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01 07:57:38瀏覽995|回應6|推薦3 | |
最近因為小妹妹的故意殺人案,很多人的態度是:「發生這麼可怕的故意殺人事件,你們還要廢除死刑嗎?」 好像支持廢除死刑的人變成了恐怖殺人案件的幫兇,進而進行將此議題政治化。 馬總統說:「一方面,民眾或許認為死刑不足以遏止犯罪,但也有人擔心廢止死刑會鼓勵犯罪,這種想法一直在相互激盪,我想還是再觀察一段時間」。 總統帶頭來用政治來操作這個議題。 前廢死聯盟法務主任苗博雅則強調,不論是否判處死刑,都對預防隨機殺傷事件沒有太多幫助。要預防隨機殺傷的悲劇,應該投注更多心力改變社會結構、投注更多資源拉住遊走犯罪邊緣的人,全民一起面對、改善社會病理問題,才是有效的解方。 支持廢死刑的人也隨之起舞,放在死刑是否有嚇阻力上。不過大部分引用的,都是錯誤的觀念與數據。 死刑對怕死的罪犯有嚇阻作用。特別是犯了可能會判死刑的罪的罪犯,絕對有嚇阻作用。聽聽第一線的專家怎麼說: 他們拿出一些數據來支持論點,說看不出有特別變化,但他們是量化,不是質化,不能因為竊盜、詐欺案件增加,用輕微犯罪的增加掩蓋了死刑對質的影響。 比如擄人勒贖案,早期一年八十件,陸續有嫌犯被判死執行後,現降為不到二十件;父執輩那個時代,綁架案平均五件就有一名肉票被撕票,現在十件不到一件被撕票,因為有死刑在那裡 -- 如果純粹看這次的事件,死刑的存在,不但沒有嚇阻的效果,反而是殺人的原因: 龔姓兇嫌向警方坦承,這2年來壓力相當大,不斷以搬家、換工作以及交女友的方式來紓壓,但是一直都無法解除壓力。龔嫌指出,日前也曾以同一把刀自家自殺,但是實在沒有勇氣往心臟刺下去尋短。龔嫌只想以殺人方式,換來法律對他求處死刑來結束一生。 此案不但不應該作為反對廢除死刑的理由,其實反而是死刑不該存在的理由。 對一心求死的罪犯,死刑反而有吸引犯罪的力量。一片反對廢死的聲音,除了一部分的政治操作之外,根本是理盲和濫情的結果。 -- 台灣支持死刑的聲音這麼大,人數也很多,從某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對台灣的司法制度的一種肯定。 如果冤獄不斷,濫殺無辜的事件層出不窮,人民不可能會支持死刑。 在民主的國家,法律代表人民對政府的授權。死刑的存在,代表人民對政府授權的程度。 從一、二、三審、到不斷更審,判一個人死刑,至少經過二、三十位法官,都認為「找不到任何理由讓你活下去」才判死,非常慎重下才會確定一件死刑出來,後面還有非常上訴等程序救濟。 再就犯罪類別來講,只有殺害直系血親或性侵殺人、強盜殺人、惡性重大的結合犯、集團性綁架撕票才可能判死,而且是蓄意的,如果是過失、自衛都不會,我的博士 論文是做性侵害殺人研究,十二件個案也沒有都判死刑,有的是未成年,有的過程當中被認為「其情可憫」,你看連這麼惡劣的犯罪都沒有百分之百判死啊! 台灣的司法單位,以及政府,因為對死刑的謹慎態度,強化了死刑的正當性。 也藉著死刑的存在,強化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公權力。 這是一個人民願意授權,讓這個政府可以殺人的政府。 -- 從某種角度來講,廢死可以成為一個議題,也是彰顯了台灣的民主法治。 如果台灣是一個極權統治的國家,誰敢提廢死?誰會浪費時間提廢死? 那裡有空間討論廢死? 去中國討論看看吧。 -- 我認為廢除死刑,和廢除徵兵制一樣,是「弱化台灣、化獨漸統」整體策略的一部分。 本質上,如果死刑被廢除,台灣的政府的公權力被消弱,治安也因此容易失控。 治安失控,人民開始不信任民主自由的制度,進而期待一個「中央」的介入。 這才是最大的政治運作。 台灣人應該要對自己的制度有信心,應該反對廢除死刑,才能壯大台灣。 蔡英文:維持和平現狀 壯大台灣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