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陷泥淖:台灣今年GDP難保
2016/06/18 12:29:51瀏覽296|回應1|推薦13

經濟陷泥淖:台灣今年GDP難保

 

一、台綜院的實話

    台綜院劉泰英指出:「台灣經濟發展陷入泥淖。」,國內外各大經濟預測機構普遍認為先進國家經濟將持續改善,全球整體經濟有望逐漸走出低谷;但觀察上半年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原先預估的樂觀氛圍並未浮現。台綜院昨已預測今年GDP跌破百分之一,「保一」落空。台綜院院長吳再益說,外需市場過去一直扮演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但全球景氣復甦緩慢,加上中國經濟成長依舊低迷以及紅色供應鏈對台造成的威脅,導致台灣出口持續低迷,其實臺海兩岸政治不穩定及台灣無競爭力才是主要原因。

劉泰英指出,新政府喊出的新南向政策,只是去避開企業西進的困難,轉為南向發展,但對經濟的實質貢獻不大;政府除了帶頭投資,產業政策、投資計畫也要明確,不能像國光石化做到一半就停了,這樣不只民間企業喪失信心,外資也不敢進來,導致台灣現在已經沒有國際信用,外人投資水準只能落得跟北韓比。

 

二、台灣的經濟需對症下藥,

     台灣的經濟問題若不能對症下藥,不論誰執政均無法改善,事實上拿中國、南韓與台灣比較就可知道問題的所在,偏偏台灣的政治人物多學法律,喜逞口舌之利不肯務實的學南韓解決經濟問題。低薪失業問題就是經濟不好的結果,只要知道低薪失業的原因就可解決經濟問題,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報導,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促使人才工資逼近美國矽谷,其含義是說13億中國人固然仍有許多窮人,但藉由科技發展,產品附加價值大增,許多創業的年輕人因而致富,台灣產官學應要重視科技研發與創新的具體作法以提生產品價值進而調高薪資。南韓的經濟發展有三把利刃,一是全面發展重工業及高科技產業使其製造業的產品外銷具有競爭力,三星、樂金、現代及大宇企業是其代表,二是發展服務業及文創業,包括觀光及影視甚至賭場,韓流在服飾及影劇上的影響及獲利就是其成果,第三是全面發展自由經貿協定(FTA),去除外銷貿易障礙。中國大陸由於市場廣大,在產業及科技發展均有優勢,而南韓面積與人口較與台灣類似,其經濟發展模式值得台灣學習。

 

三、台灣製造業的諸多問題

() 產業發展方向錯誤

    經濟日報社論在討論馬英九8年執政功過時認為馬未正視並扭轉經濟成長依賴代工出口的癥結問題是其錯,台灣以折舊較高的製造業為經濟成長動力,像兩兆雙星的半導體廠、面板廠、或 DRAM等,投資每一代廠房動輒上百億美金,投入多報酬少,台灣的經濟政策與南韓相比顯然不正確,南韓發展的重工業產值大且可轉換成軍火工業獲取豐碩利潤,南韓發展全方位工業的正確方向值得台灣效法。台灣不發展重工業,產業不均衡,高科技及高附加價值產業少,如果抽離兩岸因素和FTA因素,便能看出看韓國出口競爭力明顯高過台灣,以與台韓均無FTA的日本為例,1993年韓國產品占日本進口比例是台灣1.21倍,2012年增加到1.79倍。另以台灣長期具有競爭優勢的美國為例,1993年韓國產品占美國進口比例,只有台灣68%,但早在韓美FTA生效之前的2010年,韓國就超過台灣成為1.36倍。換句話說,台韓競爭優勢逆轉,主因是韓國產業升級贏過台灣,包括技術研發、產業多元化、經營品牌。1999年韓國研發投資已經高達GDP2.8%,不但遠超過台灣1.9%,甚至比美國2.7%還高。韓國出口競爭力領先台灣,近十年廣泛簽署FTA得到的關稅減讓,其實只是錦上添花,早在爭取到更佳貿易條件之前,韓國已先強化產業體質,準備好全球擴張的升級條件。

