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7 16:31:12瀏覽1718|回應2|推薦78 | |
前幾次說到國際高中生科研比賽,號稱「小諾貝爾獎」的「英特爾國際科展」(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簡稱ISEF)。今年ISEF共有分17個組,每組有兩個一等獎(First place),四個二等獎,六個三等獎,八個四等獎。上回說了一位天才型高中生得到分組一等獎,成為科學界新星的故事。但這不是終點。舉辦單位會在所有分組一等獎的得主中,再選出前三名,其中的第一名會得到最高榮譽,以Intel創辦人戈登·摩爾為名的「摩爾獎」。今年得到摩爾獎的是何許人呢? 一群ISEF「資訊科學組」的評審正聚在會議室裡,氣氛劍拔弩張,各自支持自己偏好的參賽學生... 評審A:「你看編號103的學生,他的程式寫得太好了,我認為他該得第一名!」 「你嘛卡拜託」,評審B叫道:「這又不是程式技能大賽,倒是編號412的同學,有創意,海報漂亮,口才佳,他才是第一。」 評審C冷笑兩聲,說:「笑鼠人了,他做的“互動式假髮”沒有一點錄用,誰會用這種東西!不如編號229的“智慧奶嘴”,每個媽媽都愛!」 正在大家爭執不休的時候,評審D站出來,問大家:「有人注意到這位叫“Ionut”的孩子嗎?」 「誰?」評審們問。評審D說:「Ionut Budisteanu,做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那位。」這下評審們想起來了,Ionut是從羅馬尼亞來的孩子,19歲,他成功地設計了不需司機就可自動駕車的系統。這種車Google也在做,但不含車子的價格就超過美金10萬,Ionut的系統只花4千美金。評審們其實對他印象不差,只可惜他英文口音稍重,海報、文件有些錯字,又像個不善表達的書呆子,把他的分數拉低了。 評審A現在說:「他的程式太高級了,還了解人工智慧,影像處理等理論,這簡直是博士論文!,而且全是自己做的。」 評審B也說:「太有創意了,口才不是重點,他才是第一。」 評審C說道:「Google的技術太貴,是不可能推廣得開的,這項創作對人類的未來生活有深遠的影響。」 幾天後成績揭曉,Ionut得到兩項特別獎、一等獎、分組冠軍、更得到最高榮譽的「摩爾獎」。 ⇧ 這就是Google的自動駕駛車,由車頂上的“雷射雷達”(LIDAR)和車身各處的攝影機來導航。(來源:boston.com)
⇖ 這是Ionut的自動駕駛車,自家車改裝;⇗ 他的系統利用攝影機的影像辨別路上、路旁的標誌,算出車的方向和速度。(來源:budisteanu.net) ⇧ 中間拿獎牌的就是今年ISEF的最大贏家,Ionut Budisteanu。第二名是左邊的印度裔女孩Eesha Khare,第三名是右邊的台裔Henry Lin。 註:您應該看得出那段評審過程有添油加醋吧,我當然不會把關門的爭論公開出來,但希望讀者了解評審開發角度的差異,和當初的大概過程。 多數得獎的學生都在大學研究團隊當學徒,Ionut卻是獨力開發。他自幼對電腦著了魔,自己學會多種電腦語言,在網路上修史丹佛大學的人工智慧課程。下面是他所做成果的一部分: ⇧ Ionut自動車的電路和電腦系統就是在他小小的書桌上誕生的。書架上滿了他的獎牌獎杯。(來源:budisteanu.net) ⇖ 這不是插花用的劍山,而是幫助盲人用舌頭看世界的儀器!他為此還自學電子學和製造印刷電路。盲人把那片電路含在嘴裡,Ionut的儀器把照相機看到的圖形刺激不同位置的味蕾,好讓盲人能“看到”。⇗ 這個“舌頭劍山”背後的程式。(來源:budisteanu.net) ⇧ 以人工智慧分析衛星照片,來預警天然災害、火災、甚至交通狀況。(來源:budisteanu.net) 參考: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