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國內研發抗癌新藥有成,國衛院發現一種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分裂及克服抗癌藥化療抗藥性的抗癌新藥「DBPR104」,明年向美國和衛生署申請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展開臨床第一期試驗。這是由國衛院研發的第一個本土抗癌藥物,也為國內癌症治療帶來曙光。
陽明大學吳國瑞教授的「證實癌症缺氧導致轉移的機制」和國衛院謝興邦教授的「抗癌新藥即將進入臨床試驗」昨天雙雙獲得「卓越醫藥科技獎」首獎。
謝興邦教授的「抗癌新藥開發」利用高速藥物篩選平台,研發本土抗癌新藥,挑選出「DBPR104」為潛力抗癌藥物。子宮頸癌與胃癌的老鼠實驗顯示,注射DBPR104後,腫瘤縮小到原來的十六%,與另一種化療藥順鉑合併使用,療效加乘,還可克服一般抗癌藥物化療後產生的抗藥性,並阻斷癌組織血管增生。
謝興邦表示,動物實驗顯示,罹患血癌的老鼠不用藥七至八天即死亡,接受順鉑化療約十二到十三天死亡,接受此新藥合併順鉑可存活廿三至卅天,壽命延長一倍。
這個抗癌候選藥物已由國衛院技轉業界,可望二○一○年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我國衛生署申請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展開臨床第一期試驗,成為本土研發成功的抗癌新藥。
吳國瑞領導的榮陽團隊發現,腫瘤缺氧導致轉移是癌症惡化的重要原因,以國人男性癌症第四大死因的頭頸癌為例,出現在口腔癌及咽喉癌的腫瘤常在局部快速的生長,腫瘤缺氧會直接誘發TWIST轉移基因,若同時有缺氧基因和轉移基因,病患預後最差。
這項研究發表在生物醫學界具領導地位的權威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除了頭頸癌,在肺癌和乳癌細胞株也發現同樣機制,可望作為標靶治療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