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鐵路的故事
2006/09/20 20:59:37瀏覽1092|回應0|推薦8

1874年英商怡和洋行,以上海商務昌盛,又離吳淞江口太遠,船隻進出不便為由,向我政府申請核准興建上海到吳淞江口約九公里之鐵路。1876510日舉行通車典禮。不料才開車一個多月,有一士兵行走軌道被撞斃。這可是人命事關重要,經交涉後,則由清政府將全部財產購回。購回後隔年即被拆毀,結束中國最早一條鐵路。

台灣鐵路的修築應可說很早。在淞滬鐵路拆毀時,福建巡撫兼臺灣學政丁日昌,即以鐵路材料廢棄可惜,奏請將材料移往台灣興建鐵路。政府原已照准,卻因款項無著落而作罷。後台灣巡撫劉銘傳,以便於建省、利於海防,再奏請興建鐵路。清廷認為在內地興建多懷疑慮,台灣為孤懸海島,不關重要,奏請核准。因此臺灣則開始從事籌備,自酬款項。在台北設立臺灣鐵路商務總局。188769日在台北大稻埕興工,先興建至基隆28.6公里之一段。歷經4年在18911020日才完工。在興建修築中,以台灣地方狹小,採用36吋(1.067公尺)之軌距,從此也成為臺灣鐵路之軌距。這是臺灣有鐵路之開始。

不久也同時興建台北往南到新竹之一段,計有78公里,並在18931030日通車。接著原本預定繼續修築到台中台南。卻因劉銘傳巡撫去職,又籌款困難而停止進行。不多久發生中日戰爭,我國戰敗,以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1895年日本據台後,即首先鑄建全島鐵路。1908420日完成由新竹經台中到打狗(高雄)之山線鐵路,並在台中公園由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主持通車典禮。接著繼續修築基隆至蘇澳、高雄至屏東、平溪線、集集線和花蓮台東間之鐵路(軌距為2呎半=0.762公尺)。至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期間,可說臺灣鐵路在路線及設備上都已具備規模。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臺灣鐵路無法正常保養,又受到盟國空軍轟炸,設備頗多破壞。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鐵路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接收之初鐵道枕木腐朽、鋼軌磨損過甚、橋樑被破壞、機車車廂損壞。然臺灣鐵路局卻排除萬難,一一去克服修復。可真是艱鉅不容易之大工程。

除縱貫線外,也新建了數條支線(內灣支線、東勢支線、深澳支線),區域性也有糖業、林業、鹽業、礦業之鐵路。甚至更偏遠地區之人力台車。雖然到了50年代後,這些小火車因不符合時代發展之需要,陸續廢止。然而就此經清朝、日據時期和光復後我政府建立之臺灣鐵路交通網,卻成為社會繁榮進步發展功不可歿之重要建設。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7255&aid=45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