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衛生署公布98年死因統計報告
2010/06/03 17:33:40瀏覽3234|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台灣人更長壽 但平均壽命男女差很大

台灣人更長壽 但平均壽命男女差很大

男人要加油!40年代男女只差3歲,50年代差了4.5歲。去年差更大,女人比男人多活了6.6歲,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男人真該加把勁!衛生署上午公布98年死因統計報告,國人平均壽命為79歲,男性平均壽命為75.9歲,女性則有82.5歲,儘管創下長壽記錄,但男人與女人的平均壽命相差6.6歲,這也是衛生署歷年調查以來,男女平均壽命的最大差距。

根據這項調查結果,台灣男人可得多照顧自己身體,因為男女平均壽命差距越來越大。40年代男女只差3歲,50年代相差4.5歲。98年差距更大,女人比男人多活了6.6歲,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衛生署的統計也發現,自殺仍舊名列國人10死因的第9名,去年自殺死亡人數4063 人,比97年少了65人,平均每2小時9分22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

但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女性的2.2倍。如以年齡區分,自殺為造成青年(15至24歲)、壯年(25至44歲)死亡原因的第2 名及第3名。

98年全國死亡人數14萬2240人,65歲以上死亡人數占全體死亡人數的67.8%,與97年相較,80歲以上高齡死亡人數增加10.9%,最為明顯。

衛生署也特別指出,即使死於心臟病、腦血管、肺炎、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等,平均死亡年齡竟也比全國平均死亡年齡74歲還要高。

換句話說,就算罹患上述六種疾病,也可活得很久。主要因是這些疾病屬慢性,患者年齡原本就偏高,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完善,生命得以延長,這也是國人平均壽命增加的主因。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強調,全民健保已實施14年,實施後,國人平均壽命增加4.4歲,標準化減少27.9%,明顯降低許多,讓國人平均壽命更長了。

【2010/06/0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國人10大死因 男罹癌死亡是女1.7倍

男人真命苦!衛生署公布98年主要死因,惡性腫瘤連續蟬聯27年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1名,男人罹癌死亡人數為女性的1.7倍,一旦罹癌,平均壽命為69歲,比女性70歲要低。

98年台灣癌症死亡人數為3萬9917人,占所有死亡原因28.1%,平均每10人死亡,就有3人死於癌症。國民健康局指出,從71年起,惡性腫瘤即列為國人死因之一。未來仍會是國人死亡之主因。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逐年增加,這與老年人口增加有關。71年占全部死亡人口18.2%,逐年升高,今年更是達到最高點。

98年10大癌症順位與死亡人數比率方面,肺癌、肝癌續居國人主要癌症死因前2位。不過,依照10大癌症死亡原因的平均生命年數損失來看,口腔癌患者的損失最大,與正常人相較,壽命減少了17.6年。

98年10大惡性腫瘤分別為氣管、支氣管與肺癌(19.9%)、肝和肝內膽管癌(19.4%)、結腸、直腸和肛門癌(11.4%)、女性乳癌(4%)、胃癌(5.7%)、口腔癌(5.6%)、攝護腺癌(2.3%)、食道癌(3.7%)、胰臟癌(3.7%)以及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1.6%)。

與前一年相較,排行順位大致相同。子宮頸癌從第8名後退至第10名。原居第9、10的食道癌、胰臟癌,則各上升1名。男性癌症死因排名,白血病從第11名躍升至第9,與鼻咽癌互調。女性癌症中,非何杰金淋巴瘤(第9名)與白血病(第10名)互換。

主要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與死亡人數的變動方面,子宮頸癌罹癌人數明顯下降,不過,結腸直腸癌、胰臟癌、食道癌、攝護腺癌等癌症則呈現往上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癌症死亡的平均年齡,死於攝護腺癌的男性平均年齡居然高達80歲,比男性平均壽命75.9歲還要高,結果令人意外。口腔癌患者平均壽命則最低,僅有55歲。

【2010/06/0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死因時鐘首度發表 每3分42秒一人死亡

12年來 國內死亡人數首度下降

衛生署今天公布最新死因統計報告,98年全國死亡人數14萬2240人,這是12年來,國內死亡人數首度下降。國健局今年也首度發表「主要死因發生時鐘」,98年平均每天死亡人數389人,每3分42秒就有一人死亡。

另外,台灣每天約109人死於惡性腫瘤,相當於平均每13分10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天11人自殺身亡,平均每2小時9分22秒就有一人自殺死亡。每天發生20人意外事故死亡,平均1小時11分26秒就有1人死亡。

衛生署也表示,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466.7人,比前一年減少3.6%,創下20年來新低。

惡性腫瘤 去年10大死因之首

98年10大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28.1%)、心臟疾病(10.6%)、腦血管疾病(7.3%)、肺炎(5.9%)、糖尿病(5.8%)、事故傷害(5.2%)、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5%)、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5%)、(自殺2.9%)、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2.8%)。順位與97年相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409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