     從南韓產業的出口類型上,可以明顯看出韓國出口產品較台灣分散,汽車、電子產品、電子零組件為三大主要支柱,且汽車成為南韓的第一大出口產業,汽車產業的確是推升經濟成長的動力,台灣出口高度集中於電子零組件,南韓的重工業從煉鋼、汽車、造船、飛機、軍火到核電廠輸出均非常完整,台灣若不發展重工業是無法擊敗南韓的。台灣因為假環保一昧排斥重工業,只重視電子產業,造成台鐵花170億買日本火車箱,台電花幾百億買發電設備,國防部花千億買武器,無法向高科技轉型,也無外銷競爭力。另一方面,台灣企業因無品牌加持,產品難獲得較高價值,以蘋果手機來看,獲利最高的還是蘋果公司,代工廠利潤只能被壓縮,而蘋果公司因有高利潤,無生產設備問題,可提高薪資找更好人才,而台灣代工廠,除不斷維持生產設備,利潤卻被壓縮,難以提高員工薪資,所以政府應扶助已有的品牌如HTC等產業並鼓勵自創品牌打入世界市場。

() 環評惡法嚴重阻撓經濟發展

   台灣的環評惡法嚴重阻撓經濟發展,例如台塑鋼廠產值3,828億元可創造就業4萬人備趕去越南成為越南最大外資(170億美金),媒體可任意詆毀經濟建設不用負責,不合理的環評制度使外商投資怯步。據亞洲開發銀行報告指出,台灣服務業勞動生產力在亞洲排名第三,但理論顯示決定薪資水準卻來自於製造業,因此,即使台灣服務業表現再好,也會因製造業生產力較差,在薪資上會受到牽連,導致整體薪資水平難以提升。理論上,科技的進步會提高科技生產力,過去台灣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少於韓日,造成台灣的科技成長輸韓日及勞動生產力相對較差。

()產業空洞化危機

     台灣的大選令人失望,政治人物都不提振興經濟,坐看人民低薪失業而束手無策,其實台灣的產業空洞化非常嚴重,以家電為例,台灣大賣場幾乎無國產品,連大同洗衣機也是南韓LG代工,滿街跑的汽車均是進口車,台灣到底會製造甚麼?台積電及鴻海的電子代工產業是能立足世界的少數產業,但代工利潤低難成大器,台灣的領導人難道不會學南韓嗎?踏著南韓的步伐就差不多可救台灣經濟。台獨仇中意識型態排斥利用中國巨龍發展經濟是嚴重的錯誤,政經是可以分離的,日本與中國大陸關係雖不好,但大賺陸客觀光購物財,這是務實的做法。

     經濟專家也是台灣人的林毅夫指出,台灣的經濟發展原本在南韓之前,但從1990年代中期起逐漸下滑反遠輸南韓,「我覺得是政治干預了經濟」。他認為,當時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南進政策」,讓兩岸在經濟上應該有的整合沒有整合,無法結合大陸快速經濟發展提供的市場。於此同時,四小龍之一的南韓,經濟反而比較有效利用大陸,不斷開放、發展的機會,促使產業升級,進而趕上台灣。另外,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些後續協議雖然簽署卻一直沒通過,太陽花反服貿持續這種政治干預經濟氛圍,讓南韓笑得合不攏嘴。

