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領導人的前瞻性及視野差距
2022/08/14 18:04:56瀏覽671|回應0|推薦22

兩岸領導人的前瞻性及視野差距

 

一、人類歷史走向及世界格局

   

       中國大陸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世界前端,在開拓太空發展方面,登陸月球及火星技術與美國並駕齊驅,建立太空站發射各種衛星都是亞洲之光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北斗導航及載人航天都擴大人類的視野, 5G、6G的前端通訊,量子計算機及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都遙遙領先,在基礎建設方面,高鐵超過四萬公里,各種新式橋梁令人目不暇給,這些科技創新及國家建設藍圖都需國家領導者運籌帷幄,若無前瞻視野是很難做到的。台灣近20年都只關心選舉,只關心選票及如何掌控台灣小島的政權,對於世界的走向及歷史的脈動漠不關心,諂媚日本及美國不以為恥,缺乏大國子民的氣魄,只圖苟安,令人遺憾。

 

二、一帶一路的成功與新南向的失敗

       近代中國最偉大的政策就是一帶一路,不僅讓中國重回漢唐盛世,且讓中國大陸經濟脫胎換骨,將中國的過剩製造能力及基建能力輸往落後國家,同時增強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美國近日推出美國版的一帶一路東施效顰來對抗中國就說明了一帶一路的影響鉅大。2014年北京APEC會議中,中國主席習近平提出雄才大略的「一帶一路」戰略重構歐亞政經板塊的新風貌。一帶一路構建世界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涵蓋44億人口,生產毛額規模21兆美元,分別占世界人口的63%和世界經濟總量的29%。「一帶一路」戰略係以陸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貫穿歐亞大陸。中國發展新絲路以高鐵橫貫歐亞,以陸權對抗歐美海權實現中國復興,以高鐵、核電、光纖網絡等基礎建設拓展佈局。絲綢之路構想是習近平的個人發明,也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外交方向,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有助於中國擴大工業產品的原材料供應和銷售市場,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提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且會擴大中國與歐亞非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加強各大洲之間政治、文化和精神層面的交流,為國際經貿發展、政治與文化交流,以及國際局勢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在李登輝執政時就提出害慘台商的南進政策,滿腔熱血赴東南亞打拼的臺商賠得很慘!在越南的排華暴力中,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台灣企業。臺企聯會長王屏生表示,南向政策已經失敗過,又來一個“新南向”毫無意義。陳水扁執政時要求臺商要致力於東南亞投資,事實上大陸市場才是台灣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台灣最大競爭對手南韓大舉進軍中國大陸佔領市場,僅僅十幾年光景,亞洲四小龍前兩名已換作南韓和新加坡了。東協早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再加上最大經貿協定RCEP開始運作,若台灣不改善兩岸關係,不能融入國際自由經貿組織如RCEP或CPTPP的話,台灣將被邊緣化,對外貿易也將喪失競爭力,經濟會很危險。蔡英文宣布“新南向政策”,表示鑑於東南亞與印度將成為強大經濟體,將致力於建立“多元、多面向的伙伴關係”。台灣與東南亞及印度均無外交關係,國際又很現實,蔡英文一廂情願要建立關係很難,目前關係是台灣雇用東南亞外勞、菲律濱槍殺我漁民、越南漁船進犯東沙、印尼槍擊我漁船都不是甚麼好關係。台灣無重工業,在基礎建設方面無法與中、日、韓競爭,傳統工業如紡織業已被東南亞取代,台灣許多產品與東協是處於相互競爭,能從東南亞國家賺的錢很有限。東南亞語言文化不同、基本建設落後、政治混亂,投資風險極大,中國大陸與台灣同文同種是最佳市場。

三、改善氣候變遷之視野

      西方歐美國家很重視抑減溫室效應及氣候變遷改善問題,習近平很早就看到減少碳排放的重要,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如今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量都居世界第一,且太陽能板及風機設備都自己研製,且成為世界綠能發電設備主要供應國。德國世界報稱中國在綠色技術的研究和專利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能在氣候保護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且經濟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受益。中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突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裝機均超3億千瓦,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都是世界第一。全國抽水蓄能電站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479萬千瓦,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新增電能替代電量大約1700億千瓦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預計250萬台左右,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美國彭博社稱中國可以提前至少5年實現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中國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大幅增加電力容量,以確保能源安全,同時繼續實現長期氣候目標。中國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30億千瓦,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開發水電,到2025年,常規水電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左右;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中國大陸有豐富的水力發電又大力發展核電有利於達成碳中和目標。

    由於台灣蔡政府堅持廢核政策,天然氣與燃煤發電佔比超過80%,根本無法達成碳中和目標,勢必受到國際制裁。而且台灣缺電斷電危機升高,離岸風電依靠外國技術,電價成本過高,影響經濟發展。

