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諾貝爾生醫獎
2017/10/11 16:19:12瀏覽296|回應0|推薦1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公布得主了!由 3 位解構「基因與生理時鐘關聯性」的美國遺傳學家獲獎。但是可能你會有個疑問,這個發現很厲害嗎?為什麼可以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根據 The New Yorker 報導,諾貝爾委員會表示突破人類病症的研究往往來自於出乎意料之處,對於蒼蠅基因晝夜節律的發現 幫助揭示了人類身體基因和蛋白質的運作方式,這很有 可能是包括時差、肥胖到心臟病的各種疾病治療突破點。 將使人類開始研究控制蛋白質產出、消耗或代謝時間,進以 探究全新療法,包括建立服藥的最佳時間(現今我們看病會一天服三次藥,就是因為無法控制生理時鐘何時與藥物起作用)。來看看他們的重要完整研究吧!(責任編輯:劉庭瑋)

2017 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 2 日揭曉,由三位美國遺傳學家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揚(Michael W. Young)共同得獎。

3 位遺傳學家以果蠅作為研究模型,發現其腦內 一種基因可控制蛋白質呈現晝夜節律的變動,並適用於人體身上 ,為解構生理時鐘的基本機制打開大門。今年諾貝爾生醫獎公布得主了!由 3 位解構「基因與生理時鐘關聯性」的美國遺傳學家獲獎。但是可能你會有個疑問,這個發現很厲害嗎?為什麼可以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根據 The New Yorker 報導,諾貝爾委員會表示突破人類病症的研究往往來自於出乎意料之處,對於蒼蠅基因晝夜節律的發現 幫助揭示了人類身體基因和蛋白質的運作方式,這很有 可能是包括時差、肥胖到心臟病的各種疾病治療突破點。 將使人類開始研究控制蛋白質產出、消耗或代謝時間,進以 探究全新療法,包括建立服藥的最佳時間(現今我們看病會一天服三次藥,就是因為無法控制生理時鐘何時與藥物起作用)。來看看他們的重要完整研究吧!(責任編輯:劉庭瑋)

2017 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 2 日揭曉,由三位美國遺傳學家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殊(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揚(Michael W. Young)共同得獎。

3 位遺傳學家以果蠅作為研究模型,發現其腦內 一種基因可控制蛋白質呈現晝夜節律的變動,並適用於人體身上 ,為解構生理時鐘的基本機制打開大門。

此次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分別為 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與 Michael W.Young,因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分子機制同獲殊榮,共享近新台幣 3,300 萬元的獎金。有趣的是,這次獲獎名單沒有被預測到,熱門的基因剪輯技術並未得獎,甚至獲獎者自己也感到意外。

光生理時鐘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被稱為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目的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週期性現象,以及相關時間機制。自現代化以來,這門學問越來越重要,因為人類的作息越來越違反生理時鐘,甚至頻繁跨越時區。在醫學方面已發現,服用藥物的時間對藥效影響非常大。尤其像化學治療,如果能在適當時機投放治療藥物,將可不需過高的藥物濃度,減少對病患身體的負擔。

但以往研究結果是憑經驗總結得出,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證明了生理時鐘其實是由基因控制。透過果蠅的基因實驗,發現一種可轉譯 PER 蛋白的 Period  基因,並影響生物的生理週期,且同樣適用人類。在此之前,科學家猜測生物的生理週期是由大腦神經控制,但很難解釋許多沒有發達腦部的生物仍然有相當規律的生理週期。

然而如今,這三位科學家證明了正是時鐘基因,彌補了感官對時間的認知,就像隨身戴著手錶協調身體狀況。許多重要疾病與晝夜協調有這很大關係,例如阿茲海默症、抑鬱症、過動症甚至常見的心臟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都與生理週期有關。

當然近年來醫學及生理研究有很大的突破,儘管沒有獲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但對人類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學術成就。相對癌症治療等成果而言,果蠅的時鐘基因實驗儘管重要,恐怕還是無法喚起投資者的注意及熱情,這些默默耕耘的科學家通常相對拮据。這或許是今年諾貝獎真正想表達的,希望喚醒大家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及投資。


此次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分別為 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與 Michael W.Young,因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分子機制同獲殊榮,共享近新台幣 3,300 萬元的獎金。有趣的是,這次獲獎名單沒有被預測到,熱門的基因剪輯技術並未得獎,甚至獲獎者自己也感到意外。 光生理時鐘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被稱為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目的是研究生物體內與時間有關的週期性現象,以及相關時間機制。自現代化以來,這門學問越來越重要,因為人類的作息越來越違反生理時鐘,甚至頻繁跨越時區。在醫學方面已發現,服用藥物的時間對藥效影響非常大。尤其像化學治療,如果能在適當時機投放治療藥物,將可不需過高的藥物濃度,減少對病患身體的負擔。 但以往研究結果是憑經驗總結得出,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證明了生理時鐘其實是由基因控制。透過果蠅的基因實驗,發現一種可轉譯 PER 蛋白的 Period  基因,並影響生物的生理週期,且同樣適用人類。在此之前,科學家猜測生物的生理週期是由大腦神經控制,但很難解釋許多沒有發達腦部的生物仍然有相當規律的生理週期。 然而如今,這三位科學家證明了正是時鐘基因,彌補了感官對時間的認知,就像隨身戴著手錶協調身體狀況。許多重要疾病與晝夜協調有這很大關係,例如阿茲海默症、抑鬱症、過動症甚至常見的心臟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都與生理週期有關。 當然近年來醫學及生理研究有很大的突破,儘管沒有獲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但對人類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學術成就。相對癌症治療等成果而言,果蠅的時鐘基因實驗儘管重要,恐怕還是無法喚起投資者的注意及熱情,這些默默耕耘的科學家通常相對拮据。這或許是今年諾貝獎真正想表達的,希望喚醒大家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及投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10876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