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府過客>不一樣的輔大影像傳播系主任唐維敏博士(華府新聞日報)
2018/09/10 00:45:00瀏覽5658|回應0|推薦99
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溫度,講情義的老師。我上課是以臉書作為平台,沒有教課書...

在華府新聞博物館
    上星期,突然接到華府名律師張慧玲傳來的簡訊:「輔大大眾傳播學院的影像傳播系主任唐維敏在華府。」而且「他也是青訪協會理事長,帶領老中青三代青訪人,安排各種交流活動!」原來張慧玲當年也曾是青訪團的一員。

都曾經是青訪團員的唐維敏教授與張慧玲律師
    沒有見面前,在電話上唐維敏就大笑地說:「一位我的學生專門硏究導演趙德胤,最近找到一篇署名九里安西王的文章,哈⋯,原來就是你!」,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也更增加我們對彼此的好奇。
    而當在我們坐在華府杜邦圓環旁的星巴克開始聊天時,有一點令我意外的是,他先聲明:「我想先分享的人生經驗是青訪團的經歷,因為對我日後的影響很大。」

    第一屆中華民國青年友好訪問團於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啟程分成美東、美西二團,其後的每一屆青訪團都贏得無數掌聲、讚賞和友誼,那曾經是多麼令留學生們瘋狂的一個團體。每個團員都是「品學兼優,色藝雙全」,以古典樂舞、民間歌謡、民俗技藝和青春舞曲,行遍全球各地,尤其是美國,在各個大學的舞台上,將當時只知道埋頭苦讀,而心靈空虛的留學生徹底燃燒,所到之校無不引起轟動。即便是民國六十八年中美斷交當年,青訪團依然出訪美國,繼續為國家實質外交工作打拼,當然贏得僑胞、留學生的熱烈支持與迴響,更獲得美國各界人士的激賞與喝采,一直到1999年的政黨輪替後才終止。
    唐維敏曾經獲選為青訪團的一員,至今身材仍然保持得非常好,身高184公分如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中年大帥哥,竟然有意無意地提到在青訪團的表演中,因為太高而「只能」化妝成出使西域的張騫,手持節杖站在舞台中央,看著其他團員的盡情地表演。
    在1986年被派往歐洲的青訪團時,他感性的回憶說:「由於那一段訪問好幾個歐洲國家的路程,使我了解台灣在外交上的困境,而且到了柏林時,站在尚未倒塌的柏林圍牆前,正好當天是生日,那是一生最難忘的一個生日記憶!」

新一代的青訪團
    2013年起唐維敏擔任青訪協會理事長,這是一個集結當年青訪訪團成員的組織。青訪協會找回當時曾經的一千多位青訪團員,並集合大家的力量,恢復昔日青訪團的榮耀傳統,又組成新一代的青訪團出訪澳洲丶印尼丶中國大陸等地。而新的青訪團經費,大部分來自許多當年的團員,如今目前事業有成,大家出錢出力只是想為自己的國家再盡一分心力而已。

