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3/15 12:22:33瀏覽289|回應0|推薦15 | |
凱文從小在台南長大,惟出社會後在北部工作,對府城的歷史古蹟並不完全熟悉。今天就要走一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府城南門公園」,走訪周邊幾處有趣的、未曾去過的歷史景點。
↓「府城南門公園」位於南門路上,經過這裡少說也幾百次、上千次了,卻很容易地就錯過了公園裡幾個重要的歷史景點,今天就要好好地發掘它的奧妙。
↓府城南門公園裡,最重要的是有「台灣府城大南門」和「台南放送局」,這個牌子有它們的介紹。
↓清雍正3年(1725年),在平定「朱一貴事件」後,台灣府建城,並開始修築木柵,建築大小東門、大小南門、大小北門與大西門等七座城門,以固國防。乾隆元年(1736年),大南門改以土石構築城門並建城樓,後續又加強防衛工事。
↓乾隆51年(1786年),台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事平之後,乾隆53年(1788年),改建磚土城桓,並新建小西門,合成八城門,府城的屏障更加堅固。
↓日本時代,台灣設有五個廣播電台,並設六個放送局,受台灣總督府的管轄,「台南放送局」是其中最南的一個放送局。
↓台南放送局落成於昭和7年(1932年),在當時如果想要收聽廣播,必須向放送協會提出收音機登記,還要繳月費。光復後,台南放送局由中廣公司接管並開播,後於民國86年(1997年)遷出,隨後由台南市文化基金會使用約5年。
↓來到府城南門公園內的重要古蹟「府城大南門」,眼前看到的,是大南門的外圍城牆,是一座半月形結構的城牆,也是清代通往「鳳山城」的主要孔道。
↓府城大南門在民國51年(1963年)曾毀於颱風,後於1977年依原樣重建,成為今日所見的樣貌。外圍城牆以花崗岩及咾咕石砌成,材質堅硬,是台灣現存最具規模的城樓,目前已被列為【國定古蹟】。
↓府城大南門的門額上,有「大南門」三字,前方深處可見到內城的城門。在設計上的安全考量,外城的拱門並未和內城城門在同一直線上,曲折迂迴,形成雙層禦敵的功能,使進攻者無法長驅直入。
↓從這個方向,可以望見內城二層樓的門樓。外城牆歷經多次的破壞及改建,在外城牆外的地面上,留有過去拆除而遺留下來的城牆石塊,與城牆平行排列。
↓外城的城門,是一拱形及方形交疊的結構,外窄內寬的設計,易守難攻。
↓大南門的外城,乃於道光15年(1835年)的「張丙事件」後所建,城門設計成半月形,與內城形成一「甕城」結構。當敵人來犯,進入外廓與內城門的狹窄空間內,守城將士就可如「甕中捉鱉」,殲滅敵人,故得名「甕城」。
↓進到牆門內,從牆內往外望的外城牆結構。
↓眼前是內城門,門額上題字「寧南門」(大南門又名寧南門),城樓高約10公尺(不含城門基座),有橘紅色的燕尾屋簷。
↓內外牆間為半月形設計,兩端相連並有樓梯可上到二樓。
↓爬上二樓,馬上看到一座當年遺留下來的棗紅色大砲,可惜未註明鑄造年份及型式。
↓外城的城樓上,有寬近4公尺的「馬道」。
↓城門上,凹凸的紅磚「垛口」間有「箭孔」,「垛口」中間則有「窺孔」,供城上士兵用來對城外進行瞭望和射擊敵人,是標準的清代城門設計。
↓沿著「馬道」,可以走外城牆一圈,長約200公尺。
