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哀矜勿怨
2016/03/30 10:23:20瀏覽118|回應0|推薦3

聯合/哀矜勿怨

2016-03-30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四歲女童在大街慘遭殺害,台灣社會同感震驚與哀戚。心理醫師當即提出警告:要提防模仿效應;果然,昨日中午北捷發生襲警事件,半小時後新北又發生消毒人員遭男子持鋸砍傷的事故。

面 對劉姓女童的不幸,整個社會沸沸揚揚。在這些情緒中,保持哀矜其實具有讓人沉澱的作用,氣憤難遏則反而激起更多莫名的怨懟。例如當天許多人包圍警局,企圖 毆打凶嫌,場面仿如暴動。當場有人一拳命中男子,即在臉書上自誇「這拳哥哥幫你討回來」,臉友也封他「正拳哥」。這種群眾報復行為,難道是台灣公民社會樂 見的現象?

轄下發生這樣的慘案,連平日多言的柯文哲都沉默了一天,可見此事著實讓人無言。相對的,副市長陳景峻卻直指凶嫌的家庭必須負責,譴責王家父母放縱一個啃老族揮霍,且未曾為兒子的行為說一句抱歉;這種遷怒式的責備,其實無補於事。

八年前,日本一名凶手犯下東京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家人受到外界瘋狂追蹤,其弟更產生「加害人的家屬不配享有幸福」的絕望,在隱居六年後自殺身亡。這說明,路人的怨恨,不用刀子也能殺死人。

這兩天,許多民眾前往事發地點為女童獻花,從他們的哀矜中,我們看到了同情與理解的力量。相對於那些在警局追打嫌犯的群眾,追思悼念恐怕才是融化社會邊緣人更重要的能量。台灣社會已經做到了「哀矜勿喜」,下一步,我們應試試「哀矜勿怨」。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596617-%E8%81%AF%E5%90%88%EF%BC%8F%E5%93%80%E7%9F%9C%E5%8B%BF%E6%80%A8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mt2016&aid=518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