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8 00:35:58瀏覽411|回應0|推薦2 | |
感想: 國是會議是體制外的會議 國是會議沒有民意基礎 國是會議的組成沒有一定的制度 國是會議不應該常開 -- 不過 國是會議的基礎,領導者可以創造出來 政黨之間的協商,經由立委之間的常態性協商,是制度化的管道。 政黨之間的協商,由黨主席也黨主席之間來談,不是不行。 總統有顧問、有資政,另外再開諮詢會議,也是合理。 國會找國會議員以外的人來聽證,也是健全的制度。 -- 辦與不辦,存于馬英九一心而已。 改革牽涉到國會議員自身的利益 也牽涉到國家的行政人員本身的利益 靠擴大參與的國是會議,來形成共識 再由總統的權力、黨對自己參政黨員的約束力,以及民意代表的制度性權力,再背書,未嘗不可。 要這些牽涉到自己利益的人,提出改革的法案,無異緣木求魚。 -- 一個連任的總統,是可以大刀破斧的改革,而在歷史留名的。 馬英九欠缺的不但是能力,更是決心。 在野黨不完全是阻力,也可能是助力。 -- 李登輝能做到重用郝伯村,也能做到讓反對黨黨主席夜奔敵營,就在于他有智慧去得到改革所需要的力量。 我認為蔡英文有這個智慧 馬英九沒有這個智慧。 -- 2012.11.22 姚立明有類似的評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