()薪資偏低問題

    近十年間,台灣薪資成長約9%。韓國薪資成長近64%2011年南韓薪資75594元,約為台灣的1.65倍,為何台灣薪資輸人家,過去十年台灣主要靠電子業代工,只有少數宏達電、華碩及宏碁電子電腦產業,其國際知名度遠不及南韓的三星及樂金(LG),最重要的是南韓重工業及電子工業均發達,汽車、輪船、潛艇及核電設備均可製造,某部分不景氣仍可由其他產品彌補,但台灣只要電子業不景氣就全完了!民進黨中南部地方首長反對建設重工業包括石化業,以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為例,六輕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無人過問,不斷的抗爭圍廠趕走工廠,造成產業空洞化,另外台灣反核逼政府封存核四,而南韓卻有24部核電機組運轉,且已開始外銷核電設備賺更多錢,南韓可製造潛水艇還外銷至印尼賺取大量外匯,台灣因無重工業除花上千億向美國買垃圾武器外連火車公車都要向日韓買,南韓及新加坡都開賭場年賺400億美元,台灣空談好多年什麼也沒做。南韓的文創業更是厲害,行銷全世界賺翻了,台灣的文化部連學都不學!南韓在李明博前總統任內及努力與各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訂,目前世界主要市場包括中國大陸都被南韓攻克了,而台灣還自我卡死服貿拱手將大陸市場讓給南韓,台灣薪資怎會提高呢?

()自由化問題

     新加坡雖然重工業不及南韓,但新加坡自由化及科技化吸引許多外資成為金融中心,而台灣民進黨在野時也反對自由貿易區的設定,將來大陸福建自貿區產生磁吸效應後台灣人才及錢財將大量流失會更窮!台灣名目薪資過去十年只成長約 9%,不足支應約 11%物價成長,台灣實際薪資負成長約 2%,顯示台灣人民實際購買力下降,而此現象,於其他國家,甚至是貨緊縮的日本,都無此問題,因此從實質薪資的表現上,才能真正確定台灣的薪資出了問題。

()工業4.0的認知

      由於自貿協定遲遲無進展及產品競爭力下降,再加上政治的干擾,台灣的製造業岌岌可危令人感到焦慮。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年輕人受到教育失敗的影響,不但就業困難且缺乏國際視野,及創新創業的精神。台灣的傳統低科技 產業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但東南亞國家已漸漸侵占這些市場。日韓的重工業及高科技又遠超過台灣,台灣政府不管藍綠均缺乏產業轉型發展人才。

    另一方面,美國等發達國家重新認識到製造業的重要價值,鼓勵和支持本國製造業的發展,部分製造業開始回流本土。中國的製造業即所謂紅色產業鏈遲早要侵吞世界市場。台灣的製造業高不成低不就相當危險。而台灣在高精度工作母機製造、精密儀器製造、高精度零件製造、新材料、新能源設備製造等領域均尚空白。德國在《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中,將隨著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在製造領域形成的資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關聯的“虛擬網絡與實體物理系統”定義為工業4.0。而在工業4.0時代,變革將發生在從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將帶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全面變革。工業4.0將更趨向於生產的分散化,目標是建立高度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新模式。在新的生產模式下,本土市場、服務精神、互聯網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的權重將提升,而中國企業的後發優勢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將進一步凸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熱潮加上中國已有的工業化和信息化基礎,在工業4.0時代逼近的時刻,台灣製造業應該從困頓焦慮中看到機遇。

四、文創及觀光產業問題

    台灣應學南韓搞文創觀光產業,南韓將古典東方文化融入電影進軍全世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大長今影片橫掃世界,替南韓帶來甚多商業利益及國家聲望,但台灣金馬獎看不到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亦無法打開國際知名度,替台灣創造商機。台灣文化部不會拚經濟,充分發揮金馬獎盛會的邊際效應,殊為遺憾!大家應知道廣義的華人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隨著中國在世界的政經影響日增,華人的市場及影響力亦與日俱增,台灣電影不要自己侷限在台題材,應甩開膚淺的民粹或商業陰影,不要過度放大本土角色,要以文創的精神納入中華文化元素進軍全世界。

