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2 10:47:34瀏覽537|回應6|推薦1 | |
本文是對石之瑜《蔡英文的歷史框架與責任感》一文的個人看法。 石之瑜首先先認定蔡英文是要臺灣背對大陸走向世界,然後他再談蔡英文這樣想有什麽不對,以及他認為蔡英文爲什麽會這樣想的解釋。 石之瑜這篇文章從「蔡英文反對台灣與大陸自行發展雙邊關係」推論到「蔡英文一定是認為大陸與世界不是互通的,而是封閉的」,我不知道這種邏輯由何而來? 因為推論的邏輯不通,他的結論就很荒謬。 他的結論是想要證明,「因為中國對世界是開放的,所以我們不該反對台灣與中國自行發展雙邊關係」,也就是「因為中國對世界是開放的,所以蔡英文不該提出在國際多邊的框架下才能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蔡英文強調兩岸不能在歷史框架中打轉,要走出歷史 我認同她的看法,雖然她的內涵和我的不儘然相同。 我認為台灣應該要拋開幾個歷史框架,來開展兩岸關係: - 國共內戰的內戰史觀 - 冷戰思維 - 中國救亡圖存的史觀 - 台獨的悲情史觀,與血統觀 - 外來政權或流亡政府觀 - 傳統中國的天下觀 有幾個嘗試,是值得肯定的,雖然現階段的可行性不高,也沒有急迫性: - 張亞中的一中三憲 - 一中歐盟 我從蔡英文的論述中,看不到她對「封閉的大陸的想像」 我認為比較接近的,是民進黨,以及許多台灣人對中國併吞台灣的憂慮。 我認為這是其來有自的,不是單來自「老國民黨的內戰歷史框架」,更不是來自不存在的「李登輝的日本近代化史觀所營造的歷史框架」。 我認為前幾年北京的「新光天地案」不只是個案,台商被坑殺,也時有所聞,但最重要的,是中國如何對自己的人民,以及如何處理他們的經濟發展模式。 就算撇開政治上的民主與法治不談,我也完全無法同意中國是一個可以白吃的午餐,或是一個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我認為石之瑜說描述的,是他的想像: 「台灣人不會被大陸鎖住。只要世界的商業機會是流通的,台灣的資源與大陸的資源都會隨著機會流通。」 「就算台灣商人蜂擁投資大陸,但最後出超賺取的,也不是集中在大陸市場上的利潤。實際上台灣商人更是活躍於全世界,如果大陸機會少了,豈會守住不走?」 答案很簡單,你連人民幣換美金都不好換。固定資產的投資,也不是說走就走的。中國基本上是官僚資本主義,經濟的權力是操縱在共產黨的手上。 我認為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的看法(許信良以外)比較恰當的描述,應該是「對台灣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而對台灣主權以及安全所可能帶來的影響」的判斷、分析、與憂慮, 而非「封閉的大陸的想像」。 我認為這對台商而言,是非常Tangible的。 馬英九以及國民黨以為在過年前夕總統立委合併選舉,可以提高台商投票率,而台商回台灣投票會對其有利,我認為這個算盤打錯了。 台商希望兩岸和解,有和平而穩定的環境,不代表台商認為中國投資是無風險的,也不代表台商認同台灣應該繼續朝著被中國併吞的方向走。 13853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