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普立茲克獎
2009/04/21 00:39:28瀏覽2301|回應1|推薦1

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上周日公布,結果大出意外。呼聲極高的伊東豐雄、卡拉特拉瓦中箭落馬,反倒跑出一匹大黑馬─65歲的瑞士建築師彼得˙祖姆特(Peter Zumthor)。

祖姆特是瑞士第三位/組摘下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上一組掄元的瑞士建築師,是以「鳥巢」聞名的赫爾佐格與德梅隆。比起這些聲名如雷貫耳的得獎前輩,祖姆特「低調、神秘」到不行,若非去年九月他才拿到日本頒發的「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恐怕連建築教授也叫不出他的名號。

普利茲克獎提供的照片中,祖姆特一身黑色布衣,目光寧靜堅定;配上作品中那些彷彿凝固於時光之中的山間木屋、石頭教堂,就像是一位修道院中的僧侶。當庫哈斯等同行當起空中飛人,奔走於各國參加競圖之際,30年來,祖姆特默默隱居於偏僻遙遠的瑞士山城Haldenstein中,手工藝人般一刀刀雕塑他的建築作品。

祖姆特位在荒遠山城的事務所,人數始終控制在20人以下。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前20年的作品環繞著他所居住的山城,後10年的作品也不曾離開歐洲。祖姆特認為,這種規模和距離讓他可以全盤掌握一棟建築物,像照顧自己的花園一樣。

「我不是一個意象的製造者!」他告訴紐約時報:「我的願望是當自己所有作品的作者(The auther of everthing)」。普利茲克評審形容他「專注、不妥協、意志堅定、不被流行干擾」,是「建築師中的建築師

在這個強調視覺的時代,祖姆特的作品是個驚奇。他被公認的代表作是一座溫泉會館Vals,它不像鳥巢、北京中央電視台,一眼就教人驚心動魄。它的外表平凡無奇,你必須泅泳其中,慢慢感受空間中的水流、光影與聲響。

創立於1970年代的普立茲克,除了創辦初期曾頒給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建築師,多頒給在國際舞台上展露頭角的知名建築師。

進入全球化與媒體時代,普利茲克獎更像是為明星打造的舞台,翻開新世紀以來的名單:庫哈斯、札哈哈蒂、尚努維勒…他們擁有動輒上百人的建築團隊,頭牌建築師提著公事包飛行於五大洲競圖、監工,再飛回事務所在員工的設計圖上簽名蓋章。在這個時代,建築師一旦成名,便被迫「縮小功能」成為一個橡皮圖章。

然而這一波「全球化」建築潮終也踢到鐵板。金融風暴掃過後,多座地標性建築喊停、八爪章魚般抓住世界地圖的大型建築事務所則頻傳裁員。北京中央電視台的被火紋身更讓人質疑,國際建築師是否「罩得住」在地文化?

手工藝人般照顧每一件作品的祖姆特,就在這時異軍突起,成為普利茲克的黑馬。

普利茲克獎評審諸公這次令人跌破眼鏡的出手,究竟是一次隨興、一記警鐘,抑或是下一波建築伏流在水面搖起的小小漣漪,就等著時間來驗證了。

【2009/04/17 聯合報】@ http://udn.com/

 

前天到事務所上課時,老師首先提起了這位建築師

                                                    彼得˙祖姆特(Peter Zumthor)

也許你可能不認識他,就連讀建築的我也不太熟悉,

果然是對建築還涉獵不夠深入,

收集了些許他的作品資料來認識這位普立茲克獎得主,

堅持「客製建築」理念,強調建築要與基地周邊相融合,

回應自然環境並滿足建築機能,這個理念讓我想起令一位建築師 徠特

同樣的提倡與自然互動和環境共生減緩建築對環境的衝擊,

體會建築師所要帶給人們的氛圍

縱使他的建築本身不是吸引人的奇特造型或是華麗的外表.昂貴的材質

慢慢感受極簡主義所要表達的意涵       

就像是德國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的經點名言: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e624&aid=2870371

 回應文章

June624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你的指教,讓我更好
2009/12/02 23:27

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t=2527

謝謝你提醒我

Mies是德文 Mies van der Rohe是來自 "德國"的建築師

發表文章後沒有注意到

馬上修改,以免誤導

也歡迎有空時留言給我

分享令人『感動』的建築

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