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放軍武統台灣可能性分析
2018/09/02 23:25:13瀏覽654|回應0|推薦17

 

一、     蘇起對武統的分析補充

 

聯合報刊登一篇蘇起從歷史分析解放軍武統的可能性,基本寫得很好,但從軍事及政治角度看此問題更能預測武統之條件。

(一)中共過去的動武行為

蘇起提到自1949年起,中共直接參與的大小流血作戰共有十次。依序為1950的韓戰及援越抗法作戰、1954及1958的台海外島作戰、1962的中印邊界之戰、1965開始的援越抗美、1969的中蘇珍寶島戰役、1974的中越西沙之戰、1979的懲越戰爭及1988的中越南沙之戰。但其中對台作戰僅限於金門外島,當時國軍掌握空優,守住金門馬祖足以捍衛台灣。但今非昔比,金門以撤軍,攻打台灣不須先攻打金門,且台灣海峽的空優已被解放軍搶去,台灣已失去了金馬及海峽的屏障。

(二)中共對外戰役的特色

第一,流血作戰都發生在冷戰期間。蘇聯垮台後,北京就不再派兵打仗,專心從事經濟建設。第二,所有戰役發生在中國大陸的周邊。第三,戰爭行為根源是國家利益,不是意識形態。第四,如果涉及主權、領土或國家安全,即使大陸內部處境多困難,或必須付出沉重代價,也在所不惜。第五,大多數案例均不宣而戰,採取突襲方式,讓對方措手不及。第六,雖是突襲,但突襲前一定會向對手多次發出嚴厲警告,第七,達到戰略目的後見好就收。譬如,韓戰、中印邊界戰、懲越戰爭時,中共軍隊雖曾進入敵境,但戰後若干時間均全數撤出。

 

蘇起談到的四、五、六項均與台灣有關,中共視台灣為其核心價值,反分裂法更是針對台獨,解放軍若攻占台灣不會撤退而是武力統一,事實上目前中國大陸已多次警告台灣,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二、歷史上大陸攻打台灣的七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發生在三國時期,公元227年,孫權在東治(今廈門)訓練能出遠海作戰的水師,並建造大型戰艦數百艘。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兩位將軍率遠征水師一萬餘人渡海到達當時的夷州(今台灣省),遭到當時土著蠻荒的輕微抵抗。由於當時語言不通,水土不服,又有數千將士病亡,兩位將軍只得率部返回大陸。同時帶走土著數千人為以後的治化台灣作好準備。第二次戰役在

隋朝末年,大臣何蠻極力說服隋煬帝開拓流求(今台灣省)荒蠻之地,公元607年隋煬帝派何蠻和羽騎尉朱寬大將軍一起率水師萬餘人及戰艦數百艘入海赴流求遠征。但戰果不大,並遭到土王歡斯的抵抗。公元609年,隋煬帝又派虎賁郎將陳棱大將軍率部萬餘人開始對台灣東征。隋軍從高豐(今廣東潮州)出發,先到達一鯤身(今澎湖),再抵台灣西岸中部登陸,隋軍大獲全勝。第三次戰役在南宋公元1171年,南宋王命泉州(今福建)知府汪大猷在澎湖建房200余間,並且派數千將士常駐。次年派水軍萬餘眾征伐台灣本島,在擊退土人抵抗後在本島駐軍下來,為解決駐軍的給養問題,實行屯墾制度,並委派朝官開牙建府。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台灣地區正式駐軍。第四次戰役在元朝公元1292年,世祖忽必烈派熟悉水戰的漢軍六千餘人戰艦三百餘艘前往澎湖(今台灣省)招撫當時的土著高山族。元軍人數太少,再加上水土不服兵。公元1297年,忽必烈再次任命福建平章政事高興為東征大將軍,率漢軍水師一萬五千餘眾戰船數百艘再次進兵台灣,拿下台灣本島。第五次戰役在明朝公元1602年,有部分被明軍擊潰的倭寇逃至琉球(今台灣省)島。在明朝抗倭將領沈有容大將軍的指揮下,明軍在台灣近海一舉殲滅大部倭寇,台灣百姓熱烈歡迎登陸的明軍。這也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復台灣。第六次戰役在公元1661年,鄭成功親率將士5萬人進攻鹿耳門港(今台南市安平港北),包圍赤嵌城,荷軍投降。第七次戰役在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施琅率領清軍水師2萬餘人、各種戰艦二百多艘攻克台灣。康熙大帝終於實現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

