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福建與台灣的經貿競爭
2016/04/15 21:22:32瀏覽267|回應0|推薦15

福建與台灣的經貿競爭

 

一、前言

    台灣若不努力拚經濟,將被對岸的福建打垮,福州港興起於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唐代時已躋身中國九大外貿口岸行列。明代鄭和七下西洋,船隊中途停靠長樂太平港,福州港一度盛況空前。如今,福州港迎來“一帶一路”發展良機,現已整合形成一港九區的格局,航線通達40多個國家和地區。福州港正在編制“十三五”發展戰略規劃,打造“一集一散”一體化國際樞紐港,通過構建現代化港口集疏運和港城一體化兩大現代體系,以實施海西整車、國際冷鏈、港航大廈、閩台海運快件、跨境電商、區域性港口信息等大型特色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成為東南沿海具有海陸雙向輻射“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樞紐港。目前,福州港正在向連接東盟、中國台灣和內陸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大步邁進。兩條疏港鐵路連起福州港與內陸省份,為閩、贛、湘等相關經濟區構建新的出海口。下一步,福州港計劃將海鐵聯運業務深入內陸貨源市場,貫通閩贛,並向中西部內陸省進一步延伸,實現海陸雙向輻射。

 

二、台閩間的經貿關係

    福建自貿區對台灣的重要性,並不止於地緣關係密切,而是它的背後,有個非常龐大的「腹地」,使台灣廠商可以「立足福建,經營歐亞大市場」;此乃福建從未有過的經貿大格局。上述的福建大「腹地」,就是近來頗聞名的大陸「一帶一路」建設計劃範圍。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其中,通過東南亞、南亞到歐洲與非洲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以福建為運營基地和出發點,而福建省內的泉州市,古代即為中外交通要地,當今又成熱點。在這樣的布局下,將來大陸會以福建為基地,與各國合作,投資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海陸大通道,及興辦沿線能源項目,和新興產業據點。更重要的是,將來這一帶的金融交易,將大量使用人民幣,而逐步形成「人民幣經濟區」,乃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依託。

     將來台灣廠商投資福建,可以擁有「聯結歐亞非大市場」的經營格局。譬如,台商將來在福建設廠生產,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台灣或東南亞材料,並將產品快捷地銷往歐洲市場,因為其中有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通道;即便不走海路,也可輾轉經由西北內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運往歐洲。簡單說,在「一帶一路」的加持下,福建已然和亞歐非大市場結合成一體;在這裡投資的台商,經營格局不但已跨出福建省,甚至已超出整個大陸,而走向「跨國」和「跨洲」的境界。這和以往台灣方面對於福建的認知,差異實在太大了。多年來台灣一般人總是認為,福建偏處大陸東南一隅,和大陸內陸交通聯繫不便,其本身內銷市場又有侷限,並非台商投資的最優選擇。因此,多年來台灣在擬定兩岸經貿政策時,對於福建總是抱著「若即若離」的態度,並未積極籌謀與福建進行緊密經貿合作之道,甚至對於福建的涉台經貿發展重點計劃,也頗有「政治敏感」,認為是中共對台統戰的設計。像平潭島對台經貿合作試驗區,台灣曾認為其是大陸以經濟統一台灣的尖兵,因而對其發展過程,總是「冷眼旁觀」,也從未與其簽署官式的合作協議,而任令台灣廠商自己前往摸索投資機會。

     這些顧慮,當前已到終結時刻,因為福建新形成的「自由貿易區加一帶一路」格局,已經完全改變了福建原先的「邊陲地位」,使其成為新一輪歐亞非經濟發展熱潮中的要角。將來台灣方面理當要以大格局的眼光,來掌握福建的新時代商機;或許可以試圖「立足福建,放眼東半球市場」,來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

 

三、台灣的建設慢慢落後於福建

    《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經過福建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准正式對外發布。推動閩台深度融合,在此份“十三五”規劃中依舊凸顯。於福建而言,對台是獨特優勢。閩台兩地具有“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特殊淵源關係,而且福建已是台商投資大陸最早也是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台灣成為了福建的五大貿易夥伴之一。回顧“十二五”發展指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快推進,閩台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在福建,近5年來對台先行先試的踐行,具體可見於:計實際利用台資58.3億美元,對台貿易額超過600億美元;農業利用台資居大陸首位;閩台車輛互通取得個案突破;金門供水工程開工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全面推進,兩岸共同家園建設效應初步顯現等。

    福建除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外將興建6座核能電廠,每座電廠6部機,產生的電力遠超過台灣,充沛的電力讓福建能發展強大的工業,反觀台灣除了浪費3000億封存核四外,還想將核一二廠除役,彼漲此消,未來台灣產業將逃跑到福建去,繼金門向大陸買水後可能要向大陸買電。張忠謀談及創辦台積電時的情況,強調當時就是因為台灣提供很好的投資環境,讓台積電能以台灣為家、深耕台灣,不但44,000名員工有4萬名是在台灣,而且研發、營運總部也都設在台灣,「但現在卻有了隱憂」。目前最大的隱憂之一就是缺電,台灣2017年可能面臨限電危機,「這對產業影響相當大」。他隨後在說明時指出,如果缺乏備用電源,停電對於台積電的影響「幾乎不可估計」。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5358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