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業4.0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2016/04/15 14:14:51瀏覽433|回應0|推薦15

工業4.0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一、前言

    台灣熱衷政治及選舉,偏偏選出的多缺乏科技背景,台灣長期充斥學法律的政治人物,造成台灣科技落後,製造業大幅衰退,若不迎頭趕上,當面臨工業4.0時,台灣將徹底被邊緣化,低薪失業將成普遍現象。主題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年會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舉行。論壇討論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如何改變人類生產、分配和消費模式,以及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挑戰等問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速度、規模和系統性足以顛覆全球各個產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自十八世紀後半,蒸汽動力、棉紡織和鐵路的問世,為人類帶來機械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組裝生產線和電力普及,帶來了大量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一九六○年代開始的電腦革命,讓我們有了早期的主機、個人電腦和現在的網際網路。新革命快速、全方位又系統性今天,我們正在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它即將深遠地影響全球各地的政府、經濟和企業,我們絕不該低估未來會發生的巨變。這次的革命跟過去相比,至少有三個明顯的不同:首先是「速度」。先前的工業革命都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成形,而眼前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卻正如海嘯般,急速撲向人類。第二個不同是「範疇」。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全方位的,不僅限於行動技術或感測器,還包括了奈米、3D列印、腦部研究、材料科學、運算、網路,以及這種種技術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將釋放出無比巨大的力量。第三個不同,在於「系統性衝擊」。這次的革命,不只是針對單一產品或服務展開創新,而是整個系統都發生轉變。

 

二、工業4.0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德國科學院首先提出的工業4.0革命只是一種說法,我們應該準確地理解並消化。從本質上說,工業4.0革命與中國提出的物聯網戰略大同小異,或者更準確地說就是“工業物聯網”。18世紀,以蒸汽機的發明作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萌芽,這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工業動力的升級,機器代替了人的勞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洲和美國、日本萌芽,為工業革命解決了能源問題,電力、石油、交通和通信獲得了大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我們說的信息革命,它解決了信息的傳遞與溝通方式,也就是解決了數據問題。嚴格意義上說,工業4.0革命仍然處於信息革命之中,也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之中,它為機器插上了數據的翅膀,讓我們從對於機器的集中管理模式過渡到機器的分散式智能管理,從這個意義上說並沒有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仍然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過渡當中。以前幾十年的互聯網時代和今天面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都是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爆發所作的準備。其實每一次工業革命解決的都是勞動生產率的問題,工業革命本質上推動的是生產力主體的升級和解放,遵循的路線圖是:人——機器——具有充足動力的機器——智能並自管理的機器。

 

三、工業4.0將要帶來的改變是什麼?

     目前世界正在開始推進第三次工業革命向工業領域延伸,但是所需時間還很長,我們必須預計這種革命將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主要有以下四點:第一,推動現有行業的分工重組:比如互聯網公司侵入金融和流通領域,是社會分工的重組;人們旅遊不再依靠旅行社,而是依靠互聯網,是社會分工的重組;傳統電信業被互聯網顛覆也是社會分工重組。工業革命要求社會以信息和數據為路徑進行提前的融合與重組。第二,推動行業內部業務重構: 拿今天我們看到的出租車行業和鋼鐵行業為例。出租車行業內部業務模式已經被網絡平台推動進行重構,車輛擁有者、出租車公司、網絡平台、消費者的重組讓出租車行業內部更加依賴網絡平台,更加估計消費者的體驗,同時內部價值也被這四個參與者重新劃分,出租車公司降低了利潤,出租車司機提高了效率,網絡平台分享了收入,消費者獲得了返點。工業革命要求行業內部進行重構,這其中主要包含數據的重構、重視消費者體驗、響應速度的增加和價值分享的重構。第三,分散和個性化生產流行:正是基於信息路徑的縮短和行業內外的重構,為了提升效率和提升消費者體驗,分散的個性化生產將逐漸成為主體。目前的歐洲和美國等生產型企業正在逐步實現訂 單生產,使原本依靠規模的生產線轉為依靠數據分析和客戶訂製。而3D打印技術的成熟,也將為大規模的工業生產緩解這種因生產模式轉變而帶來的壓力。第四,社會資源分配和組織形態被顛覆: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辦公將逐步成為現實,社會資源不再只向大城市和政治經濟中心分配,而是逐漸被分散。原有的社會工業組織形態也將隨之變化和升級。而以上四種必將到來的變化也將催生新的生產力形式,也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升級。

 

四、中國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

     台灣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結果,也就是去中心化的智能機器到底如何改變工業生產做好準確的預測呢?根據德國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機器人總銷售量為17.9萬台,中國在這種數字體系中排名第一,佔據3.65萬台,而歷史總安裝量排在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之後,位列第五。當然,機器人安裝量並不能等同於去中心化的智能終端的安裝量,一個機器人是一個智能終端,一個電子膠囊也是一個智能終端。今天的一個工人只是按照工廠給予的指令和任務進行工作,而未來的工人則是作為一個自覺的群體協同工作,我不但會做完我的工作還能給你提供支持。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展,因而波及西歐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洲、美國開展,波及了日本韓國;而第三次工業革命,根據美國經濟社會評論家傑里米•里夫金所言應發生在中國。再次到訪中國的里夫金說他見到的最大變化在於,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國逐漸展開“互聯網+”戰略以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這能使中國極大的提高效率,提高生產量,增加就業,同時,減少邊際成本,降低“生態佔用”。正如美國在20世紀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在19世紀引領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現在是時候由中國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了。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5357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