    韓聯社報導,2012年南韓人均國民收入達24044美元遠超過台灣,南韓的成功是全方位的,不只工業產品大獲成功,文創業也很成功,韓劇、韓服在台灣都很倡銷就是明證。南韓對於文化經營的概念很早就已開始,專責機構文化部下轄產業局負責出版等相關事務後來政府改制成立文化部,下轄產業局負責出版等相關事務,從1960年代開始,韓國一直力行電影保護政策,各戲院全年必須有1/3的比例放映國片,不像台灣各電視台充斥日韓節目,台灣政府也不管。大家可發現南韓的影視娛樂每天都占據台灣的新聞版面,可以感受到「韓流」就在身邊,這一場不流血的戰爭,靠著長期培植軟實力,南韓文化已經搶先台灣,行銷至全世界,他們怎麼做的?值得我們文化部學習。西方人不需要看煙火及近代東西,他們有興趣的是古老的東方文化,就以國服而言,韓服樣式顯然源自中國商朝,韓日均用東方古裝做國服,朴槿慧去訪問越南、英國在公開場合均穿著正式韓服,推銷朝鮮風俗文化,台灣沒有具特色的國服,文化部已成立應考慮先以漢服為台灣的國服才能與日韓文化產業匹敵。另外開賭場台灣也輸南韓及新加坡,賭場是要賺外國觀光客的錢,不是賺自己國人的錢,因此一定要在規劃上具有特色,與觀光業結合,化腐朽為神奇,為促進新加坡成為亞洲頂級旅遊勝地,2010年新加坡決定將賭博合法化,花旗銀行統計,2012年新加坡兩大賭場收入59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賭場61億美元的收入。在經歷多年的反對之後,新加坡接納賭博行業的決定已產生了回報,在最需要的時候提振了國內經濟。

 

五、FTA與全球化

()全球化

     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及廠商可透過遷移,前往生產成本較便宜區域,尋求更高利潤,所以成本便宜的地方,會因為需求增加,逐漸提升價格,反之,成本貴的地方會逐漸降低價格,最後讓彼此價格趨於一致,面對全球化來襲,台灣許多工廠漸往中國生產,營運家數減少 新登記工廠也下滑 台灣勞動需求也就不如早年來的多,自然就業困難,台灣薪資難以成長也是必然的結果。台灣若不改善企業工廠經營環境,仇富仇商,如北市長柯文哲打擊巨蛋,產業出走又不能吸引外資,失業人口將續增且低薪現象很難改善。

     經濟日報社論認為馬英九致力開啟兩岸和平發展新局,推動海空運直航、開放陸客、陸資、陸生來台,進而簽署ECFA,啟動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引擎;在2012年成功連任後,更加快步伐,開放美牛、推動兩岸服貿貨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政策,希望藉此排除台灣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洽簽雙邊FTA之阻力。台灣是海島經濟,以貿易立國,馬政府大力推動經濟開放政策,和全球接軌,協助企業海外布局,可說是正確方向,其中兩岸經貿大幅開放,更為台灣經濟引進可觀活水,尤其是陸客來台觀光,八年累計逾1,400萬人次,帶來數千億元的外匯收入,創造了很多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

()南韓重視大陸市場,由大陸市場走向世界市場

    韓聯社報導,三星改變經營戰策在大陸產銷產品,迥異於以往僅將大陸作為製造基地,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工生產出口。三星積極搶攻大陸市場成果豐碩,三星目前稱霸大陸手機與3D電視市場。而在台灣民進黨及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團體卻棄中國大陸市場如敝屣,三星電子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內竄升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龍頭,靠的是洞察產業趨勢、擴大產能、擴大廣告支出,以及鞏固電信業者關係等4大要素。

