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賴仕涵/台北市敦南心診所院長】 A先生是26歲的上班族,大學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並規則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雖然症狀有所改善,但他始終覺得無法恢復原本的狀態,感覺只有「好一半」──不像沒治療時那麼糟、但也沒真的很好。 B小姐是位大學生,雖有憂鬱症但並未規則接受治療,常在心情鬱悶煩躁時以大吃大喝宣洩,因此體重持續增加。在朋友介紹下服用減肥藥,兩周後卻變了一個人──過度開心、極度樂觀有自信、整天聒噪找人聊天、拚命花錢且慷慨。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定位為廿一世紀三大疾病之一,政府及民間團體也配合持續宣導,使國人對它有進一步的瞭解,也較願意面對並接受治療。然而大家較不熟悉是,憂鬱症其實還可分「單極性憂鬱症」及「雙極性憂鬱症」兩大類,不但治療藥物不同,且常不易分辨。 單極性憂鬱症,正是大家所熟知的憂鬱症,簡單說就是這群人「從來不曾發生過躁症」;而雙極性憂鬱症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稱就是「躁鬱症」,也就是「只要曾經有過躁症發作」的患者,就算一輩子只有一次、就算只持續了一個星期,這也算是「躁鬱症」,而這些人處在憂鬱狀態時就是雙極性憂鬱症。 為什麼要這麼費事去分辨兩者,最重要原因是治療藥物的選擇並不相同。單極性憂鬱症的治療以抗憂鬱藥物為主,而雙極性憂鬱症則以情緒穩定劑為優先考量,若沒有分辨出來,只以抗憂鬱藥物治療,可能會出現兩個結果: 輕者像前述A先生,雖持續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但一直沒辦法得到很好的療效,久而久之不但對治療失去信心,對自己的狀況也越來越失望,惡性循環下使憂鬱的狀況反而日益惡化。 較嚴重者甚至會引發再一次的躁症發作,造成更大的困擾,B小姐的狀況正是如此。由於某些抗憂鬱藥物有抑制食欲的副作用,因此常被用來做為減肥處方藥物中的一種,若原本就屬躁鬱症的雙極性憂鬱症患者,服用一段時間後就可能誘發如同B小姐一樣的躁症發作。 此外,雙極性憂鬱症還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發病時間較早,男女發生比率接近(單極性憂鬱症則是女性發生機會比男性高),自殺危險性高於單極性憂鬱症,也有更高比率容易合併酒精及藥物濫用。 因此要再次提醒,出現憂鬱症狀時,要先仔細回想自己是否曾有過「躁症」的經驗,就診時也要記得向醫師說明,唯有清楚分辨你究竟是「單極性」或「雙極性」憂鬱症,才能正確有效治療。 (作者亦為國泰醫院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 註:依照DSM-IV疾病診斷準則,躁症的症狀包括持續至少一星期出現異常高昂(很High)或易怒的心情,且出現以下三項以上症狀: 1過度膨脹的自尊心或自大、睡眠需求減少(每天比平常少睡幾個鐘頭也不覺得累) 2比平常多話而無法克制、注意力分散而無法集中、思考跳躍(話題跳來跳去讓人跟不上或聽不懂) 3過度參與可能帶來痛苦結果的活動(毫無節制的採購刷卡、輕率的性生活、愚昧無理性的投資) 【2007/11/20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