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執政昏官無能只會討好民粹,在野政客為奪權混淆媒體視聽
2015/11/03 08:53:07瀏覽186|回應0|推薦13

執政昏官無能只會討好民粹,在野政客為奪權混淆媒體視聽

 

一、無益經濟的顢頇減稅降費

    有權責的官員懼怕權貴及惡勢力不敢負責造成國家重大損失,例如核二廠反應器螺栓事件因三位立委很兇質問,原能會不敢同意啟動造成60億公帑損失。政府許多單位討好選民慨花公款要求國營事業補助東補助西,只顧自己做好人,民議代表及立委在選舉期間常為討好民眾強迫官員『敦親睦鄰』就是典型的爛好人主義。至於無所作為的官員更是不勝枚舉,看著韓劇及韓國文創賺大把鈔票,外國賭場賺翻了!台灣相關部會只會虛耗度日。

    執政黨不分區立委一口氣提出包括:股利所得減稅、健保補充保費費率調降、廢止出售初次上市、上櫃股票所得課稅、刪除於107年起方才會實施的證券交易所得大戶課稅相關規定及取消員工獎酬股份緩課限額等五項減稅法案。除了《所得稅法》外,尚涉及《全民健康保險法》與《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的修正。僅就股利所得減稅及補充保費費率調降兩項來看,稅收及保費減收合計高達933億元。這種不負責任的減稅提案將使國債上升,國家赤字大增無法從事經濟及教育投資建設,事實上只靠減稅並不能解決經濟問題;顢頇地一味減稅降費,一定看不到效果,還賠上國家財政健全的基石。

 

二、國債的迷思

      財經專家謝金河撰文指出,2016年的總統首先要面對的是台灣財政困窘的難題。目前中央政府負債餘額將近六兆台幣,已達公債法舉債上限,後頭尚有募兵制及長照制度要推動,眼前政府的財政赤字缺口每年大約2700~3000億元,若沒有再調高舉債上限,下一任總統將面臨無錢可用的窘境,新當選的總統立刻會變成「無米可炊」的國家元首。過去20年,台灣只經歷了三個總統,但政府努力舉債,負債逐年快速上升。例如,1993年李登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中央政府債務是5651億;到了2000年阿扁總統上台,負債增加到2.45兆;08年阿扁交給馬英九總統,中央政府債務增加到3.853兆,這個數字到2013年已上升到5.9兆,去年數字還沒出來,但肯定超過6兆台幣。如果以過去20年的數字來看,這20年當中,社會新鮮人薪資零成長,計程車費率成長54%,永康街牛肉麵漲了1倍,股市上漲220%,台灣的GDP成長240%,信義區豪宅成長400%,但是中央政府債務卻成長10倍。年輕人的薪資沒有成長,政府債務卻成長10倍,我們正在透支下一代的未來,這才是真正民怨之源。但國債增加在野黨也有極大的貢獻,例如逼馬政府封存核四,國家馬上損失3000億,加上利息及其他開支損失將達6000億天文數字,卡死服貿將大陸市場讓給南韓,每年損失6000億,不准建賭場每年損失400億,蚊子館及南北平衡遷館費用上千億,趕走台塑鋼廠損失4000億等。

     但是,台灣罹患的福利貪吃症不解決,我們的財政昏迷指數就會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讓新一代年輕人更加沒有希望。假如台灣不能增稅減債,我們繼續過寅吃卯糧的福利貪吃症,我們必須立刻面臨眼前的危機,一是央行過去是台灣第一大繳稅大戶,一年貢獻1800億稅入,如果央行賺不了這麼多,我們的政府財政立刻面臨考驗。如果被迫走上日本安倍救經濟的路,台灣用通膨救經濟,那麼台幣可能貶到401美元,房貸利率上揚5%,台灣GDP立刻從20退居到33名,這會是台灣經濟的大災難。台灣經歷了三位總統,留下了龐大債務,這個爛攤子會落在2016年總統身上,如何解決?這是2016年總統不能迴避的大問題!

 

三、國債解釋的混淆

    民國97年主計處發布新聞稿澄清國債意義如下:

()有關社論中指出現行採『現金制』所估算的中央政府債務不到4兆元,若依『權責制』便需把應計但尚未到期的債務全數計入,據立法院預算中心概估,這部份的潛在債務近9兆元,合計政府債務將增至13兆元」之澄清:

1.所稱中央政府債務不到4兆元(95年度實際數字為3.6兆元),係依立法院通過之公共債務法規定,指中央政府在總預算、特別預算及非營業特種基金預算內,所舉借之1年以上非自償性債務未償餘額。此 與「現金制」或「權責制」無涉。

2.立法院預算中心估算之潛在債務近9兆元,係指軍公教人員應計退休金負債、勞農公保虧損填補及既成道路徵收補償等。惟依IMF2001年版政府財政統計(GFSM2001)規範,這些未來政府應支付之義務,不屬政府債務。依IMF定義,權責制係以給付請求權成立及無條件債權成立的時間來認定。因此,未來社會安全給付義務不視為負債(GFSM20017.145段:No liability is recognized in the GFS system for government promises to pay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in the future, such as retirement pensions and health care.),其他如政府對第三方 支付擔保等或有負債(GFSM20017.17段:Contingent assets or liabilities are not treated as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因未來支 付的現值取決於違約可能性與違約時間,在特定條件發生時,對政府的債權才有效,故亦不納入債務統計,而是列為備忘項目 (memorandum item),亦即社論所稱之潛在債務,依IMF權責基礎, 本來就不須納入債務統計。

