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危機(3)錯誤教育政策害慘台灣人
2015/10/15 05:33:15瀏覽352|回應0|推薦18

 

一、媒體報導嚴長壽說,唯有從教育改起,發揮革命性的翻轉力量,才能真正改變台灣的未來

      他感慨部分公務員沒有國際觀,與國際社會脫節,政策「看得不夠長遠」,如今中國大陸崛起,台灣依然原地踏步。下個20年,連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都有崛起的跡象,但台灣政府仍然沒有讓人民看到未來的願景。他說,台灣現在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危機感」,尤其多年前政府鼓勵廣設大學,許多有名的專科學校,原本都是專門培育專業人才的技職體系。後來為了升格大學,成立了許多不夠專業的學系,造成學生素質低落,有的沒有學到一技之長,還背負沉重的學貸,根本是害慘了台灣人。

    最近政府大學聯招居然不考高三課程,這實在又是一個昏庸政策,將來高中畢業生只有高二程度,要怎麼跟世界競爭,台灣民粹治國將亡國!

 

二、世界大學排名是競爭力的縮影

     根據www.topuniversities.com網站公布的QS世界大學30門學科排名,中國大陸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复旦大學進入前20名。QS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被公認為世界三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大學排名之一。中國大陸清華大學的材料科學學科排名第10,超越了美國哈佛、加州理工和普林斯頓大學,此外,清華大學的化工、電子、機械、環境、土木和統計學名列世界前20。而在最新排名表中,北京大學化學學科排世界第15,复旦大學的哲學和政治學入圍世界前20榜單。QS研究總監說:“這些排名說明了中國過去20年在高等教育的顯著投資計畫正在開始獲益。”他說:“中國大學的成功也與全球勢力均衡的大方向吻合。亞洲的大學機構逐漸興起對美國、英國的學術機構形成有力競爭,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科方面。”

    QS中國大陸發言人张巘博士補充說:“這些中國最頂尖大學在一些優勢學科上開始快速超趕歐美頂級名校,對目前中國由勞動密集型成功轉型為技術知識密集型經濟,起到長期而又巨大的積極作用。” 報導指出,在化學、土木工程、電子工程的學科排名上,亞洲的大學佔據了世界前30名榜單中的10個名額。在機械工程的學科排名上,亞洲則佔據了8個名額。新加坡國立大學在5大工程類和技術類學科中均位列世界前10。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入圍了計算機學科世界排名的前20名。目前,哈佛大學仍是世界最全優的大學,世界綜合排名進入世界前100名的亞洲大學如表一所示,其中日本最多有6所,中國大陸及香港各3所,南韓2所,新加坡雖1所但名列世界第24名,台灣的台大名列第82名。

 

三、12年國教喪失競爭力

     教育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只重形式而必須回歸國家社會的基本需求面,教育是為了社會培植人才,研究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12年國教經費來自政府編列的預算,是人民納稅的血汗錢,應有擔負社會責任的想法,12年國教沒有差異化,又普設大學供過於求,學生素質日益低落,身無一技之長,導致企業無才可用,青年失業率攀高。教育與社會脫節,這個社會怎麼可能不生病,產業步入衰退,無法創造就業機會,民眾消費力減弱,連帶衝擊到服務業,最後人民沒有所得,政府沒有稅收,一旦舉債落入惡性循環將發生社會大悲劇。除了升學制度更複雜導致許多人為不公平外,12年國教上路後,可能全面摧毀技職教育體系,現在的國三生都等著免試上高中,對產業實習課程興趣缺缺,「叫都叫不動」,沒人想讀技職學校,未來技職人才恐怕更為短缺。如果學生依年齡區分,教他們一樣的知識,這不會出現「好東西」。當世界都提倡用科技創新學習,企圖打破教育藩籬,只有台灣還墨守成規,競爭力將蕩然無存。政府想出的超額比序辦法,對很多的孩子已經變成夢魘,因為他們往往來自弱勢家庭,沒有什麼門路找到做志工的機會,複雜的過程更是變相加重學生負擔。有人批評台灣有如看來悠哉實已落後於國際競爭大勢,年輕一代是不是真的太安逸,太沒有進取心了。很多師長都觀察到,來台就讀的陸生,遠比本地生積極用功,學習成績也都非常傑出。即使不和陸生相比,也可看出本地學生的學習動機下降。12年國教民意調查發現,六成七家長對於免試入學公平性沒有信心,五成七質疑十二年國教的辦學品質,那麼多人反對還要匆匆上路,明顯是錯誤,十二年國教如果通過免試入學,把公立名校打垮,他們之中比較有財力者,就會將子女送入私校。補習教育勢必因此更興盛,教育部一廂情願認為補習班業務在12年國教實施3年後會式微,可能是不瞭解實際狀況,多元入學更為離譜,將一個簡單公平的聯考搞得這麼複雜,又不能解決社會缺工和失業問題,每年還要花費百億公帑,推行及規劃此制度的官員只能送他兩個字『昏庸』!

