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鬼谷子政治秘笈第一章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
2015/05/29 03:48:55瀏覽1240|回應0|推薦35

第一章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
捭闔第一

【原文】
粵若稽古②,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③,觀陰陽④之開闔以命物⑤,知存亡之門戶,籌策⑥萬類⑦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變化無窮,各有所歸(11)。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注釋】
①捭闔:捭,分開、撕裂,敞開心懷積極行動,採取攻勢,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張和建議。闔,本意為門扇,鄭玄注曰:「用木曰闔,用竹葦曰扇」,引申為關閉,關閉心扉,把進來的事物化為自己的事物,或不讓外來事物進入,取封閉形態。捭闔,在這裡指縱橫馳騁,大開大合。是鬼谷學說中一種基本的方法。
②粵若稽古:粵,語氣助詞;若,順;稽,考察。粵若稽古,意為按著一定的規律考察歷史。
③眾生之先:眾生,眾多有生者;先,先知,意指尊者,指導者,先驅者。眾生之先,在這裡指廣大生眾的老師。
④陰陽:陰,本意為山的背陰面;陽,本意為山的朝陽面。被引申來概括對立統一的兩類事物或現象。
⑤命物:辨別事物。
⑥籌策:就是計算、謀劃。
⑦萬類:就是萬物。
⑧朕:徵兆,跡象。
⑨守司:看守和管理。
⑩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規律。全句指聖人的「道」始終是一樣的。
(11)歸:歸宿。

【譯文】
       縱觀從古至今的歷史,可以知道:聖人生活在世界上,是要作為引導眾人的先知。透過觀察事物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參悟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在。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如一。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歸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延伸閱讀】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柔剛、開閉、張弛之道,如果能夠靈活掌握、運用自如,自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領域輕鬆自如、有所成就。捭闔之術即為陰陽之術,意思是行事時要或開或合,或陰或陽,靈活處之,多方探尋,必要時以假像迷惑對方,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唐高祖李淵就是一個深諳陰陽之道的權謀家。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致使眾叛親離、國運岌岌可危。蓄謀已久的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可是當時群雄割據,各路兵馬紛紛搶奪天下,李淵並不具一統天下的實力。其中,瓦崗軍是隋末最為強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李密在殺死翟讓以後,建立了自己在瓦崗軍中的領袖地位,此時的李密得意忘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已被各路英雄推為盟主,自然也包括李淵。李密寫信給李淵,希望和李淵戮力同心,共同取得天下。讀完李密的密信,李淵給李密回覆了一封措辭極為謙遜的回信。對討伐、誅殺昏君、取而代之之言,表示不敢從命。而且申明自己「志在尊隋」,這番虛偽之言掩飾了李淵奪取天下的野心。李淵還極力推獎李密,說「天生萬民,必有其主。當今能為民之主者,非君莫屬」,並且說自己已年過五旬,別無奢望,自己非常樂意擁戴李密,希望李密早登大寶,以安天下。只要李密能讓自己復封於唐,就心滿意足了。李密接到李淵的回信,果然大喜過望。但實際上,李淵如此做法是想利用瓦崗軍的強大力量牽制住東都洛陽的隋軍,以便讓自己可以順利進軍長安。
       武德元年(西元618年)9月,瓦崗軍與盤踞洛陽的王世充作戰失利,只好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去找瓦崗軍將領王伯當。李密企圖南阻黃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捲土重來。但這種企圖東山再起的主張,遭到部下諸將反對。諸人勸李密道:「今兵新失利,眾心危懼,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盡。又人情不願,難以成功。」李密在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前往長安投靠李淵。李密帶領兩萬人入關的時候,李淵派人迎接,冠蓋相望,異常隆重。李密非常高興,洋洋得意地進了長安城。李淵對李密非常尊重,並將其表妹嫁與李密。但其他人就沒有這份待遇了,李密一到長安,「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眾心頗怨」。而且,「朝廷又多輕之,執政良賄」。李淵這樣做無疑是個陰謀,目的無非是蓄意製造事端,讓李密眾叛親離。這時,李密已經自投羅網,當然只能任李淵擺布了正是因為李淵善用陰陽之術,才取得了一石二鳥的成就:既利用瓦崗軍牽制了隋軍,讓自己的軍隊順利進軍長安,又控制和瓦解了瓦崗軍。

