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9 16:57:17瀏覽492|回應1|推薦9 | |
自從大學指考成績寄出後,至8月8日父親節這段時間,可說是比聯考還要痛苦的一段日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親節那天,變成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放榜日子。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自從教改以來,我家大兒子於民國89年(2000年)考試那一年,如果沒記錯,是開始試辦的第二年,接連4年,兩個兒子各重考,所以每年我都受此煎熬,痛苦萬分,完全沒有辦法想像現在大學招生入學竟然變得如此複雜難懂。而且前幾年因為試辦的關係,每年都在改變,不但考生、家長搞不清楚狀況,連待考的高中、招生的大學系所也霧煞煞,總之一團亂,不知該從何說起。 那一年在高三上快結束時多了一個學測,學測做什麼用,不是很清楚,反正去考就對了。之後老師要求學生根據學測成績,由學校推甄或由個人申請學校,以推甄的說法,當時各大學系所釋放的名額並不多,據說每個系所給每一個高中各兩個名額,例如台大化工系給A高中2名,也給B高中2名,但它釋放的名額本來就不多,再從全台這些推甄的人去篩選出他們要的人才。如果剛好有人爭同一個系所,只好私下協商,我認識的一個資優生,就因為這樣讓出國立醫科給別人,自己則改選私立醫科。 老實說高中生還不清楚自己的志向,不知道該依據什麼去選,而且那時兒子的成績不是很好,如果你想要的系所兩個名額已滿,就只能選別的。至於學校如何界定誰可以選那兩個名額,當然是看成績與興趣。我們當時太天真了,也不懂得有何規則可循,我只好教兒子選好學校且剛好未滿名額的系所去挑,結果當場被老師嘲笑不自量力。原來老師嘲笑是有原因的,學校要的是「升學率」好看,為鼓勵大家能採用推甄或申請的方式,他們希望學生根據自己成績的狀況,不要選太好的學校,寧可保守一些,選「穩上」的學校系所。 我們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也就算了,目標還是擺在7月的指定考試上。但是指考還有各式各樣的花招,如採計哪些科目,某些科目要加權計分,還有所謂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等,在考前就已經給你一本厚厚的書讓你參考。說實在的,當時真的不懂,又沒有以前的原始總分當作參考資料,就只能憑過去的舊制聯考經驗填志願。 有些學生知道自己的大概程度,又不想重考,透過推甄、申請,順利進入大學就讀。這是幸運的例子,但是那時有一條規定,推甄入學的學生在學不准轉系,因為怕他們藉機先進入冷門系所後再轉系。結果有學生進入大學後發現興趣不合,進退兩難。聽我一個朋友說,她弟弟念到二年級就休學了,又不想再重考,變成只有大學肄業的學歷,後來去職訓所受訓找到工作。這項規定聽說造成很大的困擾,後來鬆綁許多作了些修正。 還有更扯的例子,不僅是學生不自量力,有的系所也不自量力,某大學某系所將門檻標準訂得太高,結果收不到半個學生,依照公平性原則應不能第二次招生,我不知道後來用什麼方法將學生補足。有的後段大學系所年年招不到學生,最後退出大學分發,改單獨招生。還有某私校祭出誘餌,凡入學的新生送筆記型電腦一台。我有一個親戚的小孩念的是後段獨立招生的大學,結果第一年被二一退學,他一點也不緊張,因為學校教他再考回原系即可,反正是獨立招生。另外,以前所謂的大學夜間部改為進修學士班,好像也不必在夜間上課,變成和日間部一樣,那又有何差別,其招生方式又是另類不一樣的玩法,叫做什麼撕榜。我聽都聽不懂,光是把這些東西搞懂就已花費不少時間,怪不得叫做「多元入學方案」。可憐的孩子們,只好自求多福了。 今年也有一個例子,三年前推甄上台大電機系,已讀了兩年,發現興趣不合,去年決定休學重考,今年考上台大醫科,是第三類組榜首。聽說他大學以前因資優而跳級了兩次,所以年紀不是問題。 至於台灣這種亂象何時才可解決,不得而知,其實說了半天我還未真正講到選填志願時所遭遇的痛苦,反正那幾年我都快瘋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