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防止地層下陷及淹水政府應有所作為
2018/08/26 23:11:19瀏覽1917|回應1|推薦18
 

防止地層下陷及淹水政府應有所作為

 

一、前言

       近日中南部豪大雨,造成部分縣市災情,水患及缺水已漸漸成為常態,的,如何將經費妥善而有效的運用,以因應極端氣候變遷下「非旱即澇」的水文「新常態」,值得深思。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彰化、雲林、嘉義、屏東四縣顯示在地的水井管制及地下水補注仍待加強 。事實上,台灣的天災包括淹水、缺水、土質鹽化都與地層下陷有關,需一併考慮整治。中央灑錢、地方吐口水是無能政府作為,地方無人才治水,只會蓋堤防,經費多了胃口大了形成貪污溫床!

二、瞭解問題

1.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問題嚴重

水利署統計,雲林、屏東、彰化等地,是全台地層下陷的「重災區」。最難的是屏東地區,最大累積下陷量已達3.4公尺,高居全台累積下陷量第一名。

2.高鐵營運危機

高鐵地基下陷危及公共行車安全。   

3.逢雨成災

部分美麗、純樸的西南海岸沿線鄉鎮,地層下陷和淹水,已成了居民最大的困擾;沿海縣市中,彰化、雲嘉及屏東的地層下陷最嚴重;其中,彰化大城鄉原已是指標淪陷區,全鄉是經濟部水利署認定的「嚴重地層下陷區」。

4.海水倒灌

三、如何救台灣天災

環保團體分析認為,地層下陷的發生,一來是因幾無管制的超抽地下水,供農地灌溉和魚塭用水,再加上自來水經營單位抽取為公共給水水源,以及高耗水性工廠(大型工業區)的用水;要防止繼續下陷,最直接方法是減少地下水抽用,但也要考量對農漁業可能的衝擊。

(一)地層下陷要用海水淡化防治

     台灣西南地區淡水養殖業興盛,農漁業常年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一遇暴雨即成水鄉澤國,不少地方以抽取地下水方式發展農漁業,結果造成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等副作用,迫使政府必需花更多的經費防杜地層下陷及挽救海岸線。總算起來其所投入的社會成本根本遠高於所獲致的經濟效益,地方首長一來討好選民對於違法抽地下水之水井封閉未能嚴格執行,二來本身及助理治水知識貧乏,三來淹水後責任往中央推,將工程科技問題轉為政治問題,如此這般國庫治水費用成為政治肉票,一陣口水過後遭淹水之苦的仍是民眾。事實上養殖業要用水、工農業都要用水,西南平原區水早已不夠,解決方法無他就是實施海水淡化及水庫改善,新加坡及以色列海水淡化均績效斐然,目前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包括多級閃沸(MSF)、多效蒸發(MED)、蒸汽壓縮(VC)、電透析(ED)與逆滲透(RO)等。其中多級閃沸法(MSF)發展最早,需要大量熱蒸氣,逆滲透法(RO)只需要電力,能量消耗最小,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在用海水淡化技術獲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萬3千多座,日產淡水約5560萬立方米,相當於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億人的用水問題。眾多商家把海水淡化工業譽為朝陽產業,未來有近700億美元的商機。世界上海水淡化運用最多的地方是中東地區,對當地人來說,水比油貴。以色列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設施,有31個海水淡化廠,IDE是以色列著名的海水淡化公司。以色列IDE技術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同時提供熱法和膜法兩種不同海水淡化技術設備的供應商。海水淡化產業較大,最小的海水淡化廠都逾上千萬美元,除生產淡化水之外,剩餘廢水含有高鹽分和一些化穴物質,可用來製鹽和提取化學物質,成本更便宜且有利環保。目前世界上建立的海水淡化廠分兩種:一種是電力廠另一種是供水廠,兩種利潤均高。建議政府要積極發展海水淡化工業,教育部應在大專院校協助設置研究科系,經濟部應輔導民間形成海水淡化工業區,研發相關海水淡化設備並拓展外銷,水利單位應編預算在西南地區廣設海水淡化廠生產淡水供農漁業使用,地方政府應嚴格取締抽地下水,違者重罰。由於海水淡化成本較高,為增強其經濟性,利用核能發電產生的高溫作海水淡化是一前瞻性的作法。

