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3 15:47:37瀏覽682|回應4|推薦29 | |
一、中國大陸市場各國搶破頭 依據以色列外交事務網 中國人對迅猛發展的國家充滿信心,當地建築工程周末也不停工。走過的中國各地,有著和煦陽光般的安詳氛圍,北京、上海、廣州街頭,高檔化妝品專櫃近年來一家一家地開,捨得花大錢買化妝品裝扮自己的大陸女性,始終不缺。媒體報導Sephora中國區市場副總裁周海茵表示,2012年,大陸彩妝市場的總營業額,已經超過人民幣300億元(新台幣約1460億元)。10年來,不論名牌化妝品,還是名牌服飾、皮包、女鞋,幾乎如潮水般地搶進大陸,專賣店一家家地開,發表會一場場地辦。台灣的金融業最能體會大陸內需及金融市場成長,而台灣卻只能望而興嘆的不是滋味。10年過去,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更已躋身全球前10大銀行,早已不將台資銀行放在眼裡。如果,當時政府開放台資銀行入股四大行,或是直接登陸設分行,「現在早就賺翻了」。學運時雞排妹說她不要賺中國人的錢實在無知,台灣的競爭力一直衰退,美國及日本市場節節敗退被南韓超越,最大的順差是來自中國大陸市場,不賺大陸錢年輕人恐怕難逃低薪夢魘! 二、 中國今年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美國自1872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此前很多經濟體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但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今年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圖1)。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計劃(ICP)最新發布的ICP2011報告涵蓋了全球199個經濟體,作為最權威的對貨幣在不同國家購買力的評估報告,ICP報告經常被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很多公共或私人機構採用。ICP研究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GDP占全球GDP的14.9%,美國的GDP占全球GDP的17.1%,由此中國GDP達到了美國GDP的87%。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1年到2014年期間,中國經濟規模將增長24%,而美國僅增長7.6%。據此,中國經濟規模有可能今年超越美國。ICP2011報告指出,購買力平價法是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被認可為比較經濟規模的最佳方法,比使用變動的匯率更為理想,因為匯率很少能反映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成本。用購買力平價法的ICP2011報告可以說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霸主已超過一個世紀,中國取代美國將是一個信號,顯示全球政治經濟中心由西方到東方的快速轉變。對廣大中國人來說,成為第一意味著粉碎了西方兩個世紀的羞辱,證明了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優於美歐的民主自由市場系統。而美國丢掉了第一的位置象征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下降。 圖1. 世界銀行的預測 三、執政黨要從前瞻性、宏觀性及務實性三方面與民眾溝通,說明服貿的重要性 (一) 前瞻性 由於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將其作為優先推動簽署經濟協議的對象,是為了跟其他國家競爭必須採取的經貿策略,而兩岸經濟協議就是「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整體戰略下的政策作為之一,是為了因應區域經濟整合的大趨勢,以及避免台灣在亞洲乃至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被邊緣化。如果中韓FTA它的簽署要快過我們的,不管是服貿或者是貨貿協定的話,那我覺得我們在中國,市場的一個市占率,可能會受到非常非常嚴重的一個威脅。台灣服貿爭議難解,將影響國際信用,讓台灣在國際經貿談判上添加更多變數。兩岸經濟協議簽署後,政府已持續積極與世界各國洽簽FTA,將藉兩岸經濟協議作為敲門磚,加速台灣與國際經濟接軌,帶領台灣經濟邁向世界市場,也讓各國更有積極意願與我們洽簽FTA。整體而言,兩岸經濟協議能夠加速台灣經濟與國際市場的連結,有助於將台灣打造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以塑造吸引外商來台及台商回台投資的經濟環境,才能實現發展台灣成為跨國企業的亞太區域營運中心,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的目標。 (二)宏觀性 服貿協議在台灣被說成十惡不赦,不只親中賣台還害人民失業沒飯吃,當然很多政客因政治私利,歪曲事實、製造騙人的懶人包誤導視聽才造成推波助瀾的反服貿風潮,民進黨已從太陽花學運攫取重大政治利益,應該誠實的面對經濟問題,把台灣搞垮只會加速大陸統一!以南韓為例,南韓的人均所得比台灣多四千美元,各項經濟指標均大勝台灣應足為台灣凱模,當台灣反對服貿時,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的第12個FTA刻正與加拿大談成。二相比較就知道民進黨在說謊,反服貿顯然是錯誤的方向。