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站在制高點觀察香港「占中」事件
2014/10/03 22:41:02瀏覽262|回應0|推薦9

 

一、前言

香港占中行動延燒,氛圍所及,台灣不少人聲援香港示威羣眾,仇中的民進黨更是興奮無比逼著台灣政府表態支持占中,馬英九迫於無奈發出支持占中的聲明,馬政府忘記了差點被太陽花學運顛覆的慘痛教訓,很多人認為香港人民追求民主,台灣人應該基於這樣的理解與同情,給予港人支持。但這是被表像矇騙,看事情要從制高點來看,目前世界上有兩個制高點,一是美國另一是中國,大多數台灣人都是從美國觀點來看香港占中事件,批判北京政府不對,一國兩制不好,但是若從中國角度看,1997年中國從英國手中取回香港極易實施一國一制的完全統治香港,為何要實施一國兩制,主要是台灣問題考量。

香港中評社報導稱反對派組織推動的“占領中環”行動不僅給香港社會造成動蕩和經濟損失,更引發衝突損傷。“占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承認”局面失控,另一名發起人陳健民則指占領行動已不再屬於任何組織,同為“占中三子”之一的朱耀明則帶領民眾高叫“撤回方案、重啟政改”口號,揚言政府一日不滿足訴求就永不撤退。三位始作俑者的言論串聯起來分析得到結論:(1)局面已失控難以預見未來發展(2)占領行動不再屬於任何組織(3)不達目的勢不罷休,可感受到他們可能會不負責任地進一步加強衝突強度。明顯地中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决定,給外國勢力代言人成功奪取香港治理權,設置了難以逾越的門檻,於是迅速引起某些外國勢力的恐慌。激進派之所以不顧多數港人的反對,迫不及待地推動“占中”行動,其實是政治危機感的表現。正因如此,幕后外國勢力和前台組織者採取了孤注一擲的動員方式,力圖通過誤導民眾參與大規模事件,迅速影響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企圖迅速催生反對派左右香港治權的政治生態。台灣有台獨及媚日皇民,香港也有港獨及媚英奴才(圖1,圖2),這些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當然希望擺脫中國重回英國懷抱,另外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蹶起,香港鬧事讓中國大陸進退失據是美國所樂見的。

若接受中國人大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辦法,就意味著他們多年扶持的反對勢力將無緣特區行政長官的問鼎,這將使外國勢力費心費力及費錢支持扶植香港反對派試圖控制香港的多年努力落空。其次,由於香港主流社會期盼繁榮穩定,也希望民主發展能够循序漸進,如果由反對派在立法會出面否决政改方案,就會令香港大部分市民失望,將嚴重壓縮香港反對派的生存空間,這也是令外國勢力及其支持的香港反對派焦慮恐慌的原因。因此可看出此次看似突然發動的“占中”行動,實際是經仔細籌劃的。因此,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對外國勢力支持下的反對派竭力升高衝突保持高度警戒。

 

圖1  扛著英國旗幟的港獨

圖2  媚英的港獨

二、占中的影響

香港《商報》發表文章指出,“占中”發展至今,已經破壞了香港核心地區的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正常運作,市民日常生活受到重大影響,損害了香港的國際聲譽。香港媒體指出,“占中”已嚴重影響經濟,拖累了香港競爭力力。《星島日報》頭版顯示中國大陸國慶當天尖沙咀的多家沿街商店關門停業。單日香港入境人數較去年少三萬人次,日韓旅遊團也出現退團情况,全香港酒店每天損失近億港元。《南華早報》報導銅鑼灣地區許多商店關門停業,預測今年“十一”黄金週來港的大陸遊客將減少。报道说,“。《東方日報》報導“占中”對香港經濟及民生影響愈來愈深。房地產代理直言,房價將下跌3%至5%,若社會情況失控,香港房價可能崩盤。香港商會評估損失至少400億港元,929港股恒生指數大幅低開278點后跌幅擴大,全天暴跌1.9%,收於23229點(圖3 )。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惠譽信用評級主管說,如果“占中”長期持續將對香港的國際信用評級產生負面作用。 

圖3      占中抗爭造成香港恆生指數直直落

三、中國大陸是香港的未來而非敵人

席捲香港的『占中』混亂比表面看起來要複雜得多,此次“占中”係針對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普選方案,香港民主活動人士宣稱,按照該方案,香港可能會選出其不想要的候選人。但是自從鴉片戰爭後,香港被迫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1997年回歸中國。在155年間,香港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英統治香港期間,28名港督均由英國政府任命,香港甚至連形式上的民主都没享受過,它是被6000英里以外的英國所統治的。任何形式的民主觀念首先都是由中國中央政府引入的,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區基本法通過,規定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該法同時說明候選人由提名委員会提名。此提議在中國人的富有高度創新性下產生——對西方人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將保持其原有的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香港與中國其他地區固然制度不同,但中國政府同樣對香港行使主權。西方一直接受“一國一制”的原則,但中國更大程度上是一個“文明國家”,而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歷史上,如果無靈活性存在的話,中國如此巨大的國家是不可能維持長期統一的。中國這種“一種文明,多種体系”的觀點是在其非常與眾不同的歷史中形成的。

  中國接管香港主權17年來,不論反對者說什麼,它都恪守著“一國兩制”的方針。按照規定,香港的法律体系依然以英美普通法為基礎,公民享有完全的遊行示威權,香港發展迅猛,它同中國大陸的關係實際上也發展得很迅速。而目前出現的不安源於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一部分香港民眾漸漸感到失落而情緒混亂。主權移交前的二十年是香港的黄金時代,造就此鼎盛時期的不僅是英國人,還有中國人。1978年,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中國發展迅速。然而,改革之初的中國社會依然不够開放。香港就成了受益者——它成為中國對外發展的口岸,因此吸引了眾多想要打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和銀行。可以說香港因中國大陸而變得富有。這也滋生出了一種狂妄自大傲慢無禮的思想態度。香港人當時的生活水平比大陸人高出很多,因此他们瞧不起大陸人,覺得大陸人都是貧窮無知、愚昧粗魯的農民。某種程度上,香港人更願意被當做是西方人,而非中國大陸人,但這並不是因為(英國人從來不曾給過的)所謂民主,而僅僅因為那種身份上是財富和地位的體現。

  1997年以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經濟成倍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現今要想進入中國市場的話,可直接去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都市,不一定要去香港,所以香港已失去了其作為中國門户的地位。過去,香港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如今漸漸被上海取代。香港曾是中國最大的港口,直到最近,上海和深圳都已經超過它名列前茅了,就連廣州也很快趕上來。二十年前,西方人接待的大多是香港遊客,如今,大陸遊客占了絕大多數,其中許多人甚至比大多數香港人富有。另外,越來越多的大陸人移居香港,而這也引起了港人的憤恨。如果說開放初期的中國需要香港的話,現在看來已是今非昔比。反倒是没有了中國大陸的香港可能会有大麻煩。許多香港人很難接受新的事實,他們正經歷著某种身份上的認知危機,害怕被人取代。他們知道將來的發展注定離不開中國大陸,但是要接受現實不那麼容易。然而他們没有選擇:中國大陸才是香港的未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783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