<鬼谷教誨> 一個好的將帥,不僅善用陰陽,而且還能夠剛柔並濟,甚至以柔克剛。單純的柔和、軟弱,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至失敗;而一味的剛烈、剛強,又只會導致剛愎自用,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漢代的張良給高祖劉邦籌畫過許多關係大業成敗的重要謀略,其中剛柔並用、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例子頗多。當秦軍主力與項羽會戰時,劉邦決定由南陽入武關攻秦,張良反對硬拼,認為秦軍將領是屠戶人家出身,商人可用利引誘,勸劉邦以重寶招降秦將賈豎。而當賈豎同意投降時,張良又恐士卒不從,乘敵懈怠之機,一舉破之。結果直下咸陽,擒獲秦王子嬰。後來楚漢相爭,漢弱楚強,張良勸劉邦處處退讓,以柔制剛,不但避開了鴻門之宴的生命危險,而且取得了漢中、巴蜀之地。接著,又火燒棧道,使項羽疏於防範、屢屢上當。劉邦轉弱為強,終於以布衣取得天下。張良的高明謀略,據說來自黃石老人所授的三略。三略並不是一味只講以弱制強,而強調剛柔強弱都要得當,做到「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所以,不柔不剛,剛柔並濟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點,才是運用剛柔的最佳狀態。       

       陰陽之理、剛柔之術、張弛之道對我們的現實人生頗具指導意義。陰陽協調、風雨調順、萬物各得其所、萬事各得其宜是一種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規律的理想狀態。陰陽互補、協調運行,人才能健康,社會才能穩定,大自然才能和諧,做事才能順利,做人才能安樂。
天人和諧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如何才能展現出人在天地間的固有價值呢?如何才能求得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相處與和諧發展呢?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思考的人生問題。陰陽之道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人不但要利用、改造自然,更重要的是適應、協調自然,從而達到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目的。這是陰陽之道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意義所在。

       陰陽作為權術,在敵我對壘和鬥爭中則是克敵致勝的智慧和法寶,但它絕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謂「上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談感情還是談生意、求合作,都應該以真誠為最高前提,而不能做「陰陽雙面人」甚至陽奉陰違,否則,就可能失去朋友、真情、信譽、合作和發展的機會。總之,善於玩弄陰陽之術只是一種應對敵人的策略和手段,用之不當,則會適得其反。
       剛柔之術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武器。剛,是一個人剛直不阿、堅守自我立場、把持自我原則,即為「方」,但一味的剛,則難免變成脆,脆,則易斷,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則的前提下,在細枝末節和一些技巧上適時、適度地讓步、彎曲,以達到雙方滿意、不失和氣的雙贏狀態,即為「圓」,但一味的柔,則難免變成軟,軟則弱,易受人欺,所以亦不足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剛柔並濟、外圓內方,才能順利而快捷地達到目標,走向成功。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張弛有度。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兼顧嚴肅和活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瀟灑自如。一味的張,就會讓自己繃得過緊,往往會導致自己失去彈性和張力;一味的弛,往往會讓自己變得鬆垮、懶散,失去進取心和鬥志,進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成功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失敗的時候不要灰心絕望、萎靡不振,只要堅持就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個平衡,包括有度的工作和生活。

        馬英九2008選總統時正逢人民厭惡陳水扁之無所不貪、撕裂族群及敗紀亂綱,馬挾750萬票之高人氣當選總統,本可成就一番大事業,立千秋萬世之偉業,惜馬溫文有禮,談話無煽情,行事不示強,乃鬼谷子大師口中之敗柔,何謂敗柔,柔者陰也,輔之以權謀,示敵強硬,始可成事。單純的柔和、軟弱,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至失敗;馬無權謀,一昧柔弱遂為人所欺,自救尚力有未逮如何救國?此乃不知捭闔術也!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236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