↓從「馬道」上觀望內城門,中間隔成上述的半月形「甕城」。根據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所述,這是台灣唯一現存的甕城。
↓外牆城樓另一頭,有另一座大砲,同樣看不出來鑄造年份及型式。依照台南市文化局的說明,大南門城原本沒有古砲,而這兩門古砲是從安平出土後搬遷到此地的(詳見相關連結),原將移除,後因故又置回。
↓寧南門城樓的結構。
↓從寧南門城樓望出去的外城城樓及甕城。
↓寧南門城樓大門封閉,無法入內參觀。
↓大南門的後側,是台南市建興國中的校園。
↓從這個角度,可以深刻觀察尖尖的燕尾屋簷及紅屋瓦。
↓利用拆除的城牆石塊排成的景觀。
↓在大南門外,有一棵百年榕樹,長得非常茂密,主幹的四周,伸展出許多的氣根,支撐著榕樹長命百歲。
↓此榕樹已被列入管制樹木中,『樹齡95歲』,但是未列示年度,因此無從得知其確切年歲,這是市政府立牌時應注意改善的事項。
↓從榕樹下看到的府城大南門。
↓同在「府城南門公園」內的另一棟建築原「台南放送局」,就在與府城大南門隔著老榕樹的另一頭。
↓原「台南放送局」是一棟二層樓的建築,其正面外牆,有奇特的八角窗及圓形「牛眼窗」。
↓原「台南放送局」是建於日本時代的放送機構,國民政府來台後承襲其功能,改為中廣台南廣播電台。目前已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並於民國101年(2012年)改利用為「南門電影書院」。
↓台南放送局建於昭和7年(1932年),將近百年歷史,期間並無重大改建,建築結構仍極為完善。
↓南門電影書院是由台南市政府與台南藝術大學合作成立,以共同推動台南市的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
↓南門電影書院於每週五、六及日,固定播放電影,有不少奧斯卡名片,三月份的播放清單中,就有:雙姝怨、亂世佳人、北非諜影、鐵娘子,…等名片。
↓大廳牆壁上,有一面原版電影海報的看板,也都是有名的大片,頗為珍貴。
↓原來這面電影海報牆,是由在台生活數十年的美國籍紀神父所捐贈的。紀神父在台期間,對藝術文化的推動不遺餘力。
↓一樓有一間展覽室。
↓展覽室內正展出「DEADLINE 2025 (2025大限)」影音資料展。原來,在影音資料界,有一「DEADLINE 2025 (2025大限)」的活動,要把有歷史意義的錄影帶、錄音帶等影音媒體數位化,且迫在眉睫,以2025年為大限。
↓自1956年3M公司開發出第一卷錄影帶後,其後數十年的發展,各種不同型式、規格的錄影帶、錄音帶被發展出來;而其錄製及播放的設備也推陳出新。
↓櫃子裡有各種不同的錄影帶及錄影設備,多半都已陸續被歷史淘汰。
↓然而,這些磁帶、磁碟,讀寫的次數有限,有其固定的壽命,甚至各廠商已不再製造讀取的機器;而其資料內容,卻藏著許多公共及私人的有用記錄及回憶,需要被一起重視,盡早予以數位化,重新以新進的科技及媒體來保存。
↓一樓另一側,有一間放映室,就是剛剛看到的、每週固定播放電影的場所。
↓放映室並不大,僅約容不到30位觀眾。
↓一樓往二樓的樓梯口,有多幅數十年前台糖製糖小火車所製作的宣傳海報,上面都是當年的官宣「為討還共匪血債而戰,為救國家救民族而戰」,正義凜然!
↓「為反對共產賣國而戰,為解救大陸同胞而戰」,情操高尚!