見面聚餐時還請了三位暑期在美國工讀的輔大學生
    當訪談聊天回到影傳系的主題後,他說:「輔大是我母校,我三度從輔大畢業,英文系丶大傳所和跨文化研究所。曾經在英文中國郵報當過記者,也曾在90和96兩年參與主辦電影金馬獎影展的工作。這些經歷和轉變,應該都受到那一次參加青訪團的影響。」
    在目前社群媒體猖狂的年代,許多人新聞的來源都不再是傳統的電視和報紙,然而影傳系主任的他覺得傳統媒體不必太過悲觀,他形容「社群媒體只是一個行動的傳媒,也只是手機功能的一小部分,可能一閃而過,而傳統平面或影視媒體必須要面對改變,傳統媒體應該要像是一個光譜儀,可以擁有更多的深度和廣度。」也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改變、快速革新的年代,「所以在大學教書要面對新一代出生於數位時代的年輕人,我要和他們一起改變,也要他們跟著我的課程成長。」
    現在的輔大影傳系有全英文的課程,他認為「用英文的目的是為了以不同的視野來看同樣的一件事情。」尤其為了跨文化溝通的深度硏究,強調自主學習、作業的深度、個人的想法、和最後如何成型,不以考試打成績,也不會填鴨。如果學生的作品不夠好、或深度不夠,他會一再鼓勵學生,「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或「Can you do something more?」,一再地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幫助學生,儘管很少當學生,但是要求學生一定要達到預期的深度和廣度之後,甚至有了個人的特色之後,才會給成績,這也是訓練他們以後進入社會時,所要保持的一種生活態度。
    「我有一門用全英文教授很多年的《華語電影》課,很多人質疑為什麼不用中文來探討而要用英文?」他舉例說:「我的目的是希望將英文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的橋樑,可以用西方人的眼睛來看中國或華語電影,例如出生廣東梅縣來到台灣發光的客籍導演侯孝賢,和馬來西亞出生來到台灣成名的蔡明亮導演,第一本出版討論這兩位國際知名大導演的專書,都不是中文,所以我們必須同時用中英文不同的角度來看,才能真正看到事實的全貌。」
    而目前他最有興趣的課題,是以影像結合誇文化研究,要讓學生更瞭解與尊重不同文化,「例如我們對南邊的隣居菲律賓有多少暸解,對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甚至韓國、日本、猶太人又有多少瞭解,由於今天許多輔大的學生是來自這些國家,也透過誇文化的研究,來暸解台灣在歷史和地理上的定位,而不只是光喊口號愛台灣而已,同時也展現輔大走向國際化的決心。」
    即將在輔仁大學任教滿25年,今年8月1日起接影傳系主任,「我每天都很快樂,除了上課之外,也持續帶領學生活動,包括國際領導人才培訓計畫(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GLP)和海外服務志工團隊等。由於喜愛跨領域,又有太多的興趣,又愛看書,也愛看電影,總覺得時間不夠。如何保持聚焦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我會將未來幾年想做的事情都先排好,以免失焦。」

參觀雙橡園
    今年暑假的美東華府和紐約的雙城之行,是唐維敏教授的一趟私人旅行,除了參觀兩座大城裡無數的博物館之外,順便拜訪老同學、老朋友和輔大校友,而他曾經走過許多外館之中,華府之行的參觀雙橡園,最令他情緒激動。隨後專程到紐約,接受美國亞裔非營利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 of Asian-America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AAANPO)的全球領導力大授勳章(2018 Global Leadership Medal)的頒獎,以表彰唐維敏博士長期在國際社會為文化、藝術、教育、青年領袖人才培育和青年服務領域的卓越貢獻。

獲頒全球領導力大授勳章
    由於輔仁大學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學,絕對不是台灣排名第一的大學,卻有唯一直接隸屬羅馬教廷的特殊地位,輔仁大學有不可避免的宗教氛圍。過去三年來,我的部落格和華府新聞日報華府過客專欄,記錄過輔仁大學現任的江校長,兩位副校長、輔大醫院院長,及醫學院、外語學院、理工學院等院長,生物、影傳系主任和多位教授,甚至見到好幾位神父和修女,即使他們並不全是天主教徒,但是他們都有一種充滿著熱誠與使命感的特色。而且許多輔仁大學畢業的校友,不是天主教徒,也都會深感以輔大畢業為榮。
    上個星期,我和唐教授見了兩次面,第一次見面聚餐時,還請了三位暑期在美國工讀的輔大學生參加,其中兩位在華府霍華德大學工讀,另一位是影傳系的學生,在加州工讀之後,一個人又跑到紐約和華府自由行。當我聽到影傳系的學生李柔萱直呼唐教授的英文名字”Albert”時,還是不太習慣,學生可以直呼教授名諱,在我們的那個年代是不可思議的,就算這個年代應該也不多吧。餐後三位同學私下異口同聲說:「他是一位很不一樣的教授。」

談吐風趣,表情豐富,比手畫腳,滔滔不絕
    言談中,眼前這位談吐風趣,表情豐富,比手畫腳,滔滔不絕,卻又十分誠懇的教授Albert自己說道:「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溫度,講情義的老師。我上課是以臉書作為平台,沒有教課書,所有的資料都是網路連結放在臉書上面和與學生溝通。」「我上課就和現在聊天一樣,手勢與表情十足,曾經有一個學生,在畢業後,將多年上課時偷拍我的各種表情照片,放在我的臉書粉絲團上。」
    當著影傳系的系主任面前,我對著那一位影傳系的學生說:「看來能當Albert的學生,是非常幸福的。」
 
 
延伸閱讀: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CWang&aid=11540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