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邊緣化是誰的責任?
2015/08/23 07:08:04瀏覽385|回應2|推薦25

 

 

 

 

一、經濟衰頹係在野杯葛及執政軟弱的共業

         中國與南韓在六月初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中國首度把金融、電訊和電子商務包括在自貿協定內,對南韓來說,這是最大的利多。協定生效後,南韓的中小企業將更加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南韓GDP可望大躍進。然而,對台灣來說,由於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而南韓與台灣出口大陸市場的成品有八成重疊,替代性很高,供應鏈一旦斷掉,要再銜接有難度。現在,南韓商品取得免關稅優勢,對台灣產品而言是極大的挑戰。早在去年,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務首席副助卿唐偉康訪台時便直言,「台灣的確已經正式落後南韓」,如果台灣再踱步不前,將因亞洲區域整合而被邊緣化。南韓與美國已簽有自貿協定,所以不急著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反而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此舉可說是南韓領導人施政方向正確。

         南韓搶佔中國大陸市場,自然會對台灣產生排擠,台灣失去的相信絕不只是面板四大產業。同時,台灣企業在大陸面臨的競爭,不只有南韓產業的進入,更有大陸品牌崛起。台灣應尋求如何和大陸合作,讓兩岸合作賺全世界的錢。台灣經濟增長率續跌,從2008年到2013年,平均降至百分之三,關鍵在於未發展自有品牌及高附加價值的重工業,在野黨又阻撓自由貿易協定及經濟特區,而且投資環境惡化,產業外移,缺乏新興主力產業填補真空,以帶動經濟新成長。可恨的是服貿協議躺在立法院,為了振興經濟,台灣應開放市場,不能再抱殘守缺,宜盡快通過服貿、貨貿協議,帶動經濟發展。

 

二、對台灣政府建言

          台灣沒有時間虛耗,需要努力落實服貿、貨貿協議,讓兩岸產業交流邁開大步。什麼是“台灣人民的焦慮”?應該是台灣人民對台灣在現代世界體系中越來越被“邊緣化”的焦慮;是對“族群對立”、“統獨矛盾”、“階級對抗”、“社會撕裂”的焦慮;是對薪資所得不漲、家用越顯不足的焦慮;是對台灣越來越沉淪的焦慮!這些,是真正“台灣的焦慮”。但是部分台灣人所說的“台灣焦慮”不是這些,他們對這些“焦慮”統統視而不見,他們認為“和平台獨”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才是最大的“焦慮”!為了解除“焦慮”製造矛盾,熱衷“鬥爭”,在立法機構裏固然是連連“杯葛”、“為反對而反對”;在街頭,他們不斷煽動青年,讓他們充當“綠衛兵”,四處衝殺,使得一個原本祥和溫潤、充滿愛心的台灣充斥著暴戾之氣。

         台灣當務之急要制定團結法,終止藍綠惡鬥,團結拼經濟。對於影響國家社會的媒體不實報導亦應制定媒體基本法整飭。而民生關切影響生計的低薪就業困難問題要列入優先解決事項,輔導青年創業。其次發展觀光及文創賺錢事業要成全民運動,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外銷提升勞工薪資更是經濟部主要工作。教育部要與經濟政策結合,發展科技振興製造業,創新繁榮服務業,而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外銷競爭力更是刻不容緩。

 

三、台灣的未來是什麼?

         台灣最近發生高中生反課綱示威運動,一位父親到現場想要帶兒子回家,兒子不但不領情,還對父親大吼:「我在為台灣未來努力!你做了什麼貢獻?」如果要選年度經典金句,這句話當之無愧,點出了社會現象和當代矛盾,它有三層意義:第一、台灣的未來是什麼?第二、誰在為台灣的未來努力?第三、我們做了些什麼?台灣今天最大的問題,就是從政府到人民,看不到清楚的未來,或者有太多不同的看法。願景不明,缺乏共識,所以許多事無法推動。反課綱表面上是對歷史有不同解讀,真正反映的是對未來不同的心理投射。深入了解歷史是一件好事,但反課綱的本質不是歷史,而是政治。我們習慣從台灣內部看事情缺乏國際視野,但決定台灣未來的關鍵,是世界對我們的看法。我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別人一點都沒有感覺,我們做的某些事情,卻讓別人對台灣觀感有致命性的影響。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之調查,共調查全世界61個國家,外資流入金額佔國家經濟規模的比例,台灣為61國中倒數第五。外資來台都是證券投資,非直接投資。影響台灣未來的不只是投資環境的崩壞,還包括地理和人文環境,我們的生態正遭到嚴重破壞,社會信任的基礎蕩然無存,所以企業會大量出走。

         世界不斷在轉動,別國腳步都很快、目標明確。全世界都在積極討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台灣有誰跟上了這股潮流?只有郭台銘,他和日本軟銀及阿里巴巴研發Pepper機器人,全球秒殺熱賣。因為台灣政治人物多學法律,不諳拚經濟,熱衷政治鬥爭卻無心拚經濟,全世界到處是賺錢的機會,我們卻在彼此惡鬥,看不見未來。領導台灣邁向未來是我們大家自己的責任,年輕人與父母、企業與勞工、政府與民間、台灣和中國大陸、台灣和世界、必須是夥伴關係,不能對立,更非敵人。台灣和世界的關聯性正在降低,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興起以後,誰會再關心台灣?香港的法治精神值得台灣借鏡,最近香港有一位女性「以胸襲警」,並大喊非禮,汙衊警察,結果被法官判入獄三個半月,同樣的事情在台灣可能發生嗎?台灣要更好就必需更國際化自由化,不可能不和中國大陸打交道。歐巴馬倡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因關鍵議題無法達成共識,談判破局,台灣想要加入非中國主導的國際組織,長路迢迢。台灣現有經濟和商業模式已走到盡頭,解決之道是引進新經濟模式,改造傳統產業,不能再空談公平正義,台灣的未來是要混亂貧窮或是安定繁榮要靠全民的智慧,在此不好的選舉制度下選出真正愛台灣拚經濟的立法委員。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28501740

 回應文章

何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23 17:55
少數有問題人不要報導讓他邊緣化!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8/23 08:27

怎麼感覺台灣當今沒有人在乎經濟,比較在乎當哪一國的國民?

我是看到柯p的媽媽贊同李登輝的話有感。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8-23 17:56 回覆:
裡他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