 

四、教育的核心價值

     過去五十年來教育也好,整體社會也好,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是「不論出生,不論貧富,只要努力,就可獲得最好的受教機會」;教改之後將改為「有錢人子女可以上私校,然後上大學名校,獲得好的教育,擁有好的前途」。社會的貧富差距和階級差距必將加大。十二年國教如果通過免試入學,把公立名校打垮,他們之中比較有財力者,就會將子女送入私校。補習教育勢必因此更興盛,教育部一廂情願認為補習班業務在12年國教實施3年後會式微,可能是不瞭解實際狀況,自從12年國教確定上路,大都會地區多數補習班的訴求,已經從協助學生進入公立名校,改成進入私立名校。如果12年國教真如教育部所言,未來要將公立名校免試入學的比例,逐年提高,必將大力造就兩個市場,一個是私立中學,一個是補習班。許多私立中學將從不知名變成知名,全體私立名校入學名額因此大幅提高,補習班生意將一年比一年好,不會式微。所以12年國教的最大受益者將是私校和補習班。

      對多數國中學生而言,想要進較好的高中職就讀,除了選擇特色招生外,就是參加免試入學中的超額比序。比序的項目各縣市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離不開: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多元學習表現(均衡學習成績、德行成績、獎懲分數)、教育會考成績…等項目。這些項目中,除了教育會考成績自己可以完全掌控外,其餘:志願序跟手氣及實力有關,有點像買股市及賭博,不過至少操之在己,勉強可以接受。就近入學則要看父母財力是否買得起明星學區房子而定,若買不起,最後只有訴諸寄居親友戶籍一途,等於是變相照顧有錢人子弟或鼓勵大家做假,並不是好的制度。至於扶助弱勢,應該出於本性才對,目前做法不免流於形式及功利主義,有反教育的嫌疑。多元學習表現則更為離譜,將一個簡單公平的聯考搞得這麼複雜,又不能解決社會缺工和失業問題,每年還要花費百億公帑,推行及規劃此制度的官員只能送他兩個字『昏庸』!

     報載五年五百億高教經費大縮水,很多校系等著倒閉,老師們等著失業,廣設大學政策毀了台灣教育品質,非但當初教育部蓋章、設計、執行教改政策的官員無人被懲處,多位教改主事者連句道歉也沒有!直接承擔災禍的,卻是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以往錯誤的教改政策包括引進美國失敗的建構數學教學,造成受害學生七年數學程度低落。如今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排擠高教經費,不想念書的逼他浪費青春虛耗在高中,高中畢業又找不到工作,而許多工廠嚷著找不到技術工人,而建中北一女這類培養菁英學校既拿不到經費又招不到好學生,政府官員是否怕台灣不垮!完全倒行逆施,以前阿扁為討好選民,在小小台灣到處蓋機場結果成為蚊子場,廣設大學結果大學與小學薪資皆22K。如今多所學校陸續發生減招與教師欠薪現象,教學品質每下愈況成為無可逃脫的宿命,這情形政府竟沒半點責任嗎?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331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