四、新能源汽車

    台灣的空氣污染相當嚴重,環保署將問題指向機車,其實世界各國早就在發展電動車取代燃油汽車,具報導,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導,電動汽車讓中國加速崛起為汽車出口大國,隨著汽車市場逐漸電動化,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規模化快速發展下,恐顛覆全球製造業結構。蔡政府搞的輕軌建設根本不是前瞻性政策,中國大陸建立強大的電動汽車工業爭取全世界市場才是前瞻性政策。電動車是由電池供應電能讓車輛前進,電動車被視為「綠能」的主因在於電動機轉換成動能的效率平均高達80%而市售汽車的內燃機約不到 20%,氫氣車使用氫燃料電池透過氫與氧的化學反應產生電能與水,再以電能驅動車輛。由於最終車輛本身只會排放水,而非會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也被認為是綠能車的另一選項。中國發展磷酸鐵鋰電池可降低電動車成本,一方面可降低排放二氧化碳,一方面也可發展汽車工業。台灣沒有發展電動車工業也沒有強制替換燃油汽車。 

五、核能發電 

      中國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稱截至2022年6月,中國在運核電機組54台,在建核電機組23台,在運在建核電機組數為全球第二。中國不斷推進核電建設的原因有四:一是核電是清潔低碳能源,與燃煤發電相比,每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等效減排二氧化碳600萬噸以上,碳減排效益顯著,核電可以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較大規模的替代燃煤發電以及燃煤供暖、供汽、製冷等綜合利用;二是核電有助於保障能源供應安全,鈾燃料能量密度大,易於大規模長期儲存;三是核電適於作基載電源並具有一定的負荷跟踪能力,可以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大規模消納提供有效支撐,同時,核電還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轉動慣量水平和阻尼能力,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效支撐。四是發展核電是當前穩經濟特殊時期最有效的投資拉動措施之一。核能是高科技戰略性產業,發展核電不僅可以有效增加綠色低碳能源供應,也可以帶動高科技裝備製造業發展。總之,中國戰略性地確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方針,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保障國家能源及電力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核電是改善氣候變遷的重要戰略選擇。台灣廢核自斷核能科技研發道路,無法達成碳中和,且電價上漲,缺電危機增高。 

六、兩岸領導人的軍事素養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97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有理工背景及科技觀念,近幾年來,中共解放軍已經現代化、科技化,各式新型武器都能研製,軍事力量已直逼美國,國家領導人的軍事素養對建軍及強軍至關重要。根據美國軍事觀察報導,席習近平在長春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的學生發表講話時,特別呼籲武裝部隊加快無人機戰的研究和訓練。習說: “無人機正在深刻改變戰爭的場景,有必要加強無人機戰鬥研究,教育和培訓,並加快對無人機飛行員和指揮官的培訓。”,習認為當前中國正在成為無人機領域的世界領導者。中國部署的戰鬥無人機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其中包括隱身無人機如“利劍”系列無人轟炸機和WZ-8高超音速監視無人機,兩者均在解放軍閱兵中出現。兩岸關係在蔡英文執政後趨向惡化,武統戰爭的風險也慢慢升高,解放軍近來頻繁派機入侵騷擾台灣空域就是一個警示。無人機成本低廉,不論是對台灣騷擾或作戰都具有龐大數量的優勢,可以快速消耗國軍的防空飛彈奪取制空權。蔡英文總統是學法律出身,與軍方沒有淵源,對於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可能認知不足。蔡出席2019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台灣無人飛行載具展開幕典禮時表示,政府也透過制定及修改相關法規,讓無人機的發展更加順利。但是無人機的研發是要靠軍費不是靠改法規。

    蔡政府花幾千億買美國F16V非隱形飛機,其實也無法抗衡中國大陸的隱形機殲20,美國不肯賣先進的F-35隱形戰機給台灣,高齡的F-16及幻象2000戰機還未打戰就常自己摔毀,平白損失了許多優秀飛行員,靠美國的老舊武器不但無法保家衛國,還傻傻的作美國提款機,蔡政府的自製潛艇太貴,其作戰性能又無把握,花幾千億拼湊雜牌潛艦還不如學中國大陸發展無人機及AI人工智慧武器,一方面增強自主的國防工業,一方面也符何時代潮流,甚至可外銷獲利。台灣雖無法仿製全球鷹等級的偵察機,但只要無人機工業建立,技術可慢慢建立,重要的研發重於購置。國防部應好好學習對岸研製武器的作法,減少向美軍購,多投資自我知識產權的武器開發及外銷創匯。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7684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