 

綜觀上述七次戰役,規模均不大,兵力僅約二萬人,以海軍渡海攻擊為主,採用冷兵器及舊式大砲。現代戰爭遠比以往複雜,武器更為先進,甚至不須渡海就可攻擊。

 

三、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情勢變化

(一)台灣軍力嚴重落後與中國大陸的軍事優勢

    解放軍目前研製的作戰裝備都完全針對跨越台海的作戰需要,目前跨海作戰已形成了以重型野牛氣墊船、高速兩棲戰鬥車、武裝直升機、遠程精確火箭炮、無人機為主的渡海裝備。

1.AR3大口徑長程火箭炮

    裝備這種火箭炮意味著台灣本島西部主要機場、雷達基地、台北市均被涵蓋。使用衛星誘導,攻擊的精度低於50米,因此足以用於打擊總統府、軍兵種建築物之內的目標。解放軍表示:300km以上的攻擊目標,由東風導彈完成。中國的確為火箭炮安裝了GPS+末段激光誘導技術,甚至比慣性誘導的彈道導彈精度更高,一旦開戰,解放軍遠程火箭炮可能對台灣雷霆2000系列火箭炮陣地、灘頭裝甲、火炮陣地實施大面積火力壓制,雷霆2000射程才40km

2.低空火力的增強

    解放軍的低空火力因為直-9W、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的大批量裝備而得到強化,數量上大大超過了台灣的阿帕契等直升機,阿帕契的總體性能在世界武裝直升機中是最強、最好的,但是數量只有29架,一旦失事,不能得到及時補充,直-10、直-19不存在這一問題。

3.重型氣墊船

時速80km的大型氣墊船大大縮短了台灣海峽的自然距離,台灣海峽制空權目前在中國大陸手中,歐洲野牛一艘即可載運一營兵力,若30艘野牛狂奔於台海則攻台易如反掌,所以戰略上台灣要買潛水艇及搶奪制空權的高性能防空飛彈及戰機,偏偏美國不售這些有用的武器!

4.高速兩棲步兵戰車

05型高速兩棲步兵戰車的出現,「這就是為橫跨台灣海峽研製的!」設計人員直接了當說,設計的基本構想是一輛登陸車就是一個班的基本作戰單位,航程500km,水上時速大於25km,地面越野時速65km,安裝105毫米滑膛炮和2部紅箭-73D型反坦克導彈,要求在首批登陸作戰中,能夠在火力上抗衡台軍所有的裝甲火炮,關鍵是速度。

5. S-400防空飛彈的重要影響

S-400防空飛彈射程可達400公里,由於台灣海峽僅200多公里,若中國大陸在福建布署S-400,則台灣本島上任一機場的飛機只要一升空即被S-400鎖定並可擊落,如此台海戰爭不用打即分出勝負。

6.東風飛彈

 一旦台海衝突爆發,解放軍只需發射172枚東風15導彈,便可完全癱瘓沖繩嘉手納基地。文章假設美國在嘉手納部署了264枚愛國者3,每兩枚導彈可成功攔截一枚東風15,那麼,第133枚及以後的導彈將暢通無阻的擊中其目標。

(二)解放軍機艦繞台,台灣已無後方

由於美國不賣F-35新五代戰機給台灣,台灣的F-16也多老舊,解放軍的五代戰機殲20已列裝部隊,加上大批的殲11及蘇30,35四代機,台灣海峽的制空權早已喪失。目前轟6K繞台灣島飛行主要是對付美軍,而且一旦成例行航線,台灣本島四周的制海權義將喪失。2016年蔡政府上台前後,全年僅4次繞台,2017年全年則暴增至17次,2018年至5月中,已經累積至11次之多,超過2017年半數,預計今年的次數、密集度還會再提升至歷史新高。台灣的後方已變成前方。

(三)中國攻打台灣的風險民進黨不可視而不見

原中國軍事科學院院長劉精松上將談到台灣問題時表示,台灣問題不會久拖不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動權在中國大陸手裏。我們雖然不認同大陸媒體的論調,但民進黨在立法院卡死服貿又不拼經濟確實進一步削弱台灣國力,募兵制更雪上加霜讓軍隊無鬥志不知為誰作戰,台面上的政治人物不論藍綠對台海一面倒的軍事威脅毫無警覺性實在可悲!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490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