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真的無拚經濟人才嗎----加薪要用對的方式
2015/12/20 06:04:55瀏覽357|回應2|推薦30

 

一、台灣真的無拚經濟人才嗎?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說,立法院已通過他提出的全民加薪法案,並強調國民黨是開放、自由、拚經濟,為兩岸帶來和平和經濟發展。他舉立法院通過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為例,這是他提出的全民加薪法案,鼓勵全台灣企業增加員工薪水,就能減稅,否則,企業賺錢不加薪就要處罰。如此,大家就會認真打拚賺錢,一起加薪。促進就業與提升薪資所得,立法院18日三讀通過「加薪四法」中的《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明定中小企業於經濟景氣指數達一定情形下,調高員工薪資,可以在當年度營業所得額中扣除薪資金額百分之130的優惠。這種加薪方法其實是拿國庫錢分給部分民眾,根本不能解決低薪問題。國民黨及民進黨多的是法律人才,最缺的是經濟人才。政治是要為人民謀福利,若人民薪水低,政府當然要關心、瞭解並解決之。政治人物要面對現實決不可粉飾太平,有人說低薪用立法規定加薪即可,這與缺錢加印鈔票一樣昏庸,身為政治人物不可自欺欺人,要腳踏實地解決問題。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526文章報導,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促使高科技人才的工資逼近美國矽谷,其含義是說13億中國人固然仍有許多窮人,但藉由科技發展,產品附加價值大增,許多創業的年輕人因而致富,中國曾被定義為“廉價人才”的國家,但美國媒體認為儘管中國科技企業低端職位的工資與美國矽谷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最近已得到改善。由此例得知,台灣產官學應要重視科技研發與創新的具體作法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進而調高勞工薪資。

 

二、亞洲各國薪資評比

       新唐人網站報導台灣背上低薪過勞的形象,鄰近的香港調高了最低時薪,而在韓國、日本,目前都有平均8萬以上的月薪,為了保障勞工權益,政府力推加薪四法。立院三讀修正通過《公司法》部分條文,要求公司要將一定比例的盈餘分派給員工,這種討好選民的膚淺作法並不能解決低薪問題,看看鄰近的日本,根據厚生勞動省最新統計,受企業營收改善及勞動力需求提高,2014年日本的平均薪資每月316694日圓,約合新臺幣8萬,安倍長期貶低日元,以日本高科技的生產力只要外銷暢旺,經濟立刻可好轉,日本政府在要求企業加薪前作了許多有利外銷的動作,台灣政府及立委在卡死服貿不利外銷下要求企業加薪是極大諷刺。

 

三、東亞國家所得、薪資與物價之比較分析

      近十年間,台灣薪資成長約9%。韓國薪資成長近64%2011年南韓薪資75594元,足足約為台灣的1.65倍,新加坡也有相當幅度的邁進,為何台灣薪資輸人家,我們很簡單比較一下就知台灣許多政治人物說謊愚民,本身也對拼經濟智能不足,在製造業方面,過去十年台灣主要靠電子業代工,只有少數宏達電、華碩及宏碁電子電腦產業,其國際知名度遠不及南韓的三星及樂金(LG),最重要的是南韓重工業及電子工業均發達,汽車、輪船、潛艇及核電設備均可會製造,某部分不景氣仍可由其他產品彌補,但台灣只要電子業不景氣就全完了!民進黨中南部地方首長反對建設重工業包括石化業,以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為例,六輕對台灣經濟的貢獻無人過問,不斷的抗爭圍廠趕走工廠,造成產業空洞化,另外台灣反核逼政府封存核四,而南韓卻有24部核電機組運轉,且已開始外銷核電設備賺更多錢,南韓可製造潛水艇還外銷至印尼賺取大量外匯,台灣因無重工業除花上千億向美國買垃圾武器外連火車公車都要向日韓買,南韓及新加坡都開賭場年賺400億美元,台灣空談好多年什麼也沒做。南韓的文創業更是厲害,行銷全世界賺翻了,台灣的文化部連學都不學!南韓在李明博前總統任內及努力與各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訂,目前世界主要市場包括中國大陸都被南韓攻克了,而台灣還自我卡死服貿拱手將大陸市場讓給南韓,台灣薪資怎會提高呢?

