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01 17:05:40瀏覽936|回應0|推薦0 | |
這是前幾年 新加坡建國40週年的國慶文告 一樣的國慶 不一樣的文告 會給國人嶄新的希望 不會只是論說文一篇 各位同胞: 明年,新加坡將歡慶40週年國慶。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並贏得其他國家的尊敬。我們刻苦耐勞,舉國上下緊密合作,所以成功了。 我們採納了各種明智和有遠見的政策,使整個國家受惠,並推動我們向前邁進。不過,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人越來越有互相關懷的精神,人民和政府之間也建立了互相信任的關係。 這種互相信任的關係,是在李光耀先生擔任總理時便開始建立的。他和那一代的新加坡人,充滿建國的理想和熱忱。他們相信我們能夠建立一個全民一心,政府和人民同心同德的國家。吳作棟先生加強了這種良好的關係。吳先生以親切和真誠的態度同人民溝通,拉近了各種族、各階層民眾的距離,促使大家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努力。 這種全民一心的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我們必須保留和發揚這樣的精神。當我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必須要講求邏輯和理智,這樣才可以製定明智可行,對國家有利的政策。不過,我們絕對不能忘記任何一項政策都會影響民生。政策的問題就是民生的問題。政府須要盡力去處理老百姓所關注的課題。 重組經濟和尋找工作 許多基層領袖告訴我,我們的當前急務是把經濟搞好,製造更多的工作職位。這是降低失業率,幫忙低收入家庭的最好方法。我同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著手重組經濟,使新加坡更具競爭力,以吸引更多的投資。我們的策略開始見效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我有信心,如果我們繼續重組經濟,新加坡將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和更多遊客,激發更多人自行創業,讓新加坡和所處的這個區域一起增長。我們的政策能為國家開創美好的未來。 但是,對個人來說,經濟重組可能是痛苦的。一些人會失去現有的工作,新的工作也會出現。我們必須協助受影響的工人重新接受訓練,提陞技能,尋找可以勝任的新工作。我們有不少計劃——例如政府的津貼、社區組織的援助等等,可以幫助生活出現問題的人。 但是,同樣重要的是工人必須自我提升,爭取新的工作機會。要不然,他們將會落伍和失去自尊心,無法為家人提供好生活。 我很高興看到不少年長工人掌握了新技能,成功的轉行了。為了表揚這些工人,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最近和《聯合晚報》聯合舉辦了“英雄榜”競賽。今年的一名優勝者是張蓮仙女士。她在一家銀行擔任監督員23年。去年,她被裁退了。不過,她沒有放棄,她參加了部分時間的護士助理課程。由於表現傑出,全國心臟中心頒給她一份獎學金,讓她報讀全職的護理課程。現在,她找到了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幫助心髒病病人。張女士很有決心,很有自立精神,又肯為社會盡一份力。她能做到的,許多被裁退的工人也能做到。 生活費和醫藥費 新加坡人關心工作,也關心生活費和醫藥費問題。因為這些課題直接影響個人的生計。有時候,生活費的上漲不是我們所能夠控制的,例如原油價格上升,造成電費上漲。雞蛋也因為禽流感的蔓延而起價了。 對於那些我們能夠控制的問題,我們一定會盡力而為,以減輕人們的負擔。大家都擔心家人或自己會突然生一場大病,需要接受昂貴的治療。我們須要改善健保雙全計劃,讓人們更有能力應付高昂的醫藥費。這會減輕人民的顧慮和擔優。衛生部長許文遠正在處理這個問題。 解決生活費上漲的長遠辦法,是保持一個有競爭性、有活力,能使大家受惠的經濟。唯有這樣,工資才會上升,才可幫助人們應付生活費的上漲。我們也能為失業者和貧困的人提供更多援助。 年長的新加坡人 年長的新加坡人特別擔心生活費和醫藥費的問題。許多人已經退休,依靠公積金過活。因為我的就職演講著重談年輕一代的問題,有一些老一輩的人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政府不會忘記他們。其實,我們有責任好好照顧他們。有了他們,國家才有今天的成就。他們是社會裡值得我們尊敬的成員。 政府最近填補年長新加坡人的保健儲蓄戶頭,就是為了幫助他們,希望這麼做能夠減輕他們的醫藥負擔。如果我們在未來有財政盈餘可以分發給人民,我們不會忘記為年長國人提供更多援助。 我們也會盡力在政策上做一些調整,讓老年人生活得更自在。譬如說,只懂華文的老年人,出門行動時感到很不方便。因為公共場所的各種指示牌,所用的是英文,尤其是搭乘地鐵時,他們更看不懂。的確,除了牛車水和少數的地鐵站,其他地鐵站的指示標識全用英文。不過,這些技術上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政府已經決定在所有的地鐵站,設置多種語文的指示牌。我希望這能幫助那些不會英文的國人。 中華文化和語言 除了民生課題,我們也必須積極保留文化傳統。這樣一來,我們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對新加坡華人來說,要保留文化傳統,就必須掌握華文華語。 我在華校就讀了12年。這12年,奠定了我的生活觀和處世的態度。今天,不論是在中國大陸或在台灣,我都聽得懂當地人所說的話,不需要依賴通譯員。在官方會議以外的交流,我都以華語進行,增進了雙方的感情和親切感。 雙語政策將繼續是我國教育制度的基石。不過,我們必須改進母語的課程和教學方式。我們不能採用劃一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家庭的背景去進行靈活的教學。我們要確保每一名學生都有興趣學習和使用母語。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們必須設定實際的水準。同時,能力強又有興趣的學生,我們也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進修華文的機會。 我們必須培育一批精通兩種文化的人才。教育部將推出一套高水平、充實的課程,以實現這個目標。這個課程所培養的,將是有能力掌握英文和華文,同時也了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學生。他們應熟悉古典文學,也應了解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以及社會的潮流。這對我國華族文化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這批人才能夠同中國人在同一個思想頻道上溝通,因為他們熟悉中國的文化典故,也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精通兩種語文,不過那些做得到的人,肯定會很吃香,就業前景美好。 與中國的雙邊關係 我們雖然積極保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且鼓勵人民使用母語,但是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歸根究底是新加坡人。儘管我們使用的語言相同,但是新加坡不是中國,也不是馬來西亞、印尼或印度。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擁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和觀點。 我最近到台灣進行私人和非官式訪問,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應。中國抗議說我們違背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到台灣訪問,當然不是有意要觸怒中國。這不可能是我的目的,因為我們珍惜與中國的關係。 我曾經和中國許多高層領導人會晤,我很感謝他們熱情的接待,也很重視彼此間的友誼,很讚賞他們支持兩國合作的積極態度。不過,即使是友好國家,有時候也會發生利益分歧,或對同一個問題選擇不盡相同的解決辦法。這是國際政治的一個客觀現實。當兩國的意見不同時,我們必須冷靜地站穩立場。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