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四章 化學反應的種類和溶液計量
2010/06/29 21:41:34瀏覽1411|回應0|推薦1

有許多影響我們生活的化學反應發生在溶解於水中的物質。例如,所有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化學反應都在液態環境進行。

化學原理啟迪37

1.     有許多影響我們生活的化學反應發生在溶解於水中的物質。例如,所有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化學反應都在液態環境進行。

2.     有好幾種疾病測試都是溶液反應;現代醫療非常倚賴血液分析、體液分析。除了血糖、膽固醇、鐵質之類的一般測試,也有特定的化學分析,在症狀明顯之前,預先追蹤疾病。

3.     化學溶液對我們的環境也很重要。近幾年有關地下水被含氯化合物或硝酸汙染的消息愈來愈多。水是生命的必需品,而維持純淨水資源的充分供應,對所有人都非常重要。

4.     化學發生於各式各樣的環境,人類的身體、地下水、海洋、區域灌溉作物、洗頭髮等等,為了瞭解化學,我們必須了解物質是如何溶解於水中如何彼此交互作用

5.     然而,在我們研究溶液反應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討論溶液的特性溶液包括溶解物質的「」和「溶劑solvent(被溶解的物質)

6.     以上舉例的溶液稱為「液態溶液」。這一章我們將研究,各種物質溶解於水中之後的特性,也討論這些物質的各種化學反應。同時,第三章所學的判斷化學計量的步驟,也同樣能應用在溶液的化學反應。

7.     為了瞭解溶液裡的各種反應,我們必須先探討主要的幾種溶液。這個問題需要對水的特質有所了解。

8.     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是讓維持我們生命的化學反應持續進行的關鍵。水讓地球的氣溫溫和,冷卻動力引擎、核能發電廠,以及許多化學工廠的反應過程。

9.     水流是地球表面的運輸系統,而且是養育各種生物的媒介,其中有許多是我們的食物。

10.  水,其中一個最有價值的功能是溶解許多物質。例如,當你把鹽放進水中燉煮蔬菜,攪拌之後鹽會「消失」,一小匙的糖放進冰茶中攪拌,糖也會「消失」。以上每個例子中看似「消失」的東西,顯然都還存在,因為你可以「品嚐」到它。

11.  那麼,當固體溶解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了瞭解這個過程,我們必須要了解水的天性。

 (翻譯編寫Steven S. Zumdahl 的《化學原理Chemical Principles)

研析心得:

1.         人生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然後是客觀地了解生活環境的一切,因為「有許多影響我們生活的化學反應發生在溶解於水中的物質」,所以,不了解化學,就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別人,與社會的真實狀況。

2.         人的行為、想法,不完全是自由的,常常受限於身體的健康狀態,一個甲狀腺亢進的人對所有事情都無法靜下心理解,一個身體酸鹼值不平衡的人完全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新知識,不僅現代醫療非常倚賴血液分析、體液分析。現代的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新文學也非常需要了解溶液反應。

3.         台灣從蔣經國統治時期開始,西半部河川與地下水嚴重汙染,造成人民身體不健康,不健康的人一定容易情緒失控、衝動、悲觀、暴力、無法學習……,因此社會自然出現各種衝突,所以藍綠衝突、階級衝突、黑道與警察掛鉤、老師暴力打學生、軍隊以大欺小、立法委員擺爛………等問題也就不容易解決。

4.         「為了瞭解化學,我們必須了解物質是如何溶解於水中,如何彼此交互作用。」

5.         所有人的思想活動、言語、行為都是在液態的環境中進行化學反應。二個交換意見的人,實際上這二個人體內的化學溶液開始互相交流、化學反應、取得平衡。

6.         所以,有焦慮症的父母往往會影響小孩的人生,因為父母的酸鹼不平衡、內分泌失常,能透過言行注入小孩子的體內。

7.         同樣的,一個良好的老師也能對學生起很大的作用,因為老師也透過自己的言行與教學,把他鍛鍊身心健康、博學多聞的一切邏輯思考模式,灌注到學生的心裡,使學生總保持在冷靜沉穩的狀態中進步。

8.         在我們研究溶液反應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討論溶液的特性溶液包括溶解物質的溶劑solvent(被溶解的物質)

9.         研究各種物質溶解於水中之後的特性,也討論這些物質的各種化學反應。應用判斷化學計量的步驟仔細計算、比較每一個物質的變化情形。

10.      一個能夠具備化學理性邏輯的人,他對自己會理性,對他人會理性,對社會也理性。因為理性具有感染力,所以,孔子對顏回說:「你如果能夠完全克制自己的弱點,一天之內的言行都完全符合憲法公平正義的精神,完全實踐道理,天下的人就能因你而找到自己生命的重點。」()

注:《論語‧顏淵篇》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禮:周朝的憲法。仁,核仁,做人的重點。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briel33&aid=417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