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3 04:16:38瀏覽1573|回應2|推薦8 | |
模仿自然一直是人類的興趣,養殖動物,風箏,飛機等等。鑽石也不例外,早在十九世紀末,法國的化學家Henri Moissan就開始研究如何在實驗室製造鑽石,在1893年他成功地仿造出一顆鑽石。在1920年代,另外兩位科學家Willard Hersey 和Ruff根據Moissan的筆記也成功地複製這個試驗,他們的成果現今被保存在美國堪薩斯的McPherson 博物館。
這些實驗都只是私人性質的,到1953年,據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ASEA電力公司利用高壓製程生產了一批鑽石。但這個結果被視為機密,無從得知真實性。真正鑽石製造的里程碑發生在1954年,通用電力公司General Electricity(GE)宣告它在技術上的突破,並且開始販售人造鑽石。這個新產品被應用在許多工業需求上,鑽石研磨成粉末加入多種機械,以增強硬度。之後,De Beers透過商業合作,也取得這項技術,兩家公司創造了工業鑽石市場,並獨佔超過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南韓公司Iljin Diamond被指稱透過商業間諜取得這項秘密,也加入了這個市場,隨後數百家的中國公司也開始生產工業鑽石。這些公司創造出一個非常龐大的人造鑽石市場,估計年產值超過一億美金,每年生產三億克拉的鑽石,是自然鑽石產量的23倍。 工業鑽石的出現原先被期待能夠衝擊De Beers在鑽石珠寶市場的獨佔地位,降低鑽石的價格。然而,不久這個夢想就落空了。工業鑽石雖然在硬度跟熱導性能遠較天然鑽石為優,但是在珠寶鑽石要求的4C中卻表現不理想,尤其是在缺陷跟顏色上遠遠不及天然鑽石;再加上工業鑽石要達到合乎珠寶鑽石要求大小的生產成本遠高於自然鑽石。在這些劣勢下,工業鑽石完全無法撼動De Beers在珠寶產業的地位。更甚者,在2000年左右,GE和De Beers還被美國司法部控告秘密結盟,以操縱工業鑽石的價格,雖然案子最後以證據不足而無法起訴。
圖片取自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