(二)改善水庫的蓄水能力

     台灣的水庫因淤積問題嚴重,預計到2030年全台50座水庫的庫容量可能僅剩一半,平均每2年就有嚴重水災,每9年就會遇到嚴重旱災,由於水災頻率過高,不只造成人民生命財產與交通設施的重大損毀,每次的風災水災總會帶來水庫泥砂快速淤積的後遺症,若不清除水庫淤泥,不只會縮短水庫壽命更會使旱災來臨時的水荒問題益形惡化,但清淤須耗費鉅款,但馬英九若不搞募兵制,恢復實施二年徵兵制,則有充足的兵源可協助清水庫淤泥,節省大批公帑。所以地方縣市長多未清理讓問題惡化,今年三月大旱,台灣水庫多已見底,此時清除水庫淤泥時機最好,但地方首長均漠視不處理,所以第一個給政府的建議是編列治水專款專用作水庫淤泥清除,由中央列管各水庫淤塞情形統一發包,其次由於颱風頻仍,水庫淤積問題陷入清不勝清的困境,因此給政府的第二個建議是政府要注重水庫上游的水土保持,不但要修法嚴格禁止水源區開發,同時更要積極執行穩固水庫邊坡的工作。眼看著台灣水庫的庫容可能在2030年只剩下一半,台灣所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明明知道水庫蓄水量減半勢必要加劇旱災來臨時的水荒問題,台灣想要另覓新址興建水庫,卻幾乎是現實上的不可能。由於環評抗爭根本無法興建新的水庫,因此第三個給政府的建議就是要創新作法,例如學習新加坡的濱海垻壩蓄水庫,新加坡有500萬人口,飲用水取得困難,為擺脫對馬來西亞的依賴,一方面發展海水淡化,一方面將河口圍垻壩成人工蓄水池,成功獲取大量淡水。除此之外,台灣也可興建平地水庫,就是在河道旁以金屬板圍成蓄水容器,旱季可放平,雨季豎起一方面蓄水一方面當堤防。

(三)以疏導代替圍堵

  以往8年800億的治水預算大多用來作堤防圍堵洪水,結果證明毫無用處只是浪費公帑罷了!事實上幾千年前大禹治水就證明圍堵治水是錯誤的,台灣養殖業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溫室效應又使海平面上升,部分低窪地區甚至較海平面還低,洪水當然排不出去,給政府的建議是要設專用直線排洪道,清除所有障礙物,在海邊挖許多巨大深坑作為疏洪調節池,乾季時可蓄水,雨季時利用排水泵將坑中水排至大海,排洪道洩水先送至此坑以利疏導。

(四)採取有效的治水策略

1.開發替代水源

雲林的湖山水庫預計104年供水,預計每年可減少抽取地下水6800億噸。彰化則規畫設置鳥嘴潭人工湖,但方案還在等行政院核定,最遲在109年完成,預計每年可供水6200億噸。在濁水溪沖積扇頂端的適當位置闢人工湖蓄積水源,可補充地下水源,減緩地層下陷。在林內、二水、溪州等地闢建人工湖,平時儲水供民眾使用,湖水下滲作用也可回補地下水,減緩地層下陷速度;此外還可把八寶圳的水引入人工湖,採取「去水泥化」措施,讓灌溉渠道也成為地下水補充用水之一。

2.地下水井管制抽水  

3.查封私井 減少抽用

4.廣設海水淡化廠提供工業甚至養殖用水

5.統一水權管理機關

6.清除水庫因淤積

7.政府要注重水庫上游的水土保持,不但要修法嚴格禁止水源區開發,同時更要積極執行穩固水庫邊坡的工作。

8.學習新加坡的濱海垻壩蓄水庫, 新加坡有500萬人口,飲用水取得困難,為擺脫對馬來西亞的依賴,一方面發展海水淡化,一方面將河口圍垻壩成人工蓄水池,成功獲取大量淡水。除此之外,台灣也可興建平地水庫,就是在河道旁以金屬板圍成蓄水容器,旱季可放平,雨季豎起一方面蓄水一方面當堤防。

9.以疏導代替圍堵

  以往8年800億的治水預算大多用來作堤防圍堵洪水,結果證明毫無用處只是浪費公帑罷了!事實上幾千年前大禹治水就證明圍堵治水是錯誤的,台灣養殖業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溫室效應又使海平面上升,部分低窪地區甚至較海平面還低,洪水當然排不出去,給政府的建議是要設專用直線排洪道,清除所有障礙物,在海邊挖許多巨大深坑作為疏洪調節池,乾季時可蓄水,雨季時利用排水泵將坑中水排至大海,排洪道洩水先送至此坑以利疏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14486288

 回應文章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26 23:28

根據水利署五月份的電視廣告:曾文水庫淤積了 40%。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8-08-26 23:30 回覆: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