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0 21:05:02瀏覽4735|回應0|推薦9 | |
有人常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話似乎是沒錯。只是我們得更深一層去了解到底它留下了甚麼。就以台灣鐵道文化來說,它的興建與發展,就如同看到一部台灣歷史的滄桑史般。歷經清朝、日據時代和台灣光復,到現今鐵路電氣化,並且在不久的未來,又將邁入更快捷更先進的高速鐵路時代。 然而,今天文化資產漸漸被重視,我們期盼再回顧去探究過去曾經走過的歷史時,卻深深地感覺到被留下的文物,是少的可憐。想由此去探索,實感工作之困難。外國公、私部門多努力設立火車博物館,為保留鐵道文化,我們卻將文物視為垃圾,保存得支離破碎,更別說成立博物館了。但是,不少鐵道愛好者,仍然不怕艱辛困難四處搜尋,甚至成立學會社團來研討推廣一番,只為能保留台灣之鐵道文化。帶動了一股鐵道懷舊風潮。雖然比起其他國家,尤其日本,晚了很久很久,並且能夠再被尋獲者又有限。但這精神態度卻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鐵道文物之失落,探其原由,大致有一.戰爭帶來社會動盪不安生活不安全感,以及被戰火摧毀。二.百姓貧窮生活困苦那來閒情逸緻。三.水災、火災、地震、蟲食等災害頻繁,損壞家園和文物。四.居家遷移或改建,以致物品被丟棄。五.民國四、五十年代,反共大陸是基本國策,一些措施嚴厲,某些收藏會被視為收藏機密。六.政府機關單位不予重視。七.民間對文化保存,尚未成風尚也缺此認知。雖然,失落原因是不計其數,終究結果是事實。所以有關過去之鐵道文物,就因稀少顯得珍貴。願藉由思古幽情的心態,再度起動台灣團結進步之動力,同時更期待它帶給我們生活上輕鬆的樂趣。 為探索鐵道文化之歷史遺跡,可聽專家前輩口述、閱讀舊書刊雜誌文獻、查尋新聞報導、老照片,等多種參考方法。但任何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和不足之處。個人經驗,從時刻表中卻發現其深藏無數之文化寶藏,趣味無窮。大體上,時刻表有鐵路局官方公單位自行印製發行,或委託民間公司印發,另外是公、私民間單位參考鐵路局時刻表,取地方性部份有用資料,私家印製之廣告宣傳品。 鐵路局官方公單位自行印製發行,或委託民間公司印發之火車時刻表,印刷精美排版有序,內容豐富。含括路線圖、發車抵達時間、車種車次、里程數、價目表、計價方式、客運規章,可說應有盡有。在日據時代是採用一張大張紙雙面印刷折頁方式。到了民國時期則改採口袋型書本方式,並且封面在四、五十年代,是以人工手繪圖案,可真是細膩美觀,較近期已改用照片呈現。而私家印製之廣告宣傳品,則只是以地區性的車站,印上南下、北上發車時間表而已。印刷商店可是五花八門、各行各業皆有。醫院、餐廳、美容院、機車行、書店、獎券行,甚至於稅捐處、競選傳單上都是常被使用的地方。如今再回顧此文物,增添無限樂趣。 手中其中一份日據時代的台灣鐵道汽車時間表,是於昭和17年(民國31年)10月11日,由鐵道部交通局指定台灣旅行案內社發行。此時刻表售價十錢, 用當時工作薪資,大約日薪1圓計作比較,可說要買一張也是不便宜的。內容不僅縱貫鐵路,還有東部幹線、支線鐵道、糖業鐵道、阿里山森林鐵道(當時是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以及部分客運車時間表。由發車班次看每天從台北到高雄,才只有7班直達車,5班普通車2班快車,又普通車行車時間需11小時12分鐘,快車也要8小時50分鐘。並且列車內尚有等級之分,分成貳、參等,普通參等需7.45圓,普通貳等則更貴需16.85圓。一般百姓搭它一趟就要花上半個月薪資,來回一次可得做工一個月了。由這些內容和現在比較,就只有區區短短的50多個年頭,其差異性與社會之進步,可是天壤之別。相信每位朋友對此是百感交集,各有所思。不管如何,我們回顧過去是省思,邁向未來才是當務之急。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