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9 08:15:44瀏覽106|回應0|推薦2 | |
—黃文暉創第二人生 下班後你在做什麼?人生下半場或退休後,你想過要做什麼嗎? 這樣的問題,往往換來一陣沉默。多數人也許想過或不敢想,但經常沒有答案,一位旅美建築師卻在無意中,為我們做出親身示範、提出解答。 這位旅美建築師黃文暉(Bonhui Uy),是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張基義口中的「建築家、藝術家與生活家」,也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李祖原、王秋華、潘冀、陳邁等人的前後期同學。 距離他上次活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已逾二十多年,這次《築•趣 黃文暉個展》的展出,除了前次的建築設計手繪稿外,還有更豐富的作品面向。 不論是素描、繪畫、拼貼、立體或手作雕塑等,他大跨度地將創作素材,從紙類延伸至薄鐵片、回收鞋盒、軟木塞、紙捲筒到木頭等生活中的常見廢材,共展出五百多件充滿童趣、風格清新、令人會心一笑的簡單創作,充滿療癒氣息。 他說,不用去想做出偉大的傑作,「please自己」(讓自己開心)就夠了。 藝術家與建築家的兩難 黃文暉出生於菲律賓,在台灣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與太太兩人赴美就讀。當時的社會,因為雙方家長堅持一定要結了婚才能走,於是當年這對年輕小夫妻「第一天訂婚、第二天結婚,第三天就去美國。」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一九六五年,「我們身上帶著一張一千二百美元的支票,也不知道學費是多少,感覺前途未蔔。」剛到美國,他們無心體會那時風風火火的嬉皮運動如何撼動整個社會,只感到巨大的經濟與生活壓力壓在肩上。 之後,他順利在紐約找到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開啟他接下來許多意外的轉折,「人生其實是一場歷險,」他帶著輕鬆溫煦的笑容說。 赴美的第六年,命運將他帶到夏威夷,從紐約大都會的巨大擁擠與目不暇給,到檀香山的熱情洋溢與色彩斑斕,黃文暉開始想起遺忘許久的畫畫。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不太愛讀書,在菲律賓也從沒見過畫廊,」他後來喜歡引述畢卡索說的一句話:「所有的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如何讓他們長大後還是藝術家。」他想,如果當年他能早一點讀到這句話,人生或許會截然不同。 雖然想畫畫的種子已埋在他心中,但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 在檀香山幾年後,他將過往作品自費出版成書《建築圖與閒暇速寫》,分送至各大美術館與建築師事務所。後來,不僅紐約現代美術館一口氣買了五十本,一通來自建築師伯恩斯(Ed Burns)的電話邀約,意外地再次將他帶回到紐約的建築世界裡。 把藝術創作當作「視覺日記」 當他已經以精湛的建築設計圖,受到紐約多位普立茲克級建築大師的肯定,與舉世聞名的貝聿銘、強生(Philip Johnson)、邁爾(Richard Meier)等大師合作,在內心裡卻也逐漸發覺,做著建築,似乎離他喜愛的繪畫愈來愈遠。 於是他開始利用每天的午餐時間,帶著三明治到公園裡邊練習素描、邊啃三明治;白天,忙著為知名建築師徒手描繪他們的夢想;夜晚趕工之餘,他靜靜地灌溉著自己的夢。 從建築設計師到生活藝術家,他默默走了二十多年,就這樣一直畫、一直畫,他謙懷地說,「當初也不為什麼,等著有一天會有人有興趣吧!」 建築與創作像兩條線,相互交纏重疊在他的事業生涯裡。當他以事業伙伴的資歷升任「Media5 Architecture」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總監與執行副總,介入管理公司龐雜的人事與財務等事務後,黃文暉再一次覺得建築生涯「不好玩了」,藝術創作的念頭再次浮現。 「但我心裡對創作還是有些疑慮的,」他說,「建築設計還是很有意義,做出來後是給人家用的,畫畫比較起來太輕鬆了,你要我去賣畫,我也不太自在。」 直到一九九二年,黃文暉返台居住,一面為隔年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做準備,一面在宗邁建築事務所幫忙,黃文暉開始將藝術創作做為他的視覺日記,隨身攜帶的草圖本裡,將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想,都化為創作的養分與題材。 NY HOUSE黃文暉對紐約工作室的夢想 最簡單的線條,最有趣的世界 除了繪畫之外,自一九九七年起,他開始從隨手可得的生活素材,將他的創作立體化。「在創作上,我想以最極簡的線條表達;在雕塑上,也是一樣,用一把剪刀,裁出比例後折出形體。」有別於建築從草圖、定案到工程完成往往耗費多年,他想要立即可見的成果。 生活中常見的一塊木頭擺在眼前,黃文暉直覺地先量尺寸,仔細地打量端詳,再經過草圖構思與大腦的相互作用後,想像力開始發酵。 從廚房找來刷洗鍋子用的鋼刷,裁剪出男人的眉毛與鬍子,啤酒瓶蓋充當眼睛,鐵片凹折出鼻子,軟木塞是含在口中的雪茄。他的立體作品簡單巧妙,似是渾然天成又充滿手做的樸實況味。 別讓「沒時間」扼殺了興趣 創作之外,他退休後和太太一起去學國標舞、踢踏舞,十多年來,他天天把舞蹈當運動;後來,更重拾從小對音樂的喜好,利用線上免費教學課程學口琴,了解到每一個小小的琴格音槽可以發出五、六種不同聲音,有些半音要用舌頭控制,不經常練習的話學不會。 黃文暉的一天到底是如何過的?他微笑答,「我是個很有紀律的人,每天要畫畫、跳舞、吹口琴還要看顧我的孫女。其實,我們常說沒時間,重點是先找到你的興趣,就找得到時間。」 開展當天,家人與好友們紛紛從美國與台灣各地齊聚。黃文暉先秀上一段踢踏舞引來眾人歡呼,接著再從口袋裡掏出一支口琴演奏,現場一片歡樂! 不按成規的他,還曾嘗試以左手畫畫,「右手太受控制了,畫出的線都是直線,用左手畫得歪歪扭扭反而像小孩畫的,更有趣,」他說。 在中原大學教創意課程時,他常常告訴學生,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有很多想法,重點是要把它抓出來、記下來、畫下來。「現在回想,這幾年我如果沒這樣做,也無法累積出這些作品,」他親自導覽、詳細地解說作品時說。 回到開展前的兩個月,學學文創志業正好有檔期,他的老同學、建築師陳邁認真地問他:「你準備好了嗎?」他自信滿滿地說,「我準備好了。」的確,黃文暉的人生下半場,才正要精彩開場。 -原載《天下》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