3.未來支出未必成為債務,如彌補農保虧損歷年來均已納入各年度總

預算支應,屬政府經常支出之一部分,非以舉債為財源,自未造成 債務餘額之增加;勞保及全民健保短絀,以及新制退休金提撥不足 部分,可以調整保險費率挹注,且給付條件修訂亦影響保險財務支 出,未必造成債務累積;另如將來須徵收既成道路,財源除經常收 入外,亦可出售土地或股權籌措,亦不必然造成負債增加。

4.我國政府債務相關統計,財政部除依公共債務法之規定,公布該法 所界定之政府債務外,另於其所編製財政統計中再依IMF國際標準 定義,編製我國公共債務相關資料,按期公布於財政部國庫署網站(網址為:http://www.nta.gov.tw/business/business215.asp),包含各級政府與非營業基金、總預算與特別預算、1年以上及短期債務、 自償性與非自償性債務餘額,合計95年底各級政府債務餘額51,468億元,占GDP 43.3%,其中1年以上非自償性債務41,932億元,自償性債務5,564億元,未滿1年之債務3,971億元,另亦附註說明保證債務55億元(IMF定義不屬負債範圍)。綜上顯示我國政府債務統計之編製方法、涵蓋範圍及內容均符國際標準,且資訊充分 揭露,全無隱藏。同時為求相關資訊能更廣泛提供各界參用,以及 避免誤用,行政院主計處亦將國庫署公告之國債資訊置於本處英文 網頁(網址:http://eng.stat.gov.tw/lp.asp?CtNode=4850&CtUnit=1341&BaseDSD=7), 資訊透明公開,國際評等公司如S&PFitch等公司亦多有引用。

()報導除對IMF財政統計規範權責制內涵有所誤解,指稱我國財政統計 係採現金制之說法亦不正確,我國政府會計除公庫出納會計外,係採權責發生制。冀昐外界在提出相關質疑前,能對相關內涵充分釐 清,以免錯誤報導及誤導讀者。

 

四、部分媒體歪曲事實攻擊執政黨

     媒體報導816快樂聯播網「TORO刑男大律師」節目專訪「動腦雜誌」發行人同時也是「台灣設計協會」創始人吳進生先生,吳進生語出驚人地表示,根據中央主計處發布的數字,2012年國債是23兆,如今已達25.14兆!更驚人的是8年前陳水扁移交政權時,國債有2.6兆,如今不到8年中央政府國債就膨脹到7-8兆,加上地方隱性債務17兆多,總共是25.14兆,平均每4個月增加1兆,恐怖喔!事實上,根據97年主計處的新聞稿,95年阿扁執政時國債為3.6兆,立法院預算中心估算之潛在債務近9兆元,偏頗媒體以不同方式比較國債顯有誤導民眾之意圖,其實扁政府貪汙金額誰也不清楚當時並不廉潔。但是馬政府對國債持續增高也難辭其咎,首先對美軍購不聰明,浪費鉅款買過時又不合台灣國情的爛武器,毫無謀略任美國予取予求,其次12年國教及募兵制都是錯誤政策,不但削弱國力且浪費公帑,隨民進黨起舞封存核四損失慘重,又不能提升外銷競爭力,出口節節敗退,明知王金平讓施政虛耗卻無計可施。

 

五、結語

     南部最常聽民進黨的一句話:國民黨不愛台灣不建設台灣,自從更多的民進黨當選各縣市長議員及立委後,各地民進黨開始拚命向中央要錢,亂搞蚊子館建設或搞對拚經濟毫無助益的分館南遷,台灣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重重,帳面上與隱藏性的加起來共約新台幣21兆,這些內外性的問題加起來,蔡英文就算當選,人民也會很辛苦。老國民黨執政雖有不少毛病必須改,但是他們留下工業競爭力四小龍最強,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趕走許多工廠,韓國工業突飛猛進,台灣鎖國被韓國抛在後頭。全球最大DRAM模組廠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指出,台韓都以代工起家,但台灣因為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沒有國際級大型企業存在,所以一旦像金融海嘯一樣出現不景氣,企業遇到不賺錢或大賠錢的一天,三星可以挖東補西,但台灣DRAM廠卻沒有這樣子的能力,也就是說台灣無重工業是無法與日韓競爭。孫大衛也指出問題,韓國DRAM廠也在2000年時遇到大問題,當時海力士一度出現破產危機,但最後是靠韓國銀行團的支持度過難關,但台灣銀行卻不會拿錢出來支持DRAM廠。同樣面板業也碰到韓國的強勢競爭虧損累累.其實民進黨執政奇美游董早就提醒過,可是民進黨人聽不進去.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後果。民進黨執政8年下來,大陸工業由後頭猛追上來,幾乎包含台灣所有工業,請問台灣工業如果被大陸工業趕上還有什麼可以拚?企業收入減少,高失業率也跟著來,政府歲入減少,國債只有越來越大。民進黨意識形態作祟,一直在內耗台灣實力,忘了台灣是靠工業生存.,工業要生存必需放眼天下包括大陸,我們必須早早進入大陸搶人才及市場。我們應走出台灣,經濟發展要全球化不是台灣化。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3478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