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有望在2030年之前超過美國的核電
2020/11/27 21:54:55瀏覽888|回應0|推薦23

中國有望在2030年之前超過美國的核電

一、華龍一號反應堆並網發電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第一台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核電機組,已並網發電。根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CNNC)的訊息,中國大陸福建省福清市的福清核電廠五號機組於11月27日凌晨並網聯發電,這是中國自行開發的第三代反應堆設計,中核集團下屬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浩表示,該機組運行良好,技術性能達到設計要求。該核電機組啟用將有助於提高中國核電行業的競爭力,優化該國的電力結構,並促進該國的綠色和低碳發展。中核集團與中國通用核電集團共同設計了華龍一號反應堆,該反應堆於2014年通過了國家專家組的檢查。CNNC稱,該反應堆及其所有核心組件均由國內生產,設計壽命為60年,並符合世界上最嚴格的安全標準。

    中國大陸的“十四五”規劃中,有個重要項目是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綠色能源發展。抑減溫室效應已是國際社會共識,氣候變化是21世紀人類生存危機最大的全球性議題。在過去20年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中的80%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在最近的聯大會議上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預示未來十年中國政府將大大加強對環境污染和碳排放的管理。未來環境管理的重點之一是以價格手段降低碳排放,過去十多年建立的碳交易機制有望正規化並得到切實加強。在中國發展核電減低二氧化碳排放之時,台灣還在廢核增加火力發電,不但違反巴黎抑減碳排放協定,也可能受到國際經濟制裁。

二、中國抓住了全球反應堆建設的先機

 

    根據亞洲日經報導,中國有望在2030年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核能發電國家,這顯示即使日本和西方國家在建設新核電廠政策的猶豫不決,中國仍大力發展減碳能源。根據世界核能運轉協會的數據,截至4月份,中國的核電總產能(包括在建和規劃中的反應堆)達到108,700兆瓦,超過了美國的105,120兆瓦。這種趨勢反映了儘管美國,歐洲和日本因公眾擔憂福島事故而遲滯核電建設,但新興國家卻對核電發展熱情,這包括印尼和菲律賓,中國和俄羅斯已成為主要核電供應商。日本原子工業論壇高級專家中杉秀夫說,中國僅在三十年前才使第一座核電站投入在線,但“就技術水平而言,它已經趕上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站。”美國在核電運轉容量方面仍然領先,約98,000兆瓦。法國緊隨其後,為62,000兆瓦,中國排在第三,為45,000兆瓦。但是,中國正在興建11座新反應堆,而在規劃階段則有40座以上。

 

    中國國家核能公司於8月初開始從江蘇省田灣核電站的第5號反應堆輸送電力,這是中國第48座反應堆投入運轉。福島核災難後,日本對核電廠實施了嚴格的規定,並轉移至報廢的老化設施。在2011年事故發生之前可運行的50多個反應堆中,有24座已計劃退役。一些新能力的計劃仍然存在,但沒有向前推進。相比之下,中國自災難以來已經啟動了約30座新反應堆。俄羅斯和印度的核電站處於計劃階段或正在建設中,這將使核電站的產能翻番。這三個國家正在開發下一代核技術,並且正在研究中的研究堆和原型裝置過多。北京在迅速發展國內核電的同時,正在向面臨電力短缺的發展中國家銷售核電設備。在巴基斯坦有4座中國製造的反應堆,在土耳其和其他地方計劃有10座。自2010年以來,全球上線的所有新反應堆中,有70%以上是中國或俄羅斯建造的。 

三、政治掛帥不缺電才怪

    核四廠廢棄不但浪費公帑3000億也讓台灣缺電陰影揮之不去,事實上中國大陸已有48座核電機組在運轉,對岸的福建電力規劃有四座核電廠共24座核電機組,電多到用不完台灣因廢核而缺電,因缺電而經濟萎縮。核一廠不延役卻停役,核二廠若不趕快辦理延役,很快也會因執照到期而停止發電,造成電力吃緊,而深澳燃煤電廠因空氣污染問題又停建,無電源來彌補台灣北部發電缺口。即使以核養綠公投通過,蔡政府仍堅持非核家園,造成缺電不歸路。如今的電力緊張,已到了連反對重啟核一、核二機組的民進黨立委都吃驚的地步。政務委員張景森坦承,民進黨把「2025非核家園」入法,執政後卻發生「衝過頭」,核電廠還沒除役,因大修發生瑕疵,反核的聲音就說要把它幹掉,不准它再用,這不是理性的作法。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民意反彈太大,相對困難。加上政府希望提高燃氣發電達五成,有如天方夜譚,更遑論進度落後的綠電,「台灣會不會回到過去分區停電的日子呢?」他擔心地反問。

    由於便宜的燃煤及核電不用,再生能源又高價訂約,電價勢必非漲不可,目前政府進行的是「躁進」的能源轉型,不考量現實情況、不務實面對問題,才造成現在的困境。電費暴增是政府的責任及民眾的痛苦,將來民眾不僅要面對缺電危機,按照新政府的能源規劃,未來的電價應該非漲不可。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5396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