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TPP對台灣不一定是仙丹
2015/10/31 05:18:59瀏覽364|回應1|推薦19

 

一、駁斥民進黨對RCEP錯誤說法

     針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質疑蔡英文能保證可以同時加入TPP和RCEP嗎?民進黨人士表示,蔡英文從國內產業規畫和外交行動上,一直在為加入TPP和RCEP努力,反而朱立倫只有口號,不見任何實際行動。請問卡死服貿是對RCEP努力嗎? 東協區域廣泛經濟夥伴架構(RCEP)創自於第18屆東協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目的在推動有關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討論,事實上東南亞的經貿是靠中國大陸繁榮,RCEP也是以中國馬首是瞻,美國主導的TPP就是為對抗中國主導的RCEP,民進黨幕僚表示,RCEP最重要的主導者是東協,印尼尤其是關鍵國家,根本不是朱立倫所言的「以中國為主」這段話顯示其對國際現勢不清楚會誤導蔡英文對台灣造成損失,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是李登輝時代就慘敗的錯誤政策。

         民進黨說,蔡英文訪日時直接進入內閣府廳舍拜訪日本TPP總部,當時日本TPP小組才從海外協商回東京兩天,她得到的是最新訊息,也和日方做充分的溝通;日本雖為第三大經濟體,但在TPP談判中亦遭致農業損失慘重!蔡英文若去日本取經,應該告訴國人TPP 表面上打著自由貿易的旗幟,事實上涉足的領域遠不止經濟,但僅僅在經濟領域,TPP 已然對國民的生活主權造成嚴重威脅。除了去除關稅壁壘之外,TPP 還要求各國進一步開放公共事業、醫療、金融等等產業、統一各項管制法規等等非關稅壁壘。光就農業、醫療而言,就會造成重大衝擊。TPP 帶來系統性滅農,陰影如影隨形,台灣農地零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加上產銷環節冗雜層層剝削,兩造夾殺之下,農民生存不易,再加上各種政策圈地營利,整個大環境已經在系統性滅農。台灣整併糧食產業鏈、保護本地農業發展都還來不及,如果對美、紐的大面積企業農進一步開放,只是雪上加霜。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估計,加入 TPP 後日本糧食自給率會萎縮到原本的三分之一,僅剩 13%。生產條件類似、效能相對低落的台灣,恐怕只會更加不堪。農業不比工商,耕地一旦廢棄是無法挽回的,從國家安全、生活主權的角度來看,TPP 等於是授人以柄。

        想像不到的醫療衝擊蓄勢待發,與台灣同樣擁有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的日本,更擔心 TPP 延長藥品專利、擴大醫療商品化的方針,將對日本醫療體系造成衝擊。慶應大學經濟系的金子勝教授指出,藥品專利的延長,將壓縮國民保險的議價能力,造成保險財政緊縮,終將導致自費醫療和保險給付醫療之間的落差日益擴大。而日本過去賴以抵抗的診療報酬改定等機制,在 TPP 面前只能自廢武功,因為 TPP 架構不只開放貿易,更要建立拆除各種非關稅壁壘的強制力。這個強制力來源,正是在跨大西洋的 TTIP 和跨太平洋的 TPP 當中,都充滿爭議的投資者及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 (ISDS)。過去跨國資本進出各國,總要配合當地法規。TPP 卻要弭平各國法規間的差異,方便跨國資本進出。乍看之下這是件好事,好像我們能在各種標準上和美、加、紐等各國向上看齊。但 ISDS 機制要讓資本家得以利益受侵害為由,向紐約的仲裁所狀告各國政府,向各國政府要求賠款甚至撤銷條文。ISDS 的架構,徹底暴露了主導 TPP 的跨國資本集團真正的意圖:發展以利潤最大化的向下競逐。一旦 ISDS 機制透過 TPP 架構完成,各國政府基於保護國民的種種措施,諸如安全規範、產品標示要求、金融管制,甚至勞動條件、環保標準等等,都可能在利潤最大化的標準之下,被企業律師團告到 ISDS。這等於是架空現有國家主權,建立一個有權無責、由跨國財團主導的世界政府,徹底悖離了住民自決原則。

         一旦加入 TPP,台灣的民主治理就會有名無實。目前協商結果,據稱有防止濫用 ISDS 的機制,但究竟如何防治,台灣人應該張大眼睛,不能迷失在跨國財團編織的自由經濟美夢當中。真正追求獨立自主的台灣人,應該要秉持著人權關懷和永續發展的價值,從金融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台灣有什麼資源?適合什麼樣的產業?需要什麼樣的體制?在民主治理和永續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與其他國家間的跨國合作。連 TPP 協議內容是什麼都不清楚,為何台灣就一面倒的想要加入?

