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8 21:23:09瀏覽1900|回應1|推薦14 | |
致:特首梁振英及局長高永文的一封信 香 港 中 醫 、 中 藥 改 革 之 建 議
成立中醫藥管理局,直接向特首負責 想當年本港立法成立《反貪污部》時,卻錯誤地交由警察部管轄,自己人管自己人下,結果越反越貪。直至後來成立《廉政公署》,由當時的總督直接負責,最終香港社會才能夠走上廉潔之康莊大道。目前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管委會》的成員都由衞生署欽點,內部主要《話事人》由衞生署派官員兼任,《管委會》主席則由非中醫人士擔任。試想由外行領導內行下,得不到衞生署點頭,《管委會》成員敢自作主張嗎?那麼,中醫又何來發展可言呢?所以,本會認為要成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局》,直接向特首負責,局內所有《話事人》職位都應由中醫擔任,實行由內行領導內行。這樣,我國傳統中醫藥文化才能夠保存,《真中醫》才有希望延續其醫術及其臨牀經驗,大量病種才有機會被根治,大部份香港市民才有希望享受健康的生活,香港才能夠繼續保持長壽之都的美譽。 根據考證,中醫學存於世上已經超越七千年,乃我國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其治病能力世上無雙,使國人感到驕傲的國寶。中醫藥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曾經活人無數,中國能夠成為世界人口大國,其功不可沒。可以這樣說,中醫、中藥已經逐漸惠及全人類,人類若要健康地生存,絕對不能失去傳統中醫藥。換句話說,中醫藥已經超然物外,任何法律、政策都不能夠凌駕其上,任何國家地區無權立法貶低或消滅之,否則這個政府的決策諸公,是和全人類過不去,必被全世界人民唾罵,成為千古罪人。香港目前是世上唯一仍然保存純傳統中醫、中藥的地區,最後的堡壘,不容有失。若果中華民族的中醫藥文化在自己的土地上,被中國人立法消滅自己的文化,實屬貽笑四方。如此,中華民族的面子不知丟到哪裡去了,中華民族的靈魂不知道再可以棲遲於何種文化之上了。回歸不夠兩年,香港政府居然有一小撮別有用心者,美其名為了公眾利益,結果立法《消滅》真中醫。國寶若然不幸被滅,這一代中國人都要負上無可推卸的責任。立法表面冠冕堂皇,其實包藏禍心,其中切斷數千年來行之有效之《師帶徒》民間大智慧傳承法制度,就是《滅絕》傳統中醫藥的不二法門,使傳統中醫藥永不超生。由於逐漸缺乏《真中醫》,使大量市民所患之病類無法根治。中國人的祖先、皇帝、將相都是中醫的病人。可能你的祖輩生病了,結果被中醫治癒,才有今天的你,跟著時光列車走到現在。目前三間中醫學院,被政府強加插50%西醫課程,不明白西醫學院為甚麼不加插50%中醫課程呢?事實上這些學院中醫畢業後,學了一套不中不西的醫術,又因為欠缺臨床經驗,佔90%以上都淪為:無醫難病能力之湯水中醫、美容中醫、學術中醫或轉行一途等。其實中醫、西醫,完全是兩套不同的治病哲學,理念迥異,實應各自獨立發展,互相配合,互相競逐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才能夠解決本港醫療上之困局。
成立傳統中醫院 目前本港無傳統中醫院,重症或垂死病人無選擇,當然被送到西醫院了。本會建議公共衞生、開刀,搶救仍然由西醫負責,將來傳統中醫院暫不參與這種工作。傳統中醫院應設有:急救科、婦科、兒科、跌打傷科、內科、皮膚科等。任何醫者,祇要有能力根治以上任何一科病種60%以上者,政府便要千方百計禮聘其在院內工作。 本會所建議成立的傳統中醫院,初步構思先成立跌打傷科,何解?因為全世界唯有中國有跌打傷科,根據考證,跌打傷科已經有七千年歷史。我國歷代戰爭,都由太醫院派出跌打大夫跟隨軍隊出征,每一場戰役過後,跌打大夫便出動搶救受傷的士兵。為了維護疆土的完整性,我國有多個朝代都有派出遠征軍。古代跌打傷科醫藥的神效處就是能令受傷的士兵迅速痊癒《例如:24小時內接駁斷骨》,再次投入戰場。若不,我國疆土那麼遼闊,當時又沒有飛機、汽車,遠征軍實在無法於短時間內迅速補充兵源。將士受傷嚴重者,即時治理,至於小傷患,因為戰爭時期,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征戰多年回家後,不少將士的跌打小傷患也逐漸浮現,甚至轉變成各種跌打疑難重症了。