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地震與核電廠安全
2024/04/03 11:10:17瀏覽668|回應0|推薦28

大地震與核電廠安全

 

一、台灣的地震特性與核四廠安全 

      4月3日上午7點58分,台灣東部外海發生規模7.2有感地震,地震深度15公里,最大震度在花蓮6級,地震搖晃劇烈造成民眾驚恐。據中央氣象署發布的消息,地震規模7.2強震但中國地震網測定為7.3級。核安會表示,核一、二、三廠地震儀均動作,圍阻體底層地震儀測得最大加速度值分別為0.0281g、0.0338g、0.0125g,均遠低於核一、二、三廠建廠設計之安全停機地震值0.3g、0.4g、0.4g(g為地球重力加速度單位)地震是很難預測的天災,但是仍可依據以往發生的地震紀錄作一科學統計分析,核能電廠在早期選址時就避開地震熱區選擇台灣南北兩端安全地區,依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實際偵測得到從1900年到目前一百多年來台灣地震的分佈圖,明顯可看出台灣地震發生地點主要分布在南投中央山脈及花蓮外海,這些地區受到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較易產生地震。特別要提出的是台灣南北兩端四座核能電廠所在地一百多年來並無地震震央發生,因此目前台灣各核能電廠的選址是相當正確。2013年10月31日晚間20:02,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3強烈有感地震,台電公司表示核一、二、三廠系統運作均正常未受影響,各核能電廠都建於堅固岩盤上,這次規模6.3的大地震,核一及核二廠震度分別只有0.0074g及0.0059g,除了弱震儀警報動作,以及位於控制室人員有輕微感受到地震外,所有設備系統運作正常。至於核三廠及核四廠,弱震儀都未達動作點,控制室人員也未感受到或僅感受輕微地震。據指出。台電表示,堅固的地盤可大幅減低地震的危害,如真遇有大地震,核能廠也有自動急停的設計,可確保安全。 

    該次花蓮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4顆原子彈。地震規模6.3,深度19公里,震央位在花蓮瑞穗附近,震央附近最大震度六級,地震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球板塊的擠壓與斷層釋放能量產生,台灣東部恰好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故其地震活動甚為頻繁,但因其多發生在外海,所以造成的災害相對地較小。根據聯合報所載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吳逸民認為此次的地震就發生於花東縱谷下方,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在花東縱谷下方,就有一個縱谷斷層系統,此次的地震就跟此一斷層系統有關。4月3日的7.2級地震,大陸及日本都有感,日本南部沖繩島、宮古島和八重山島的居民被告知盡可能遠離沿海地區。據NHK報導,宮古島和八重山的海浪將高達3米。 

二、台灣與日本地質對地震影響的差異性 

(一)擠壓版塊的不同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自1990年以來,全球每年發生7~7.9級地震18次,8級以上的地震1次。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和81%的大型地震都發生在4萬公里長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這是受到地球板塊的擠壓結果,板塊邊界是地震與火山活動的多發地帶。日本群島恰好位於歐亞板塊、菲律濱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地帶,多個板塊的擠壓使得這裏地震頻繁,地殼運動非常活躍。據統計全世界五分之一的6級以上地震發生在日本群島及週邊地區。台灣僅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版塊兩個板塊交界處,顯然較日本所受的板塊壓力小,地震當然也較日本少,當然核電廠也較安全。

(二)日本海岸與台灣海岸海底地形差異

   雖然台灣亦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不過和日本不同,台灣很少有海嘯侵襲,本世紀雖發生過不少規模6以上的地震,但大部分均未造成海嘯,即使有海嘯形成,波高也很小,主要原因是海嘯多來自太平洋的海底地震,會從台灣東部靠近,而在台灣東部的海底,海底深達數千公尺,,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處,海底地形非常陡峭,造成台灣東部海岸地形成峭壁,容易使波浪受到折射而遠離,不利海嘯成形,從太平洋傳來的波浪受到阻擋易折射出海,不易沿海岸上溯,不利海嘯能量堆積,對台灣影響較小。反觀日本面臨太平洋地區地勢平坦多港灣,海嘯會逆流而上。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海底地震)台灣僅觀測到10公分潮差,而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對於台灣也沒有造成重大災害。

(三)日本缺少島鏈的保護

    太平洋上有兩個島鏈,第一島鏈沿日本向西南方,經琉球群島、台灣、菲律濱群島及加里曼丹島與歐亞大陸隔海相望,仿彿海上的一層籬笆故俗稱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沿日本本州向南,經伊豆群島、小笠原諸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帕勞群島等延至塞班島,這條島鏈上的島嶼面積較小,彷彿陸地綴向大海的細碎項鏈稱為第二島鏈。這兩條島鏈在日本群島之北,島鍊合二為一,沿俄羅斯的千島群島可延伸至堪察加半島。島鍊的存在可破壞海嘯的前進,具有保護的屏障作用。