 

    二、朱立倫的說法較有利台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昨天南下參觀高雄港時表示,高雄港發展重點是「開放」與「自由化」,開放心胸歡迎世界來到台灣,促進貿易與觀光,台灣要加入國際經濟組織。他向對手蔡英文喊話,「如果我當選,可以同時加入TPP、RCEP,蔡主席有辦法加入兩邊嗎?」朱立倫說,TPP、RCEP兩大經濟組織都已經開放申請加入,台灣必須同時加入這些組織運作,對經濟才有利,絕不能因為政治或意識形態,只想加入一邊,這對台灣絕對不利。朱立倫也點出高雄有貿易和觀光兩項生意可以做,這都需要開放的政策和心態,他稱讚馬英九總統執政至今,讓觀光客來台從二百萬人次成長到一千萬人次,其中大陸觀光客僅三百五十萬人,其他多是來自日韓和東南亞,這都是政策開放的成果。

    朱立倫比蔡英文高明一點的是看出加入TPP識迫於美國政治的考量,加入RCEP才有實質的經濟利益,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洪財隆表示,加入TPP是台灣走出邊緣化、避免過度依賴中國的重要經濟戰略,且有助於國內法規與國際接軌。民進黨一向仇中,TPP是美國修理中國武器自然樂觀其成,但根據國貿局統計,2013年至11月止,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額佔39.%,貿易順差700.1億美元,是同期美國順差69億美元的10倍以上,顯見中國大陸市場遠比美歐市場重要,而台灣對日韓均為逆差,所以政府雖想同時要加入RCEPTPP,實際上TPP談判很困難同時美國會剝削台灣經濟利益,簽定TPP未必順暢,而大陸與東南亞國協之RCEP屬於地理政治較具長久性,所以民進黨應考慮實物與大陸簽訂服貿方為上策。同時要全面發展重工業才有產品與日韓競爭,提升職業教育停止12年國教亦很重要,在自由經濟時代,光簽TPP不提升競爭力是不行的。洪財隆表示,由於北京的壓力,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長期有如「幽靈國家」,但事實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遠超過美國市場,另外,針對民眾關注的美豬進口,洪財隆表示,國際規範已經不再使用國內的「疫區/非疫區」分類,而是採取風險受控制的程度來評估產品是否可以進口,因此不應用「不健康」的大帽子扣給美國肉品。他也實地走訪基層,發現豬農更在意生產履歷與產品標識能否落實,讓優質產品可以被消費者辨識。勞陣秘書長孫友聯、全關連成員盧其宏回應,產地標識需要政策執行力,如美國方面就曾要求禁用基改等標識,企圖減少區別,「如果國內法規比較好,幹嘛硬要改用國際標準?」。孫友聯則諷刺地說,健康不是大帽子,而是很切實的風險,「在超市或許標識有差別,但炒成牛腩飯就認不得了!」

 

三、TPP對台灣的影響

()規則制訂不利台灣

    儘管TPP允許其他國家加入該協定,但整協定一旦簽好就不會因其他國家的加入而改變,協定將對新成員關閉,新成員要加入將被迫接受已經談妥的規定,這對台灣是十分不利的。台灣已被邊緣化無法參與制訂貿易規則。

()貨品貿易的市場開放

    目前TPP針對貨品貿易的市場開放,無對敏感項目的保留,在2011TPP國家已發布的「TPP協定大綱」中,宣示將逐步削除所有貨品關稅。此外,TPP也曾表示將彙整一份普遍適用於全體成員之市場進入貨品清單,因此預期未來可以容許保留的項目將非常有限。

()跨境服務貿易之市場開放

    服務貿易之市場開放一向是已開發國家在雙邊協定中重視的領域,TPP中的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可能與貨品貿易一樣採取高標準的市場開放。以美國在雙邊協定中所要求的服務貿易開放程度言,其可能涵蓋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包括(1)原則性規定,如非歧視原則、國民待遇原則與最惠國待遇原則等;(2)市場進入部分,不限制服務提供者數量、不得限制服務交易或資產總值、不得限制僱員人數、不得限制特定法人或合資企業提供服務;(3)禁止要求服務提供者於締約一方設立營運據點;(4)相互承認服務提供者的專業資格認可;(5)政府監管法規適用與發展的透明化;(6)許可規範內服務業別的資金支付與外匯移轉。而開發中國家主要將爭取較長的執行與調適期,因此預期未來在TPP中,服務貿易與貨品貿易一樣可能達成高度的自由化。對台灣影響極大。

