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會文化》猴年說猴 / 裕新
2016/03/18 07:16:24瀏覽4|回應0|推薦0

201602041325205_32603.jpg - 2016

畫家柳村畫的「金絲猴」

中國十二生肖,雖是動物,卻已然成為吾人之親眷。因之羊年說羊,猴年說猴,循環往覆,樂此不疲。其情其景,可謂全民參與,其熱其誠,幾乎超過「每逢佳節倍思親」。眼下猴年在即,難免依例議論蜂起,頌聲大作。然則猴子何以加盟吾人生肖?

老友來信,感慨天各一方,雖有電子通訊視頻交談之快,總缺促膝談心舉杯痛飲之樂,要想共剪西窗之燭,不知猴年馬月矣。猴年馬月,表示為時長久遙遠,甚至遙遙無期。猴、馬之外,我們還有其他十位親眷,為什麼不說羊年雞月或者狗年豬月等,而偏以猴年馬月為長久?想來其中必有緣由,古人不我欺也。

古人信猴 長生不老

按照排序,馬月,正在一年盛夏時節,日照時間最長,因而馬月最合為時長久之命題要求。猴年則表示長年,其原因蓋出於猴子頗有仙氣,與人在似與不似之間,有長生不老之說。謂予不信,請看三位名人之證言。

明人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回,說到美猴王武藝高強,不但「四海千山皆拱伏」,還打到地府,來一個「九幽十類盡除名」。具體的做法是「取濃墨」,將生死簿上猴子們的名字「一概勾銷」,從此,「山猴多有不老者」。正是白紙黑字,有案可稽,言之鑿鑿,不由人不信。

清人蒲松齡《聊齋誌異》含短篇小說五百篇,多為狐鬼,但也有數篇講到猴之神異。卷五有《侯靜山》一則,說的是「崇禎年間,有猴仙,號靜山。托神於河間之叟,與人談詩文,決休咎,娓娓不倦……」。所說「決休咎」,非同小可,就是判定人之生死禍福,豈不是神仙?卷十一有《齊天大聖》一則,敘述孫悟空不但能夠託夢與人,還能起死回生,更能以「褐衣人」現形,讓凡人感受一把「雲生足下」騰空而起的高峰體驗。

清人曹雪芹有《紅樓夢》傳世。據紅學家研究,這書裡至少有四處講到猴們。把鞍前馬後的僕人稱為「小猴兒」,把剁了尾巴做把戲的猢猻戲稱為「後事難繼」。二十二回史太君自製燈謎「猴子身輕站樹梢」,五十四回史太君講笑話,說巧媳婦因為喝了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尿才變得聰明伶俐,算得上是信奉猴神的記錄。

要之,猴之入選十二生肖,憑的就是似人,且有長生不老的仙氣。猴們在地下有長生不老之奧援,天上有齊天大聖之威靈,按說,應該成為皇家標識之首選。

形象不佳 難上檯面

然而自古及今,帝王諸君無不毅然棄猴不用,僅以龍為尊榮、為萬壽無疆之標幟,何也?吾人若能探討其用心之良苦,或可領略帝王之道之博大而精深。

猴之敗選,首先吃虧在於外形不佳,相貌有憾。「尖嘴猴腮」,令人不敢恭維。人類向來重顏值。帝王將相,如若「望之不似人君」,勢必缺失民眾恭維,總是岌岌乎危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猴群緊鄰人群,眾目睽睽之下,常常受人奴役欺凌,猴之長命,更不易驗證。另一方面,「神龍見首不見尾」,深奧莫測,只有神仙方能知其與天同壽。

選擇被人一眼看透好呢,還是選擇高深莫測好呢?帝王總是居住深宮,不能輕易被人瞻仰,所以發號施令容易奏效。他們許諾民眾之事,諸如長治久安、世界大同之類,儘可留待後世兌現。所以,選猴還是選龍,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道家香火遠不及釋家旺盛,原因也在於兩家驗證方式不同。以功德圓滿,即可白日飛升為號召,儘管一人得道,雞犬皆可昇天,可惜所見者稀,影響普及。以「前世作孽現世報,現世修行來世榮」為口號,眼前達官貴人、土豪劣紳,皆樂意充作可信之驗證,故而寺廟多。所以皇家裝潢,必須以龍,不能以猴,何況還有樹倒猢猻散之隱憂。

逢年過節,無論中外,總是互相問候,令人倍感溫馨。吾國吾民,更有恭喜傳統。方式之一,就是以吉利相贈。吉利本屬抽象,必以具體形象出之,方能喜聞樂見而皆大歡喜。例如畫上五隻蝙蝠以示五福捧壽;畫上修竹花瓶鵪鶉,以示祝報平安;畫上猴子騎馬,以示馬上封侯。猴子不入帝王法眼,緣自猢猻相有礙觀瞻,不過能諧音「封侯」,倒也挽回些許顏面。

涉猴成語 數量最少

中國成語中,牽扯動物甚多,尤其是與十二生肖字面有關的,如:城狐社鼠、多如牛毛、馬不停蹄、龍飛鳳舞、犬牙交錯、狼奔豕突等等,總數當以千計。有觀察說,成語涉及生肖者,最多的是馬,最少的是猴,前者為後者之十倍有餘,不免有些為猴家親眷抱屈。進而細想,這其實正是猴兒高妙之處。

猴兒們的成語少,我以為和猴兒似人的特徵有莫大干係。哪怕最大眾化的「猴子撈月」,也是一個形象鮮明,有很多角色的立體故事,很不簡單。與猴兒相關之成語多與歷史典故相關,係出名門,富有深意。難度大,自然稀少。略舉數例於後,以質高明而示公道自在人心。

