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預防失智 從年輕做起
2009/05/25 05:12:55瀏覽247|回應0|推薦1
預防失智 從年輕做起
【元氣周報/劉秀枝】

劉秀枝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內科主任
電影「明日的記憶」中49歲的佐伯先生被醫生診斷有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後,他和太太才聽說要多動腦、動手以預防失智,於是他開始學陶藝,但其實這已經慢了一步。雖然輕度失智患者多動腦或許也可以延緩大腦退化,但最主要是要在沒失智時就開始預防,效果才明顯。

除了極少數的遺傳因素外,阿茲海默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此疾病所產生的大腦病理變化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確定,即是大腦皮層中有為數甚多的類澱粉斑,以及許多腦神經細胞中出現神經纖維纏結。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病變遠在病人出現症狀前的三、四十年就開始沉積,數量漸增,且由海馬迴逐漸擴散到顳葉和大腦皮層。當這些病變多到某一程度時,患者就出現失智的症狀。

然而,有些人的大腦雖然已經有了這些病變,且達到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診斷標準了,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狀。最有名的例子是美國的「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中馬提亞修女,她在104歲去世前並沒有失智症狀,但去世後的大腦解剖卻已呈現中度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

這表示馬提亞修女其實已有老年失智症,但因她從年輕時就住在修院,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參與修院中許多活動,平常又勤於動腦、動手(編織),貯存了許多知能存款,禁得起疾病的提領,所以腦中雖有病變,但沒出現失智症狀。馬提亞修女等人的例子提供了我們預防阿茲海默症最有效、最健康,也最省錢的方法。

這方法就是多動腦,而且要從年輕開始,不是等到中年、老年或已有症狀才想到,那就有點晚了。動腦包括閱讀、看電影電視、聽廣播演講、訪友聊天、打麻將玩牌,做數獨等等。

如果再加上多運動,多活動,維持豐沛的人際關係,那效果就更好了。

當然,多動腦並非保證我們不會得到阿茲海默症,而是當不幸得到阿茲海默症時,能讓我們不發病,或延後失智症狀的出現。當年紀漸大,能多幾年的沒有失智的日子是很寶貴的。

小辭典:明日的記憶

「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這句話道盡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絕望和希望,是電影裡想訴說的故事。

小辭典: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

1986年,美國肯塔基大學研究團隊和史南登教授以修女院的678位、75到104歲的修女進行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有近乎革命性的大發現。過去修女都土葬,未曾有解剖大腦之事,史南登請修女簽死後解剖大腦同意書時,有位修女說:「我們決定作修女時,就是決定不生孩子。捐出大腦研究,算是送給子孫的禮物吧。」

研究分析修女20歲時的自傳,發現比較會表達正面情緒的修女,比較長壽,也比較不易得阿茲海默症。研究認為,智慧、慈悲利他,可以讓人長壽,減緩失智症狀的出現。

【2008/04/21 元氣周報】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gBest1&aid=297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