     新加坡雖然重工業不及南韓,但新加坡自由化及科技化吸引許多外資成為金融中心,而台灣在野黨也反對自貿區設定,將來大陸福建自貿區產生磁吸效應後台灣人才及錢財將大量流失會更窮!台灣名目薪資過去十年只成長約 9%,不足支應約 11%物價成長,台灣實際薪資負成長約 2%,顯示台灣人民實際購買力下降,而此現象,於其他國家,甚至是貨緊縮的日本,都無此問題,因此從實質薪資的表現上,才能真正確定台灣的薪資出了問題。

 

四、台灣薪資成長緩慢的因素

()經濟結構

    台灣以折舊較高製造業為經濟成長動力,像兩兆雙星的半導體廠、面板廠、或 DRAM等,投資每一代廠房動輒上百億美金,且產業進步速度快,為提升競爭力,常需投入資本提升更多設備,因而快速累積大量折舊。然而,台灣這些高折舊得產業,投入多,報酬卻相對低,除半導體產業之外,其它像是面板,或是 DRAM等,近年來相繼陷入經營危機,更別提企業是否有盈餘或是有沒有加薪,台灣政府的經濟政策與南韓相比顯然不正確,重工業產值大且可轉換成軍火工業,南韓方向正確,台灣應急起直追。

     另一原因,台灣長期來,製造業大多走代工有關,台灣企業因無品牌加持,產品難獲得較高價值,以蘋果手機來看,獲利最高的還是蘋果公司,代工廠利潤只能不斷得被壓縮,而蘋果公司因有高利潤,無生產設備問題,可提高薪資找更好人才,而台灣代工廠,除不斷維持生產設備,利潤卻不斷被壓縮,難以提高員工薪資。政府應扶助已有品牌如HTC等產業並鼓勵自創品牌。

 

()製造業勞工的勞動生產力

     Balassa-Samuelson模式中顯示,兩國貿易間,貿易部門勞動生產力較低國家,會獲得相對較低報酬,較低物價水準,進而使非貿易部門薪資也難成長;反之,高勞動生產力國,有相對較高報酬與物價,推升國家非貿易部門薪資。因製造業產品較易從事國際間貿易,因此將製造業視為貿易商品部門,而服務業產出相對較難作國際交易商品,視非貿易部門。檢視台、韓、日在製造業勞動生產力表現,將製造業實質產出除以總工時,從表2顯示,台灣每小時產出相較於韓或日皆較少,以 2010年來說,台灣每小時可生產 24.20美元,而韓國 30.91美元,日本約4050美金之間,顯示台灣其實於製造業部門的勞動生產力相較於其他兩國,是較沒有競爭力的。

      台灣製造業的產品較無競爭力的,近期據亞洲開發銀行報告指出,台灣服務業勞動生產力於亞洲是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勝韓國,但理論顯示決定薪資水準卻來自於製造業部門,因此,即使台灣服務業表現再好,生產力較高,也會因製造業生產力的生產力較差,在薪資上也會受到牽連,導致整體的薪資水平難以提升。理論上,科技的進步會提高科技生產力,過去台灣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少於韓日,造成台灣的科技成長輸韓日及勞動生產力相對較差。

()全球化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企業及廠商可透過遷移,前往生產成本較便宜區域,尋求更高利潤,所以成本便宜的地方,會因為需求增加,逐漸提升價格,反之,成本貴的地方會逐漸降低價格,最後讓彼此價格趨於一致,此過程為要素價格均等化。面對全球化來襲,台灣許多工廠漸往中國生產,工廠營運狀況顯示 2000年台灣開放大陸投資,從 19972000年間,平均在台灣營運家數還有 82562家,然 2000年後,營運平均家數,於 20022005年間,則下滑至 76536家,減少約 6000家工廠,而新登記工廠,於 20005711家,2001年下滑至 3792家,後來雖稍微回升,然每年新登記家數,都也不如2000年前數量。營運家數減少 新登記工廠也下滑 台灣勞動需求也就不如早年來的多,自然就業困難,台灣薪資難以成長也是必然的結果。台灣若不改善企業工廠經營環境,仇富仇商,如北市長柯文哲打擊巨蛋,產業出走又不能吸引外資,失業人口將續增且低薪現象很難改善。

 

五、結論

     改善低薪首先要認清問題,不可被錯誤言論蒙騙,其次政府要能夠創造賺錢的環境,將產品或技術服務外銷就是第一種最佳的賺錢方式,要達到此目的,要有高科技支撐產品的競爭力或生產成本低的條件,第二種賺錢方式就是吸引外國人來國內消費例如觀光旅遊及其他服務業。擴大國內市場到全世界,增加訂價權更高的設計、文創、醫療等高階服務業領域的比重,才有辦法創造更大的薪資成長空間以吸引人才。要達到這個境界,台灣不能閉關自守,必須讓服務業跟台灣的製造業一樣以亞太甚至世界為市場,所以積極談判自由經濟貿易協訂及設立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就顯得很重要,要改善台灣低薪困境,民進黨就不該卡住服貿及自由經貿區,更該敞開心胸加入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的國際社會,不要將自己孤立邊緣化,如何透過數位機會、網路經濟、觀光會議及製造業服務化等方式把消費者、資金與技術「帶進來」台灣,達到既引才又創造就業的效果,可能更顯重要。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39534595

 回應文章

環保阿嬤金鳳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午安
2015/12/20 10:37
午安祝您吉祥如意的一天ㄛ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12-21 05:11 回覆:
多謝阿嬤!

羅希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0 07:36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12-21 05:11 回覆:
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