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2/01/24 農曆過年應景「葫蘆運/葫蘆問」遊戲 > 熱鬧口訣、全家同樂、早期的臺灣桌遊
2022/01/24 21:32:44瀏覽2522|回應0|推薦5
馬上就要過年了,大部分在外地工作打拼的人都會返鄉與家人團聚。農曆過年期間,家人相聚難免會有小賭試試手氣的機會,凱文的家族每年過年返回臺南團聚時,除了與一般人一樣會打打衛生麻將外,也會聚在一起玩一個快要失傳的童玩遊戲「葫蘆運」

「葫蘆運」,原名「河洛文」,以河洛文(閩南語)發音,後來口傳為「葫蘆問」「葫蘆運」。據說「葫蘆運」起源於福建泉州,是早期大陸沿海地區閩南方言地區流行的桌遊,隨移民至臺灣的先民們帶進臺灣,尤其盛行於發展較早的「一府、二鹿、三艋舺」等地區。

「葫蘆運」是一張依逆時針方向、由外向內呈螺旋狀的紙圖。紙圖上含有四十七種吉祥圖騰依序排列,除終點外,其餘圖騰兩兩成對(共二十三組),散落在紙圖中的不同位置,間距各不相同,圖騰包含:玉兔、騎驢、葫蘆(福祿)、金雞、福虎、呂洞賓、錦鯉、神龍、壽龜、駿馬、梅花、喜錢、仙鶴、朱雀、金鐘、鹿(祿),…等,位處圓形中央終點的圖騰是「南極仙翁(一說張果老),內容多屬吉祥圖騰,且有『福、祿、壽』的諧音,在農曆過年期間,全家大小聚在一起玩,更能增添福祿壽喜的吉祥、熱鬧氣氛。

遊戲規則其實還算容易,說明如下:

參加人數以三至五人最恰當,先各自拿取身邊不同的小幸運物或吉祥物代表不同的玩家,皆由起點外開始,使用兩顆骰子進行遊戲。可先猜拳或擲骰子決定玩家出發順序,而後依序擲骰子,並依擲出的兩顆骰子合計點數,決定前進的圖騰步數,率先超越終點(即第四十七個位置的「南極仙翁(張果老)」)就算獲勝

此遊戲還有奧妙之處,當擲完骰子後,依點數先前進到所擲的位置,但是並非就此定位,必須再依倆倆成對的圖騰,跳到另一個相同圖騰的位置,俗稱「先走後跳」。而同一個位置同一時間只能有一位玩家站位,當任一玩家所到達的位置,不論是原本所擲出點數的位置上,或是跳至另一相同圖騰的位置上已有其他玩家時,則該位置上的玩家,將被「頂位」至另一個相同圖騰對應的位置,兩玩家分立兩邊。

如若有三位玩家先後擲至相同圖騰時,將會違反『同一個位置同一時間只能有一位玩家站位』的原則,便稱為「三打不成」,只能和局重新開始。不論是和局,或是有玩家走到終點而獲勝,新的一局皆由最後擲骰子的玩家重新率先出發。

因為各倆倆成對的圖騰,間距都不相同,無法預期所擲出的骰子點數,都可以跳到離終點站更近的位置;有時前進已快接近終點,卻又突然後退回到外圍;有時則因其他玩家擲到與自己站位相同的圖騰,而被「頂位」至另一更近或更遠的位置,產生可能忽近忽遠、變化多端的不確定性,玩起來趣味性十足。

而因為每個圖騰的位置及成對圖騰的間距都各異,大家在擲骰子時,無不希望盡快捷足先登抵達終點,因此,各地陸續發展出許多不同的閩南語口訣(順口溜),這些口訣多半帶有吉祥、詼諧或俚俗的音義,尤其以和該數字及圖騰相關的諧音更富趣味。這些口訣代表了在不同的位置,希望可以擲出特定的骰子點數及其對應圖騰。當下一位玩家準備擲骰子時,大家圍著紙圖,互喊對自己有利的不同口訣時,現場氣氛炒得熱鬧活潑,饒富趣味。為各地之口訣略有差異,附圖為安平莊仲吉先生所提供編撰後,由安平鎮文史工作室整理印製而成,特此致敬。

