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13 10:20:08瀏覽90|回應0|推薦0 | |
倫敦有很多市集,我心中出現的,就是對我有意義的市集,有一些名字都記得,有些就離離剌剌,所以上網看看別人是怎麼說的,然後看到一位部落客說:市集就是倫敦人事物的縮影,講的沒錯,逛市集想要得到的不只是特別的東西,重點是感受到人在倫敦的情懷。
像是第一個柯芬園市集,我已經對這間有屋頂的市集沒有太多印象,可是就兩個,一個是跟媽媽在市集外面的Fred perry一人挑了一件短袖polo衫,我是白色有金色月桂葉冠,媽媽則是粉色,因為一件要45鎊,在1鎊:62台幣的時候,想忘掉也很難,可是過了這麼多年,看到它,依舊會想到母子在倫敦自助行,這回憶的感覺其實不賴(更何況當時是媽媽買的),另一個回憶是逛完市集後,外面一個路邊攤剛好擺著全身鏡,我去照一下,因為等會兒要與當時喜歡的女生見面(是誰也想不起來哈哈),看到自己從鏡子的反射(穿著灰色毛衣與窄管牛仔褲 外搭黒色風衣和麂皮皮鞋),到此柯芬園市集的回憶結束,我已經很努力的想,想到的最後一秒都是別的市集,也許這裡對於我而言就是這樣子吧。 第二個是東倫敦的紅磚巷,以及它對面對市集,這一帶從利物浦車站出來就很不一樣(不過好像是走錯才會從這出來,對利物浦這名字有情感,下回揭曉),東倫敦是分區靠近文青一點的地區,這裡的印象是跟Ryan在舊書攤挑了本大亨小傳,1鎊,在一個門邊吃印度菜,還有逛了三四間二手服飾,二手其實髒髒亂亂的,可是我偏愛它髒亂的味道(那時候啦,覺得身上有二手衣是很酷的象徵,明明在Prada上班,是對抗菁英體制嗎?)走到後面巷子是黑市,別人的腳踏車、相機、攝影機甚至手電筒,都是販售的產品,這裡前面有座位的咖啡館,也是跟高中同學(高碩圻,你啦!)在英國相遇的地方,當然一路上都有像沒事幹的年輕人擺賣自己的東西,當時覺得是景色的一部份,現在覺得年輕應該要更加把握時光啊,一個皮箱就一個週日,好像有點虛無,當然,這就是成長的一部份吧。 第三個就是電影「Notting Hill」的地方--波多貝羅市集,也是經常跑步上班經過之處,上班就經過外面,放假就走到裡面,就是很像想像中的市集,前面是古董、玩具、花,中間是衣服、咖啡館,末端則是蔬果及生鮮,所以後面很多英國人,前面則很多外國人,中間就混合了,這裡的房子顏色繽紛,很符合這裡給人的氣息,我最愛在中後段,拿著咖啡,坐著或站靠門邊,看著街景,聽著「it's no sunshine when she go」,想像電影情節,還滿有趣的,覺得電影延伸到生活中,當時沒有白看。 其他還有片段片段閃過腦海,要記又滑走,只能告訴自己,滑出腦海的絕對沒有記住的重要,畢竟可以逗留在腦海裡的已經夠多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