南韓的經濟發展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脫胎換骨,如浴火鳳凰般地迅速崛起。近幾年,台灣的經濟無論在進出口貿易、GDP產值及平均每人GDP、薪資水準均不及韓國。南韓2012年已躍升為全球第七個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元、總人口五千萬人的國家,正式成為「20-50俱樂部」的成員,其經濟發展的成就被喻為「漢江奇蹟再現」。目前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第四輪談判刻正進行。三國的GDP加總占全球GDP總量近百分之二十、人口規模為15億。一旦中日韓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僅其經濟規模將僅次於歐盟和北美。對台灣在大陸的出口貿易更形成巨大的威脅。屆時誰還把台灣放在眼裡?國際知名競爭力評比機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指出台灣競爭力已被長期的政黨惡鬥搞垮了。中韓FTA為韓國目前最優先推動之FTA,韓國不但不懼怕對中國大陸開放市場,反而將中韓FTA視為推動自由化及制度改革的推手。中韓FTA起步雖較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晚,但進度已不輸ECFA,而且中韓FTA是採一次到位的方式,有可能在2014年完成談判甚至生效。若中韓FTA早於ECFA生效,不但ECFA早期收穫效果會被侵蝕,台灣其他產品將面臨更嚴酷的競爭。台灣除了需致力提升出口競爭力外,加速完成ECFA談判取得先機更是重要。中韓FTA到位後,韓國將是全世界第一個與中國大陸、東協、美國及歐盟完成FTA的國家,將成為東亞甚至世界FTA的軸心;而上述地區約占台灣出口四分之三,台灣所承受之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三)務實性 服貿協議的延宕,更會影響到台灣與其他國家建構FTA。過去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推動FTA只能在邦交國打轉。在兩岸關係和緩下,一些非邦交國願意考慮與台灣洽簽FTA,台星FTA與台紐FTA就是最好的例證。若服貿協議遲未通過,貨品貿易協議也懸而未定,ECFA進度受阻,此會增加各國對與台灣洽簽FTA之疑慮,台灣在FTA道路上將會更難行。雖然服貿協議並不保證台灣可以在中國大陸毫無困難地開疆闢土,但是確保台灣開拓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有效途徑。服貿協議自去年六月簽署後,迄今已有九個月,台灣開拓中國大陸市場先機也在流失當中。在此期間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非常快速。TPP在日本加入後,已擴充至十二國,很有可能在今年到位。特別是韓國也已完成加入TPP的諮商準備;中韓FTA也已進入實質內容的談判,有可能後發先至,早於ECFA簽署。另外RCEP也有一定程度的進展,對於台灣的壓力更大。 台灣未來若仍陷入服貿協議的泥沼中,所浪費的不僅是時間而已,更喪失了其他國家對於台灣推動自由化的決心與法制完備的信心。 四、錯誤的鎖國經濟觀念 2000年5月陳水扁上臺後,在兩岸經貿交流上延用“戒急用忍”政策,然而“戒急用忍”政策事實上並未能挽救台灣經濟。投資者對台灣信心嚴重不足而紛紛出走,台灣的製造業高不成低不就,連最後的中階製造市場都因被中國從技術上趕超而被攔腰斬斷。反觀韓國除了中階技術領先台灣外,也已經具有打入高階製造的實力,台灣由出口到世界各國變成集中出國中國,這是出口結構的改變,而不是台灣出口競爭力變強。曾幾何時,台灣經濟一度傲視全球,被廣泛地譽稱為亞洲“四小龍”。然而,民進黨上臺後,台灣經濟形勢卻迅速惡化,外貿大幅衰退,工業生産急轉直下,經濟增長率屢創歷史新低,失業率更是節節攀升,股價指數持續大跌,金融危機陰影揮之不去。總而言之,如今的台灣經濟是實實在在地深陷泥潭。台灣經濟何以如此迅速惡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這其中外部因素、內部因素、經濟因素、非經濟因素、結構性因素、政策性因素都有,但是最為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民進黨上臺執政後,意識形態掛帥,導致島內政局動蕩,兩岸關係前景不明;財經政策不明,導致股市大跌,民眾信心受挫,進一步扼殺了台灣經濟的活力與生機,從而最終加深了台灣經濟的惡化。 信心不足或信心危機,是台灣經濟形勢迅速惡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信心危機對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股市與匯市上。核四停建將更加惡化! 信心危機來自政局的動蕩與兩岸關係前景的不明。台灣各種政治、社會矛盾激化,朝野鬥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兩岸關係前景不明,是造成台灣民眾信心危機的另一主因。民進黨缺乏財經方面的專業人士,又以意識形態挂帥,利用學運造成國民黨施政困難,宣佈停建“核四”電廠,不僅引發一場影響深遠的政治風暴,而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惡化了投資環境,加大了島內外企業對經濟政策的疑慮,嚴重挫傷了台灣經濟的銳氣。反對服貿不僅影響了兩岸經貿的雙向、直接往來,也讓外商對台灣失去信心,對臺投資下降,嚴重挫傷了台灣企業的積極性,削弱了台灣企業的競爭力,扼殺了台灣經濟的生機與出路。 民進黨若不能改善兩岸關係,不正視兩岸經貿往來,台灣經濟發展前途堪憂,很可能會走上一條長期衰退之路。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