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溫室效應產生之氣候亂象是警鐘還是喪鐘?
2013/06/16 09:56:44瀏覽112|回應0|推薦0

 

 

     媒體報導俄羅斯報紙稱近日歐洲發生的水災是2002年以來最大的,2002年那場水災則是近百年來歐洲最大的,共有15個國家受災。歐洲中部暴雨持續,部分地區在幾日內下了兩個月的雨量。水災已在易北河、摩拉瓦河和多瑙河沿岸五個國家,造成超過21人死亡,幾萬人無家可歸。歐洲中部過去一星期的水災災情持續,德國疏散超過三萬六千人,估計經濟損失六十多億歐元。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受到洪峰威脅,士兵同志願人士合力堆放沙包,鞏固河堤。德國東部易北河有堤壩被沖毀,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多處水浸,首府馬德堡的河水水位漲至七點四米,是正常的接近四倍,官員呼籲二萬三千人疏散。布達佩斯部份地區經已受水浸,其他受水災影響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斯洛伐克,波蘭及捷克。而亞洲的南韓卻遭到酷熱,地球的氣候愈來愈沒規則。天災幾乎無法逃避,財物及農作物損失也愈來愈大,人們應正視溫室氣體帶來的氣象變遷問題。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消息,全球大氣監測網的數據顯示,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日均濃度值已突破400ppm關口(圖1),而上次超過此數值至少在300萬年前,這再一次向人们敲響了温室氣体排放的警鐘。隨著具有吸熱效應的二氧化碳濃度創下新高,人類已進入一個新危險地帶。全世界必須立即警醒,關注溫室氣體對全人類安全、幸福以及經濟發展所造成的潛在衝擊。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到底會導致何種氣候災難?例如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危害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威脅人類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如同災難影片情節那樣。  

     圖1   美國大氣總署(NOAA)夏威夷測站測得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

 

        國際能源署呼籲,各國政府必須在不損害經濟增長的前提下,迅速落實相關能源政策以保持遏制氣候變化的活力。6月10日發布主題為“重塑能源-氣候版圖”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指出,氣候變化問題的政策優先地位目前有所下滑,但這一全球問題並未得到解决。報告稱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年再創新高,達到316億噸,攀升1.4%,為實現全球氣温升幅不超過攝氏2度的目標蒙上了陰影。報告警告說,人類目前所走的路徑可能導致全球温度上升3.6至5.3攝氏度。過去一兩年,世界上許多重大事件都與能源密不可分,例如仍在持續的中東北非動亂、伊朗核問題和2011年發生的日本福島事故等。美國頁岩氣革命已影響到世界能源供應格局,總括而言,世界能源消費重心在東移,而生產重心卻西移。 在消費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能源需求一直上升。世界油氣增量也主要由這些新興市場國家所消費。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對液化天然氣(LNG)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在價格方面,美國天然氣價格處於歷史低點,而日本的LNG價格却高達美國的4-6倍,日本政府也控制電價避免上漲過快,日本電力成本上升,對天然氣需求增大,同時也影響到亞洲的天然氣價格。     

         201211月,歐盟繼美國之后也對中國太陽能面板生產商發起双反”調查。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確實高於常規能源,各國對太陽能的補貼都普遍存在。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成

   本每度1元人民幣,美國更高,人與大自然應和諧共處。但目前全球已有70億人口,與過去完全依靠自然能源生活的人口不能相提併論,如果不使用化石能源,很難養活這70億人口。但我門也必须考慮到化石能源總會有枯竭的那一天,雖然這一天不會那麼快地到來,如果化石能源枯竭,人類將如何生存,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目前許多國家都在研究能够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和燃料電池等。但這些目前都不足以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目前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成本是1元人民幣/度,風電約0.6元人民幣/度,核電約0.43元人民幣/度,煤發電成本約0.45元人民幣/度。太陽能發電成本最高,化石能源發電仍最具有經濟性。其實化石能源是地球幾十億年來累積的深埋在地下的太陽能,因此我們如要利用目前的太陽能來滿足現代生活水準是很困難的,福島事故后,全球對核能的看法急轉直下,許多國家都受到影響,但是經過冷靜思考後還是須使用核能。 歐盟能源委員 Gunther Oettinger說,歐盟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標及氣候變遷的奮戰需靠核能。他說不用懷疑,核能屬於清潔能源混合團隊,在未來時日,不用核能無法達到氣候改善目標。核電目前提供歐洲三分之二的低碳電力,是歐盟永續能源組合的關鍵成員。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776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