(四)台灣附近海溝走向與本島垂直,日本附近海溝走向則與本島平行,如產生海嘯,對台灣的衝擊也遠小於日本與海岸線平行的大海溝也是形成大海嘯的條件,日本附近海溝走向與本島平行,台灣附近的海溝走向則與本島垂直,如果產生海嘯,對台灣的衝擊也遠小於日本。 

三、核能電廠的地震安全  

     依據聯合報報導台大海洋所副教授宋國士的說明,四個核能廠確實都在所謂的斷層帶上:核一廠在金山斷層的下盤,核二廠在金山斷層的上盤或崁腳斷層的下盤,核三廠正經過恆春斷層的破裂帶,核四廠位在仿腳斷層的下盤位置。但到底這些核能廠是否位於危險地震帶上,就要有極強的科學證據佐證。因為在台灣島上,造山運動的結果使地表出現密集的斷層帶,但斷層活動如火山活動,也會因年老而死亡。過去要證明斷層是否已死或還會活動,除非在過去一百年來人類歷史有明確記載才能確認,加上陸地調查地表痕跡受人為活動和風雨影響,幾乎無法做活動斷層的確認。因此宋教授在台灣地震中心的支持下,過去約十年的研究計畫中,利用聲納對沿岸海床做斷層探勘,結論是發現在島上的活斷層很少向外海延伸超過廿公里,且越往島的南北端(如核能廠的區域),其活動的證據越薄弱。在海床上很容易找到一些斷層的破裂帶,但是否能證明它們是和陸地斷層相連,或是否近期曾經活動,並未有任何具體的證據。依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測得從1900年到目前一百多年來台灣地震的分佈圖,明顯可看出台灣地震主要分布在南投中央山脈及花蓮外海,台灣南北兩端四座核能電廠所在地並無地震發生,因此核能電廠的選址是相當正確。

四、由日本伊方及大飯核電廠處於斷層帶仍重啟討論安全   

     反核人士拿斷層來恐嚇不知情的民眾已經二十餘年,不只核四廠,核一、二、三廠都曾被用斷層理由修理過,這些資料很多,但事實上核一、二、三廠這幾十年來都運轉得很安全,根本不受斷層影響,斷層的理論複雜可以唬人,連學者也不易懂何況一般民眾?但日本與台灣都處於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日本受到四個板塊擠壓而台灣僅受到二個板塊擠壓,日本地震發生頻率遠比台灣高,我們拿日本的例子來說明較易讓民眾了解,民進黨政府又很崇拜日本,應當不致懷疑日本專家及政府的判斷。日本是福島核事故發生國,福島事故發生後日本並沒亡國,還重啟了13座核電機組,以日本受核災影響民眾及範圍都很大情形來看,日本想要重啟核電廠一錠很多阻力並且要受到嚴格的審查,台灣人有比日本人聰明嗎?我們看一下日本狀況,日本四國電力公司伊方核電廠北方約 8 公里處,有日本最大規模的活斷層「中央構造線斷層帶」,經審查安全仍然啟動,大飯核電廠也是在斷層上經評估安全後啟動。日本火山及斷層多為何日本還要發展核電?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國家生存,台灣與日本同樣無自產能源也需要核電,核四廠當初選址也是經仔細評估不受地震影響的。 

   位於日本愛媛縣伊方町的伊方核電廠為四國電力公司唯一的核電廠,1994年啟用,為壓水式輕水爐,伊方核電廠3號機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停止運轉。民眾認為阿蘇火山及斷層對伊方電廠有影響,日本核能規制委員會專家則認為,從阿蘇火山萬年爆發週期來看,核電廠運轉至多運轉幾十年而已,不至於會在核電廠運轉期間發生大爆發,而且伊方核電廠的廠址也沒有出現過去阿蘇火山。另外伊方核電廠鄰近日本國內最大的活斷層帶「中央構造線斷層帶」,經過嚴格審查仍可啟動,並不是一聽到斷層就判其死刑。而關西電力公司位於日本福井縣的大飯核電廠是福島核災後,日本地方政府同意重啓運轉的第5座核電廠。該廠曾於2012年被推測位於斷層上,東京東洋大學構造地形學教授渡邊滿久指出,「經過判斷,大飯核能發電廠廠區的確蓋在活斷層上。」他判斷,核電廠底下的F-6斷層於12、13萬年前曾經活動過。不過,大飯核電廠經詳細評估審查後通過新安全標準並重啟。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8046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