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政界論文抄襲將影響國力
2022/12/03 17:04:11瀏覽921|回應0|推薦28

台灣政界論文抄襲將影響國力

 

一、台灣政界帶頭抄襲論文敗壞學術研究將導致國力衰弱   

   最近,論文抄襲已成為民進黨政界的名片,繼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被台大認定論文抄襲撤銷碩士學位後,桃園市長鄭文燦昨也被設定碩士論文涉嫌抄襲被撤銷學位,而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參選基隆市長落敗也被檢舉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其實,台灣很早就有論文抄襲案例,只是政治人物涉論文抄襲更證明台灣學術界道德淪喪,政治黑手影響學術研究,怪不得自由時報報導,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大學是台灣唯一排名在世界200名內的大學,但已由去年的113名大幅退步至187名應該檢討改進,台大學風敗壞與論文抄襲不無關聯。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大學在全球的排名不斷上升,而美國大學地位卻在下降。根據英國教育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的世界大學排名數據,中國進入前100名的中國大學數量從2所增至10所,增加五倍。國際科學計量學雜誌稱,中國在高效率的科研成果上超過了美國。同時在被引用科學論文中所佔的百分比,中國也超過了美國和歐洲。 

   據澎博社報導,中國五大雙碳科技的專利數量均達到世界第一,其中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的中國專利量已達到全球的75,智慧電網的專利量超過全球的70%,中國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迅速提升。根據日本「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研究所的最新報告顯示,繼前兩年中國在論文總數及被引用次數排名前10%的高質量科學論文篇數先後超過美國從而躍居全球首位後,今年中國又有一項超美:在被引用次數排名前1%的“頂尖論文”篇數上也首次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報導指出,從數量上到質量上,這意味著在有關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論文的全部三項關鍵代表性指標中,中國實現全部領先,而一個國家如果在學術研究上佔據優勢也會影響產業的競爭力。通過戰略性地投入人力和資金,中國正朝著到2050年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科技強國目標邁進。 

二、學術研究影響國力強弱 

   根據世界著名期刊「SCIENCE」報導,中國的研究在數量及質量上都有增長,且中國在專利申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據亞洲時報報導,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國會作證時承認,美國在高科技創新領域的主導地位現在受到挑戰。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世界強國,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北京對高科技創新方面的持續投資。報導稱,無論是在人工智能還是空間技術領域,中國正在迅速成為高科技發展的主導力量。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報告稱,2020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增長16.1%,以68720件穩居世界第一,第二名是美國。自1978年世界知識產權《專利合作條約》運行以來,美國一直蟬聯榜首。2019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路透社評論稱,專利擁有權已經被廣泛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標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調查也顯示,在2016年至2018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數量,中國超過了美國名世界第一。台灣學術研究風氣不佳,學位變成只是空洞的文憑,抄襲論文更鼓勵學生投機不腳踏實地研究,因此與中國大陸相比,台灣科技普遍落後。未來中國將攀升至世界中心舞台,外媒預測在 2030年左右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50年,中國的人均GDP會爆發式增長僅次於美國。更重要的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將超過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創新就是把知識變為金錢,以市場為舞台,“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 

   近年來,隨著中國注重科技研究創新,海外媒體對中國科技能力關注度不斷提升。據彭博社報導,過去4個季度,每個季度增長最快的20家芯片公司中,平均有19家來自中國大陸。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芯片製造和設計企業的總銷售額躍升18%。俄羅斯自由媒體網報導稱,飛機製造業被視為一個國家技術和工業發展水平的頂峰,今年5月,中國大型客機C919量產型首飛成功。中國走在世界前列的高科技領域還包括太空科技、量子計算、射電望遠鏡、5G-6G通信網絡、人工智能等。美國《紐約時報》稱,幾十年來,美國技術一直主導著超級計算機領域,但中國現已成為一股主導力量。如今,在最新的超算500強排名中,中國占到137台,美國則有126台。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正依靠迅速增長的國內市場發展壯大,如今,正向海外拓展。美國《國會山》網站報導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計劃開展空間太陽能發電技術實驗,可能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顛覆者。中國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已經建成了一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地面驗證系統。這一驗證系統突破並驗證了高效率聚光與光電轉換、微波轉換、微波發射與波形優化、微波波束指向測量與控制、微波接收與整流等多項關鍵技術。中國如果成功實現空間太陽能發電,將獲得眾多優勢。 

三、台灣需重振學術研究風氣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動力,是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台灣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增強創新能力,放眼未來,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對於經濟增長來說,科技創新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升供給能力和潛在增長率。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技術革新,帶來了資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並催生了新的經濟形態。台灣需要從戰略部署、戰略任務、戰略保障等方面,全面謀劃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要建設台灣成世界科技強國。歷史告訴我們,創新強則國運昌,創新弱則國運殆。世界經濟發展已進入新狀態,傳統發展動力不斷減弱,創新驅動發展已具備發力加速的基礎,臺灣許多產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創新機制亟待建立。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和優勢,要在新常態下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增長新動能,就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是全方位的,大學及研究所應杜絕論文抄襲之風鼓勵創新研究,實現創新驅動是一種文化變革,搞創新首先要搞科技創新,創新驅動是長期艱巨的探索過程,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作為基礎,高效的體系提供支撐,適宜的環境給予滋養,就難以行穩致遠、實現質的飛躍。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台灣應重視學術研究讓創新成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才能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新路徑,為全面建成創新型國家。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776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