其一,朝三暮四:看起來像「早九晚五」的白領故事,現在大家多用它形容用情不專的品性。其實,這是一個「典出名門」、含義豐富得不是幾句話說得清楚的猴子故事:狙(猴)公告訴他養的一群猴子,明天開始餵食栗子實施計畫經濟,早上三粒晚上四粒。猴們大怒鼓噪。狙公說,各位稍安勿躁,或者我們早上四粒,晚上三粒,如何?猴們於是皆大歡喜。故事來自《莊子‧齊物論》。

其二,軒鶴冠猴:明朝高人劉基,即劉伯溫,浙江青田人氏,是朱元璋先生造反有理的謀主。此人上知天文下識地理,料事如神,民間傳說他有《推背圖》,可以預測未來五百年大事。劉基其實嫉惡如仇。後人在劉基詩歌中,找到以猴為喻體的文字,編製出一條成語叫做「軒鶴冠猴」。原來,劉基把戴上一頂烏紗帽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小人比喻為「沐猴」。

其三,棘刺母猴:春秋戰國,不但亂世英雄起四方,更有學者思想碰撞火花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了一個故事,留下了一條成語,叫做「棘刺母猴」,一時名動朝野。故事說,宋國有個微雕專家,能夠用荊棘的尖刺之尖端,刻出一頭母猴。專家告知,必須齋戒三個月才能看到人猴合作而創造出來的奇跡。燕王將信將疑,畢竟當時沒有放大鏡,更沒有顯微鏡。韓非子用「齋戒三月」表示認識事物真相之難,需要鄭重其事,需要尊重智者,需要禮賢下士,需要承認「高手在民間」。那種說什麼帝王天生神目如電能夠洞察一切之類的論調,實在是玄乎其玄的胡言亂語。

其四,猴子搏矢:莊周是「喜歡做自己歡喜的事情」的人,這也是哲學家的特點之一。其《莊子》流傳了兩千多年,擁有蘇東坡、賈寶玉等等大批粉絲。《莊子‧徐無鬼》記載了古代一個殘酷的遊戲,相當於後世的生死時速實驗。「王」張弓搭箭射猴子,不料猴子「敏給搏捷矢」,靈活地一一躲開。「王」無奈,也不免惱羞,「命相者趨射」,於是可憐的猴哥被急速的齊射擊中,「執死」。莊周想用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什麼,後人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猴子搏矢」就這樣成為世上最耐人尋味的成語之一。

猴家眾多 存在等級

十隻手指有長短,猴家內部,其實本來就有等級高下之分。不論生物學上如何分類,我們說猴家,指的是一群名字有點夾纏不清的家夥:猴、猿、猩猩、狒狒、狙、猱、山魈、猢猻等等。其間,頗有等級存在。

例如,猩猩就自以為高猴一等。剛剛去世的英國作家泰瑞‧普萊契(Terence David John Pratchett19482015)被認為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四百年來僅有的奇才。他的小說《Discworld》中,魔法大學(Unseen University)的圖書管理員是一隻猩猩,每當別人把牠當作猴子時,牠就會大發脾氣。最近日本名古屋市召募公務員,設計廣告時搬出該市東山動植物園中,憑藉帥氣面孔與迷人眼神,被譽為「型男」、「史上最英俊大猩猩」的沙巴尼拍攝廣告,大聲疾呼:「讓我們一起工作吧!」名古屋市府宣稱,盼召攬到「像沙巴尼一樣強壯、大方、對居民友善」的新同事。

猩猩固然人氣旺,但猴家門中一枝獨秀,地位最高的是猿。在金庸的《碧血劍》中,袁崇煥之子袁承志的師父、華山派掌門穆人清是當世武功第一高手,名號就是「神劍仙猿」。看到「白猿的故事」,你不必懷疑,這一定是一個神奇,或者正能量的故事。

那些傳誦千古的詩篇中,見不到一個猴字,只有猿獨領風騷:唐代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說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真是千古絕唱。梁朝吳均(469-520)《與朱元思書》,說富春江的風光「天下獨絕」:「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北魏酈道元(470-527)《水經註‧三峽》,也有一段兩岸猿聲的記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最能說明猴家老猿崇高地位的,莫過於成語「猿鶴蟲沙」:杭州西湖之北,有葛嶺,為晉朝葛洪修道煉丹之地。葛洪,人稱葛仙翁,中外科學家皆尊其為化學研究先驅者。葛洪所作《抱朴子》記載,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也就是全軍覆沒。於是「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軍人死後所化有所不同,化為猿者,待遇最高。後世遂有「猿鶴蟲沙」之遙祭。

人類對猴兒們的感情是挺複雜的。一個原因是猴子家「先前闊過」,但是現在大大地式微了。《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取經到西天以後,更獲封鬥戰勝佛。但是,如前所述,近代中國的風俗圖畫中,猴兒地位不高,各地城鄉都耍猴兒取樂,大庭廣眾之下,常常被人牽來扯去甚至呵斥毆打。在粵語中,猴子被稱為「馬騮」,吳語叫猴子為「猢猻」,都有輕狎之意。

印度也一樣。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是一隻有四張臉和八隻手的神猴,祂拯救了阿逾陀國王子羅摩的妻子悉多。胡適認為,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那時候印度人崇拜猴,讓猴住在廟宇裡,猴們可以從園裡或桌上任意取食水果。但現在,印度人眼的猴子是害獸了。

February 7, 2016,

http://www.worldjournal.com/3724693/article-%e3%80%8a%e7%a4%be%e6%9c%83%e6%96%87%e5%8c%96%e3%80%8b%e7%8c%b4%e5%b9%b4%e8%aa%aa%e7%8c%b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