()非關稅障礙之去除

    在消除非關稅障礙方面,TPP已強調將加強對競爭政策之規範,以免形成壟斷、不利外資進入;加強關務合作,以加速通關速度,便利國際貿易與貨品之流通;進一步開放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以利國際商務之流通;針對境內措施則對商品檢驗檢疫標準、技術貿易障礙進行進一步的調和;對於環境保護、勞工標準必須符合基本要求,對於技術、智慧財產權則強化保護措施,延長對著作權之保護期間、增進藥品進入市場之時效、以刑事犯罪程序處理侵害智慧財產權以及加強刑罰等。TPP也要求非關稅壁壘的改變是相當危險的,非關稅壁壘指的就是國內制度或規則。美國要求「非關稅壁壘的撤銷」,是要我們改變國內制度和規則,以便有利於美國企業的意思,例如:美國於TPP協商參加的事前協議階段,就把日本簡易保險制度當做問題,為了美國保險公司容易進入日本保險市場,就要求日本應該改變保險制度。除了保險以外,食品安全、醫療/醫藥品、勞動、政府的(物資)調度、投資等等,美方要求國內制度的變更,將遍及許多不同領域。已經在今年三月生效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在韓國,農業合作社(相當於臺灣的鄉鎮農會),漁業合作社(漁會)等的保險制度或郵局的健保業務(臺灣郵政兼辦簡易保險-----譯者註)等,在三年以內就非廢止不可。另外,汽車廢氣排放規定,或智慧財產權制度等,也得依美國的要求,非變更不可。所以臺灣也一樣,像參加TPP或締結類似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等,由美國所主導的貿易協定時,並不只是撤銷關稅,還伴隨著國內制度的改變等,這一點務必注意檢討。美國的真正意圖在於以TPP為基點,數年後逼迫亞太發展中國家更加開放其不完善的金融市場,並通過智慧財産權保護由頭肆意尋求“賠款”。

()TPP含有極具爭議性的ISDS機制

    ISDS機確保外國投資者與地主產生爭端時交由第三方國際仲裁機構(而非地主司法體系)進行仲裁,然而仲裁機構通常採黑箱機制,並向投資者與財團利益靠攏,而否決地主國的法律乃至立法,透過控告來阻撓地主國中健康、環境保護法規的立法與施行。

 

四、台灣應努力的方向

    台灣政府官員對TPP的認知對於拼經濟而言實在不及格且很危險,令人更擔憂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首先各國都想增加自己的貿易出口量賺取外貿順差以提升自己國家的經濟,自由貿易協定是雙向的,若自己出口貨品少、貨品品質差同時競爭力差的話,FTATPP的簽訂只會讓進口增加,擴大貿易逆差並無法提升經濟。所以政府要告訴人民提升競爭力在經濟貿易自由化時代的重要,同時也要告訴全國人民加入TPP所需付出的代價,不可把經濟問題過度簡化成加入TPP就有助我國廠商拓展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或加入TPP就可拯救台灣的經濟,因為美國主導TPP有太多的政治因素及自私的計謀在內。TPP不是單純的自由貿易機制,將不可避免會擴展到政治及軍事領域。

() 內部改革增強競爭力

     台灣內部要對產業進行改造及扶持,對附加價值高的汽車等重工業不要猶豫,要效法南韓向先進國家宣戰,重視科技研發,提高自己在國際競爭能力,應重點加強知識產權及勞工環境標準建設。要加強對勞工、環境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打擊仿冒行為。目前農業抵擋不住美、加、澳的入侵,應及早發展精緻高品質農牧業。

() 採取TPPRCEPFTAAP並進策略

     由於東盟加三已成形,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南韓是東北亞區域性大國,俄羅斯經濟自2012年以來恢復景氣,印度是南亞大國,台灣應先加強上述亞洲市場的拓展,其關鍵要解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政治關係,除維持兩案和平關係外,台灣政府應更積極與大陸談判訂定至少不低於南韓與中國的FTA條件,同時在兩岸都可接受之類邦聯關係由中國締約的FTA延伸至台灣適用,若不與中國大陸談妥,即使美同意台灣加入TPP,其他國家也會欺負台灣。加入TPP對台灣固然重要,但若條件極苛,則未提高競爭力情形下將未蒙利先受害。例如,對農業市場的開放、藥品定價與補償體制的規範、以及更嚴格的智慧財產權規範等議題,這些問題對台灣而言無疑是沈重的挑戰。加入TPP的過程牽涉到與數個雙邊國家的談判過程,台灣能否順利加入TPP,還是會牽涉到中國大陸的支持與否,如果中國大陸不支持的話,則這些雙邊談判可能就無法順利完成。台灣在準備參加TPP的過程之際,仍需繼續目前正在進行的雙邊談判或複邊談判,如此一來,即使無法在短期內完成TPP的談判,台灣還是可以藉由其他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在國際經濟中找到突破點。

() 突顯台灣在美國的地位

    台灣在圍堵中國大陸的角色上愈來愈不受美國重視,因此花2400億鉅款的三項軍購並未實質提升台灣的亞洲地位,唯有與中國大陸更緊密的接觸才會引起美方重視,以較優條件獲取入TPP門票。

() 作好自由化文宣

     臺灣應積極克服各項擴大開放的挑戰,向民眾說明自由化的優缺點並做好推動深度自由化之準備,以實現提昇國家競爭力之目標。與大陸的服貿卡在立法院虛耗,而在野黨又極力醜化煽動民眾反服貿,這樣台灣怎有活路?所以政府應運用公權力正面迎戰辯護經貿自由化政策。

()暫停12年國教發展經貿教育

      面對自由經濟貿易的慘烈競爭,行銷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及高附加價產業所需人才培養才是當務之急,12年國教顯然不是在拼經濟應立即停止。

()發展鋼鐵、汽車及機械重工業及石化火車頭工業

   若僅靠電子代工及中小輕工業,在新一輪TPP貿易競爭中,台灣會敗給中日韓很慘。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34575306

 回應文章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01 07:27
但至少是巴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