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CEO母校排名中國大陸武漢大學第七、亞洲第一對台灣啟示  
2017/02/01 00:48:42瀏覽532|回應1|推薦15

全球CEO母校排名中國大陸武漢大學第七、亞洲第一對台灣啟示

 

一、全球CEO母校排名的意義

    在最新發布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2017年的全球CEO母校排名中,武漢大學躋身全球第七,亞洲第一。同時也是亞洲唯一的一所排名前十的院校。201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如期舉行,世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商全球經濟問題。如今,他們是經濟界的呼風喚雨者——在這一年一度的盛會中,他們的議題從應對氣候變化到拯救中產階級,包羅萬象。但在這些CEO們成為如今的呼風喚雨的人物之前,他們都曾在大學裡接受過優質的高等教育。《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發布了「2017年全球CEO母校指數」,向公眾展示了是哪些大學培養了他們。這第一層意義說明甚麼國家的大學教育政策及方向造就了經濟的繁榮及成就,雖不能說百分之百正確,但從其排名也確實反映了全世界國家強弱的情形,值得為政者參考。

    該報告盤點了《財富》雜誌「全球500強」公司的執行長們,並列舉出了他們的母校。《財富》的全球500強是根據全球最大的500家企業的收益所得出的一個排名。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2015年他們的總收入為27.6萬億美元,遠遠高於美國201518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但也說明現今世界的財富還是大部分在美國。

 

二、亞洲的經濟趨勢及蔡英文政府需改變政策的理由

    武漢大學因培養出5名共9個學位的執行長名列第七,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亞洲高校,而培養出7名共7個學位的執行長的日本京都大學則居於第12名。

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顯示一個機構或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從財富雜誌全球500強公司的執行長亞洲分布方面來看,中國以116CEO的成績名列第一,其次是日本的35名第二,第三名是韓國的9名,第四名是台灣的3名。從財富雜誌全球500強公司收入的亞洲分布方面來看,第一名是中國CEO公司的收入2486.87(十億美元),第二名是日本CEO公司的收入993.61(十億美元),第三名是韓國CEO公司的收入364.82(十億美元),第四名是台灣CEO公司的收入90.88(十億美元)

    這些數字對台灣有何意義呢?首先從產生CEO的人數來看,中國最多顯示其經濟實力已是亞洲第一,約是日本的3.3倍,日本是台灣的11.6倍,韓國是台灣的3倍,從公司收入規模來看,中國是日本的2.5倍,這表示中國的小公司比日本多,韓國是台灣的3.8倍,表示韓國公司的規模比台灣大。整體來中國經濟實力已遠超過日韓,東南亞各國的RCEP經濟體必將以中國大陸馬首是瞻,若蔡政府不改善兩岸關係放棄大陸市場,不只是每年從大陸賺的700多億美元泡湯,RCEP及南進也進不了,經濟可能崩盤。

    中國大陸地區共有17所大學入選,中國進入榜單的其餘16所大學分別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6)、山東大學(27)、清華大學(30)、南開大學(31), 中國石油大學(35)、西南交通大學(57)、哈爾濱工業大學(58)、哈爾濱工程大學(59)、北京大學(61)、東北財經大學(61)、西安交通大學(69)、合肥工業大學(71)、北京科技大學(78)、華中科技大學(83)、上海交通大學(87)和西北工業大學(99)。這些學校有些不是名校的綜合大學,而是學有專精的理工大學。

 

三、台灣應淘汰無競爭力及無法就職之大學

     蔡政府十二年國教主張擴大「免試入學」,希望打倒競爭,其最大盲點是弄不清社會乃至於整個國際的需求與競爭。長此以往,台灣喪失國際競爭力,社會所得分配更惡化、階級流動更停滯束手無策,立委只會提些十八歲以下兒少每月補助三千、或每年補助三萬的政策對拚經濟一竅不通。孔子說因才施教,但台灣目前卻執行平庸化教育,我們教育已無法培植菁英了,類似社團聯誼活動等級的藝術教育,已成為施政主軸,甚至把「輕鬆學習」、「翻轉」、「去菁英」當成教育改革之主要訴求,貶低了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與專業性。想贏韓國,是我們大家共同心願,除經濟軍事科技嚴重落後南韓外,其他文創及觀光等國際競爭,台灣也落後很多,在一個普及到變平庸的教育環境,如何提升前段人才的高標準,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課題,才得以在後浪推前浪的態勢裡,與全球競爭。

 

四、世界的經濟趨勢

    佔據世界榜首的哈佛大學共計授予了29個學位給26名五百強CEO,他們所在的公司2015年的收入總和為1400(十億美元),比日本全國還多。 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斯坦福大學和巴黎高等商學院。但該報告也存在局限性——其簡單的方法僅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人口眾多和總部設在那裡的大公司的數量。總體而言,美國的機構和高校已培養出231位財富雜誌全球500強公司的執行長:這是迄今為止的最高數字。中國以116名的成績緊隨其後;接下來是法國,68名;德國,46名;英國,40名;日本,35名。而公司營收方面,美國以8925.81(十億美元)遙遙領先各國,第二名是法國,第三名是中國,第四名是德國,第五名是日本,第六名是英國。

    澎湃新聞報導稱,洛桑國際管理學院領導力及組織行為學教授喬治·科爾里瑟曾擔任埃森哲、可口可樂、摩根士丹利、雀巢等多家五百強公司高級顧問,他在接受《泰晤士高等教育》採訪時表示,對於成為領袖而言個人表現比教育背景更為重要,但名校優勢也十分顯著。法國國家教育部前副部長埃塞克商學院院長讓-米歇爾布蘭徹認為,培養未來大公司CEO的前景是政府在決定高等教育投入時的一項重要考量。 由於大公司需要的高級人才越來越多,他們很可能遷往人才更為充足的國家地區,而這些大公司帶來的巨額收入使得高等教育在國家經濟繁榮方面處在了中心地位。 在全球化時代, 高等教育將是社會和經濟的心臟。

不過, 相關人士介紹,該報告也存在局限性——大約三分之二的五百強CEO都是在公司所在地獲得的學位,因此並不能說明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具備顯著優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90551292

 回應文章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01 01:21
恭禧發財!好運連年!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7-02-01 02:05 回覆:
多謝!新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