   南韓媒体稱全球四成电視機都是南韓製造,韓國企業在全球各地的廣告、行銷綿密又到位,台灣業者的問題在「代工久了,奴性太重,永遠都在追隨。」,早在2008年,三星從台積電挖走了多名核心開發人員,2010年在歐美反托拉斯案中,三星以轉做污點證人,讓台廠友達和奇美電被課重罰,還要經理人在美被關。此外,每次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匯率波動時,韓元匯率總是一馬當先的大貶特貶,市場解讀是韓國政府刻意壓低匯率、協助企業出口;國內科技業大老就曾多次公開「指教央行,要求央行效法韓國的低匯率政策。」,台灣政府在品牌上沒有著手,在國外很少看見台灣品牌。但一般人卻很難想像,像突尼西亞、古巴等非洲及中南美洲國家,到處都有三星和LG的廣告看板,台廠商就很難做到這樣。顯示韓國人很會做生意,且在全球都有深耕品牌。

()台灣卡死服貿FTA毫無進展

     中韓FTA簽署后,南韓已完成與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和中國的FTA簽署。針對中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這使台灣工業產品可能受南韓威脅與沖擊金額為386億美元,佔台灣工業產品出口大陸比重的24.7%,南韓正在算計如何蠶食鯨吞台灣產品在大陸的市佔率,反觀台灣内部為奪政權不管人民死活的在野黨政客卻還在質疑影響不大。南韓爭取和大陸簽FTA,看重的就是大陸龐大的内需市場,服務貿易包括電子商務、通信服務及政府採購等類别,都是大陸首度對外開放,南韓雖比台灣大,但其内需市場僅約5000萬人,要做品牌、製定產品標準等,没有大的市場規模很難成功。台灣有7成經濟總額(GDP)6成的就業人口都要依賴服務業,但僅靠2300萬人口内需市場的服務業規模很小,加上近年來台灣人口、所得都没有增加,以致消費停滯,服務業根本喪失成長的機會。

    中韓FTA達成協定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內需市場向南韓敞開了大門。預計中韓FTA的影響效果會比韓美FTA或南韓歐盟FTA更大。中國的內需規模達到4.7萬億美元,市場前景巨大,韓FTA給南韓經濟帶來的新一次飛躍的機會,而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將其作為優先推動簽署經濟協議的對象,是為了跟其他國家競爭必須採取的經貿策略,而兩岸經濟協議就是「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整體戰略下的政策作為之一,服貿協議在台灣被說成十惡不赦,不只親中賣台還害人民失業沒飯吃,當然很多政客因政治私利,歪曲事實、製造騙人的懶人包誤導視聽才造成推波助瀾的反服貿風潮,民進黨已從太陽花學運攫取重大政治利益,應該誠實的面對經濟問題,把台灣搞垮只會加速大陸統一!近幾年,台灣無論在進出口貿易、GDP產值及平均每人GDP、薪資水準均不及韓國。南韓2012年已躍升為全球第七個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國家,正式成為「20-50俱樂部」的成員,其經濟發展的成就被喻為「漢江奇蹟再現」。目前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第四輪談判刻正進行。三國的GDP加總占全球GDP總量近百分之二十、人口規模為15億。一旦中日韓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僅其經濟規模將僅次於歐盟和北美。對台灣在大陸的出口貿易更形成巨大的威脅。屆時誰還把台灣放在眼裡?

 

     服貿協議的延宕,更會影響到台灣與其他國家建構FTA。過去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推動FTA只能在邦交國打轉。在兩岸關係和緩下,一些非邦交國願意考慮與台灣洽簽FTA,台星FTA與台紐FTA就是最好的例證。若服貿協議遲未通過,貨品貿易協議也懸而未定,ECFA進度受阻,此會增加各國對與台灣洽簽FTA之疑慮,台灣在FTA道路上將會更難行。台灣未來若仍陷入服貿協議的泥沼中,所浪費的不僅是時間而已,更喪失了其他國家對於台灣推動自由化的決心與法制完備的信心,全民應唾棄卡住服貿不顧人民死活的政客。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62238745

 回應文章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6/19 18:27
別怕!馬上所有軍需全由自已人造!內需上升!哈!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6-06-19 20:02 回覆:
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