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群被遺忘的中亞華人—哈薩克的東干人
2017/05/13 10:34:43瀏覽1612|回應1|推薦24

一群被遺忘的中亞華人—哈薩克的東干人

 

一、    東干人的由來

    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俄羅斯西南部,生活著一個被稱為「東干人」的民族,他們的長相和中國人無異。他們吃飯使用筷子,主食為拉麵、刀切面,餃子、大餅等中國西北地區的常見麵食,他們的民族語言為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陝西方言,因此,中國探訪者將分布在那裡的東干人村子稱為「陝西村」。東干人是中國西北回民後裔,其遷居中亞過程主要有兩次:一次是18世紀末,清帝乾隆將居於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中亞。一次是1877~1878年陝甘回民起義失敗後,由起義首領白彥虎率領餘部遷居。

    1862年,陝西爆發回民起義,史稱「回變」,影響範圍蔓延至甘肅、寧夏、 新疆等地;1866年,清廷派兵部尚書左宗棠率領清軍大舉鎮壓平亂,至1868年,回族領袖白銀虎見大勢已去,乃率領八萬五千部眾家眷向西奔逃,他們穿過貧瘠的隴西高原,越過祁連山的皚皚白雪,途經河西走廊,出星星峽,入戈壁,最後從南疆沿阿克蘇河向西北橫跨高聳冷峻的天山山脈;終於在1885年,於中亞吉爾吉茲斯坦及哈薩克斯坦鄰界伊塞克湖地區安家落戶。這些劫後餘生的陝西回民,就在此地區 開荒地,生兒育女,落地生根。

 

二、東干文化

    東干人保留了中國西北地區的生活方式和語言,在東干人家裡,能看到中國西北地區特有的火炕,做飯的大鐵鍋,他們的主食為刀切面或大餅,還能做陝西涼粉。直到現在,東干人還說著一百多年前的陝甘方言,比如,他們把政府機關稱為「衙門」,把官員稱為「大人」,把妻子稱為「婆姨」,把作家和詩人稱為「寫家」。不過,由於東干人從中國移民到中亞已經有120年之久,他們並不知道中國的現代漢語,因為他們除了保留了一百多年前西北方言的發音外,大多數人不識漢字。東干人長期受到中亞文化濡染 ,東干文化中呈現出了較為明顯的異域情調。可以說 ,這是一種既保持民族特徵、民族傳統 ,又部分吸納了異族文化的特殊民族現象 ,表現在婚俗上 ,但按照戲曲舞台上的表演,東干人傳統的婚俗則呈現出中國晚清情調,新郎戴禮貌,新娘穿繡花鞋。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構想的建設和實施,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國家已經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戰略實施的合作夥伴,生活在這些國家的東干人,對中國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他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祖國就是中國。

 

三、東干人給台灣的啟示

    東干人急欲恢復自己的文化.他們仍然堅持自己是中國人,也盡力在保留屬於回族的文化;經由長期的努力,新建的清真寺已在完成邊緣。目前當地較具影響力的人們,正在推動籌設自己的博物館,以收藏袓先自中國 陝北所帶來的文物。例如在回族會長的辦公室中,收藏著一幅盛裝新娘的畫像,從婚嫁的習俗中,可以看到是完全的中國形式。相對於台灣的媚日皇民仇視中國文化,拋棄自己的祖先,這些東干人在流離失所後才體會到強大的祖國是多麼重要!

    而當地的知識份子,也強調要有自己的文字,老年人更殷切的希望下一代能學漢文。目前東干每月出刊一次以俄文編寫的社區報紙,但如果你逐字逐句讀出來時,你會 驚訝得發現,讀音竟然是中文!隨著絲綢之路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戰略構想的逐步實施,生活在中亞地區的東干人以其與中國的民族認同感的優勢,在中亞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和友好來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改變著東干人的生活,他們通過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走上了致富道路。當越來越多的東干人在和中國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中獲益時,他們對於中國的民族認同感更加強烈。台灣應順勢加入一帶一路還是自干邊緣化成亞洲流浪兒值得菜政府深思!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02580177

 回應文章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13 11:28
1980-1990 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服務,當時遇到不少由台灣去的回族同胞,在海外看到自己同胞格外親切,當我看到上面幾幅照片,心中感覺遇到親人一樣。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7-05-13 23:07 回覆:
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