取熱量的方式。 朋友提出一個情況:外食竟然比自己煮得還便宜。蔬菜也比肉貴,臺灣素食餐廳費用也是比一般餐廳價格貴,現在國家推行的一日七蔬果,真的非常難達標。不過,若臺灣的蔬菜壓低,那農人的收入是不是又更少,反而更可憐。 儘管現在有東南亞的農產品,但不夠新鮮、外地的營養份也沒有在地的、當季的來的好(請看營養共筆的文章)。況且蔬菜壓低,農夫根本很難生存,又有颱風造成農產品大量損失,台灣的農業環境真的算不上好。對於農產品,我覺得台灣農業應該學日本走精品路線(賣給願意買價值的人);台灣農產品品質真的算不錯,但成本真的很高。經濟能力不好的,只能吃東南亞進口的便宜蔬果了吧.... 蔬果昂貴化是趨勢,漲價快或慢而已,我認為星際效應的農業情況是真的會發生。生態環境如此。現在也有些年輕人在做農業,缺的是行銷。政府喊的文創,其實不算文創,沒有實質效益。日本有行銷菲律賓香蕉的,3根500,但日本是創造價值的社會,願意花500去買無形的價值。台灣? 台灣雖然開始有人在創造價值,但消費者大部分還是只想要你給好的服務,但只算食物食材的成本價。況且政策支持大財閥,消費者又想低價享受(我認為低薪也是一部分關係),這些都讓小農很難生存。行銷能讓人感受到價值,可以增加小農的獲利。也是有一些蔬果農田開始經營臉書,近期也看到有個公司叫做「直接找農夫買」在找行銷人員,我想台灣終於有專門替農夫做行銷的單位了....看都樂,外商幫台灣的香蕉拉到18塊,實在很值得效法。 但當農產品價值提升了,我們這些小資族若不增加收入,也真的會越來越難吃到新鮮的原型食物了。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