↓「為實現三民主義而戰,為反專制反殘殺而戰」,慷慨激昂!沒想到時至今日,已聽不到類似的口號。
↓來到二樓,這間看起來像是研討室。
↓一整排大大的方窗與圓窗,符合日式建築重視採光性的設計。
↓另一頭,是另一間展覽室。
↓這間展覽室,正有著「消逝的1198.5 km鐵路」展覽,記錄著「1198.5 km反共抗俄台糖鐵路宣傳列車」的軌跡。
↓民國88年(1999年),台南藝術學院(今台南藝術大學)研究團隊,在台南「烏樹林糖廠」發現一堆散置的文件檔案及照片。經整理,慢慢釐清出當年一段『百萬台灣人民簇擁歷史列車』的故事。
↓這些是當年發現歷史文物及照片的現場。
↓民國44年(1955年)台糖開出一列「反共抗俄台糖鐵路宣傳列車」,循著一條「南北平行預備線」與糖廠的營業鐵道,從台中糖廠到屏東東港糖廠(現南州糖廠)進行政治宣傳,被視為是一場『國共內戰』的延續。
沿途,宣傳列車與人民的熱烈互動,行程共32天,經過台糖102處車站,戲劇演出138場,放映電影67次,超過百萬人簽名效忠政府與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列車共行駛1198.5公里。
隨著台糖鐵路的消失,這段歷史也逐漸被遺忘。經過台糖公司研究所與台南藝術大學合作,搶救、考掘一批記述當年這班列車的文獻、影像、口述歷史與相關物件,才重現這段歷史,或許老一輩的民眾還會記得這一段歷史。
↓沿途民眾爭相觀賞街頭劇,還有學生表演舞蹈。
↓民眾以藝陣表演,來歡迎宣傳列車。列車經過,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台南火車站前的圓環廣場,還有萬人大合唱。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場景並不唐突,令人體會到大時代下需要凝聚民心、全民皆兵、隨時做好反攻復國大業的準備。
↓回到府城南門公園內,這座有城門、城牆意象的裝置藝術。
↓來到公園內另一個重要的景點「大南門碑林」。這座碑林亭,是昭和10年(1935年),日本人為舉辦台灣博覽會,著手整建大南門並闢為「綠園」,以當時重整都市時,由台南各處收集來的古石碑、殘碣,共計45座,陳列展覽於此。
↓民國66年(1977年),台南市政府修建碑林亭,展示台南市各時期的石碑,總計增加至62座古碑,稱為「大碑林」(另有「小碑林」,在赤崁樓)。
↓每一則方碑記都有一段故事,蘊藏著沿革、紀事、歌功頌德、捐贈、禁令等豐富史料,頗具歷史價值,是研究台南歷史的重要資料。眼前這一座,是大南門碑林中,最碩大的一座。
↓這座碑碣,碑名為「改建臺灣府城碑記」,立於清乾隆55年(1790年),記錄當年府城城垣的材料,由竹、木改為磚、土、石的始末,也有臺灣知府楊廷理治事恢宏的風範描述。
↓眼前這一座,則是大南門碑林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
↓這座碑碣,碑名為「諾公穆布甘棠遺愛碑記」,立於清乾隆5年(1740年)。台灣監察御史諾穆布,滿洲人,治績循善,士民去思懷德,勒石以誌甘棠遺愛。
甘棠是一種高大的樹木,其果實就是夜市常見的「鳥梨」。周文王的庶子召奭,治國以德,常直接在其休息的甘棠樹下聽訟,為人民評斷曲直,平反冤屈,大家都很感激他的恩澤與德政,後來對於他所留下來的遺跡故物,都小心維護,包含那棵甘棠樹都不忍傷害,《詩經-召南》篇中,乃有《甘棠》一文,「甘棠遺愛」也成為古人對離去官員政績的懷念或讚頌,連孔子都曾說:「我看見甘棠,就像看見宗廟一樣肅然起敬」。
↓碑林旁,另有一座「甘棠遺蔭」石碑,乃是為了緬懷府城「吳園」的主人吳尚新先生的急公好義、樂善好施所立。石碑下據傳是吳尚新的墳墓,其實,其真正的墳墓另在他處,且石碑前方原有六座墓碑,也已移至他處保存。
一大早在府城南門公園走了一圈,欣賞了台灣府城大南門(寧南門)的建築美構,也在原台南放送局探索了一些歷史故事,最後欣賞了全台最大的大南門碑林。接著,要走訪旁邊的幾間學府,包含:台南女中、台南大學(南師)及南師附小,在那裡,有著與大南門相關聯的故事,等著去探尋與串聯。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