而「葫蘆運」其實除了前述先抵達終點者為贏家外,還有俗稱「顛」「步」的玩法。通常會先約定類似麻將每「台」賭注金額,例如10元。遊戲中,依照各玩家所移動後的相對位置,位置在後(含)五步以內者(即「五顛/五步」,也可約定「三顛/三步」或「七顛/七步」),需按距離步數付給位置在前者該倍數的賭注金額,例如距離三步時,位置在後者須付給位置在前者30元;距離五步時,則為50元。如此一來,參加遊戲的目的,就不只是否先抵達終點了。尤其,當參加人數稍多時,有時大家會先後擠在同一區,相互之間都在五步之內,則輸贏便更加錯綜複雜了,一時之間相互拿錢給錢,忙得不亦樂乎。甚至糾纏之間的某一個位置,又被後家「頂位」給頂走,同樣的相互給付又要再來一次,輸贏就更加有趣,金額也可能因此倍增。這時候,每個玩家希望下一玩家擲出某個點數,而喊出不同的口訣,便更加爾虞我詐了。至於最後率先抵達終點者,則可向每一位參加者拿取賭注金額的五倍,即50元。

紙圖中有一個特別的圖騰「神龍」。如果某甲擲骰子走到這一對「神龍」圖騰中的外圍那一隻,經跳至裡面對應的「神龍」位置,那麼,每位玩家都要付給某甲50元(五倍賭金)。更重要的是,裡面這隻「神龍」的位置,距離終點站「南極仙翁(張果老)」只剩兩步,也就是說,除非有其他人搶在輪到某甲下次擲骰子前,先抵達終點,或者也擲到相同的「神龍」,將某甲給「頂位」出去,某甲馬上又將抵達終點,又可以從各家拿到50元,真是利上加利,也常常可將遊戲帶到最高潮。

在臺灣各地對此童玩遊戲的名稱略有差異,或許只是各地河洛語發音腔調不同所造成。安平與艋舺稱為「葫蘆運」,帶有擲骰子希望帶來好運的意思;而在鹿港則普遍稱為「葫蘆問」,據說是因為遊戲中擲骰子時,希望得到想要的點數及位置,念著相對應的口訣,便是「問」的意思。

早期的遊戲紙圖,據說是從泉州石獅祖店套色印刷批發進入臺灣的。後來因市場供不應求,臺南的百年老店-王泉盈紙莊(創立於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乃自行開版生產印製。至今會玩此遊戲的民眾已不多見,印製「葫蘆運」紙圖的商家也越來越少,此童玩遊戲有失傳的危機。因為印製的商家不同,所印製的圖騰形狀及顏色也略有差異,不過,紙圖上的圖騰及其相對位置始終沒變過。凱文多年前曾於文具店購得幾張原版紙圖,珍藏至今,前幾年更拿去印刷行翻印並護貝起來,希望可以延長其保存壽命。

依據《科學月刊》第607期所刊載,「葫蘆運」紙圖有許多版本,目前尚可在以下這些地方買到(希望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萬華:阿猜嬤甜湯、振昌文具
鹿港:玉珍齋(糕餅包裝)、王裕興文具行、
   新大成藝品行(植物染版本)
臺南:安平劍獅埕(安平劍獅現代版)
Pinkoi:角斯角斯(復刻設計版)

凱文的家族每年農曆過年團聚時,除了玩麻將試試手氣外,也都會聚在一起玩「葫蘆運」。既然是過年,小賭一下,更增添趣味。印象中這是從凱文的祖父開始教父親及三位叔叔玩開始,而後再傳給我們這些孫子女的。祖父及父執輩的長輩已陸續過世,我們兄弟姊妹也順利將此技藝傳承至兒姪甥輩,過年期間大家團聚擲骰子,仍是家族的傳統。

相較於打麻將著重思考,技術與運氣都很重要,玩「葫蘆運」則著重熱鬧氣氛,全憑運氣而無技術成分可言,更能顯現過年「試手氣」的意義。

我們每次玩「葫蘆運」時,通常都會拿一個大碗公裝骰子,當骰子往大碗公撒下去時,哐啷作響,更能增添過年熱鬧氣氛。

早期農業社會的臺灣,大家過著單純的生活,沒有太多現今多樣化、五光十色的娛樂。在不盛行打麻將、玩撲克牌的年代,「葫蘆運」這種童玩遊戲,既可凝聚家人,又有閩南語通俗且有趣的俚語口訣融入,在農曆過年期間,能帶給大家許多的歡樂,是老少咸宜的年節遊戲。

馬上就要過年了,期待的家族「葫蘆運」遊戲的甜蜜時光又快要來了。想著這頗具趣味的遊戲,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的吆喝口訣,極富語言韻味,只可惜懂得人逐漸凋零,而逐漸被世人遺忘。真盼望它能被好好地保存下來,並傳承推廣下去。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vin218&aid=17141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