即是今天的西醫病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腕管綜合症、足膜炎、骨膜炎、網球肘、五十肩、強直性脊椎炎,脊椎側彎,骨枯,肌萎,筋縮,靜脈曲張,各種血瘀痛症,痺症等。本會大膽說一句,世上有能力根治80%以上這類病種的醫者《註:本會會員有此類科種的醫者》,唯有中國皇帝年代的太醫院傳承下來的跌打醫術,才有此功力。唯有太醫院的跌打醫術才是最全面的,其神效處真的是不可思議。為何筆者建議傳統中醫院內先成立跌打傷科呢?因為本港年青人約佔70%都患有上列病類,老年人則佔95%以上;正統跌打醫術治療任何人種所患之痛症特別有奇效之故。 成立傳統中醫藥大學 在大學內任教之師傅,其所負責的病類科目,必須拿出臨牀證據,證明其有能力根治60%以上病患者才獲聘任。上述衹是初步建議,若政府有意推行,才作詳細討論。
恢復《師帶徒》這種民間大智慧傳承法 2002年,筆者和數拾位中醫代表及多位立法局議員開會時,遞了一份申訴書給議員,預言立法管制中醫將會消滅《師帶徒》及將會《滅絕》能醫病的傳統中醫,當時多位議員都不以為然,並認為筆者用《滅絕》兩個字不洽當甚至過慮了。至今10年了,筆者的預測一一兌現。今天,有能力醫難病的中醫真的逐步被消滅,相信本港餘下不夠2%這種稀有醫者,可惜都已屆風燭殘年,即將會化作塵土。回歸後不夠2年便立法《消滅》好中藥、好中醫,甚多病種都愈來愈無法根治,令貧病患者要長期耗用政府醫療資源。本港三間中醫大學,依衞生署指示,套入西醫模式去發展,結果培訓出一批批《鹹蝦燦》中醫,即無醫病能力的中醫。嚴格說,今天的醫療無效,是政府造成的,是政府不重用《真中醫》之過。眼見爛攤子無法收拾,於是擬進行醫療融資改革,實行《卸膊》給市民。本會認為︰中、下階層一定比你政府害死,使他們更病更貧窮。所以,決策者若不是反智便是利慾熏心,罔顧市民及我們子孫後代的健康。唯今之計,祇有恢復《師帶徒》才是保存有能力醫難病的好中醫及好中藥之不二法門。建議如下:凡行醫滿15年之中醫,可向政府申請帶徒弟;徒弟也要向政府登記。跟師滿5年者,經師父証明後,可向政府申請行醫証。 這些徒弟必須要在傳統中醫大學讀書,以單科為主,每科要考取畢業證書,可以多讀多考。這樣可以讓無資格讀中醫大學者,但有興趣及有慧根的中醫藥愛好者一個機會,進軍杏林。將來中醫大學畢業者稱為《學士中醫或全科中醫》,讀傳統中醫大學出身者可稱為《傳統中醫或民間中醫》而有所區別。總之,以上之建議祇是初步,若政府有意考慮再從長計議。
扶持本土中成藥小企業 報載:政府將成立中醫中藥發展籌備小組委員會是一個好消息,不過,本會認為小組成員不夠代表性,不夠全面性。因為小組成員佔70%是外行、藥業行及學術性中醫,餘下30%則是學院派中醫。15年來,若這批成員有建樹,今天有能力醫難病的中醫不致會瀕臨滅絕邊沿,本會認為應加插30%傳統中醫在內。否則,小組都是換湯不換藥,最終都無法留下有醫病能力的正統真中醫。須知道本港若衹留下:湯水中醫,美容中醫,學術中醫或《類似中醫》等無醫難病能力之中醫掘墓人,中醫必將名存實亡;本會膽敢預言,政府再次推行中醫藥的政策,必將再次失敗收場。筆者由2002年開始,10年來都從事挽救傳統中醫的工作,更於2007年,為了全港市民之健康著想,筆者和另外兩位中醫,自費到京上訪;一個月後,本港文滙報整版刊登:中央挺港中醫,胡總一錘定音,中醫不廢更倡。本會滙聚大部份有能力醫難病的傳統中醫《這類稀有醫者,相信衹佔全港中醫2%左右》會員;所以,本會認為政府應該讓本會派出2-3名傳統中醫代表,加入中醫中藥發展籌備小組委員會,共獻良策。本會雖然力量有限,祇要一息尚存,都會時常發聲提醒政府,傳統中醫藥不能廢。 本會作為一間慈善機構,無宗教、無政治背景及無任何金錢利益上之瓜葛,由成立至今,都無私地為全港市民謀取健康福址。本會從來都無公開過募捐,但曾經多次寫過信請求某些社會知名人士在金錢上支持本會這種對國家及全人類都極有意義的善舉,可惜都石沉大海,全無回應。因此,目前所有支出的費用都由本會一小撮古稀窮老中醫會員苦苦支撐。至今10年了,我們之所得就是憂心全港市民的健康將會日走下坡。本會宗旨,衹想保存我國中醫藥國粹,救治更多病患者及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條健康之路,衹此而矣!
此文郵遞或電郵到下列:
中華古醫藥保存協會 主席︰余鴻超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