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1 13:39:59瀏覽1703|回應4|推薦42 | |
有的時候有創意並不難,難的是沒有錢把創意變成事業,更難的是找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一同奮鬥、激發更多的點子。 沒有關係,最近風行一種新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叫做「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以低廉的價格在一個大房間裏提供一張桌子讓人上班。別以為這是廉價辦公室出租,他最主要的目的是把不同背景卻有點子的人放在一起,彼此切磋,讓人能夠以最低的成本發揮團隊的功能,在里面工作好玩又有趣,好像一個創意反應爐,製造更多創意。 偶然拜訪這一家鳳凰城近郊Chandler市的共用工作空間:Gangplank,本來是一間廢棄的小倉庫,數年前當地市政府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契機,與民間團體合作,,把小倉庫頂下來,改造成一個公用工作空間,更特別的是:它是免費的!只有一點條件,就是市政府有需要的時候,里面的成員必須免費提供服務。還好,政府要的內容大致是網頁設計,美工等等,對裏面的成員駕輕就熟。 ↑ 這個共用工作空間的地方本來是個小庫房。 與一般公司辦公室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在一個大房間裡,裡面沒有冰冷的官僚的氣氛,卻有點像遊樂場,就是要給人很酷的感覺,這樣才能刺激成員的創意。若是一個人有個新奇的點子,在這個環境裏很容易找到有互補專長的人,彼此腦力激蕩,分享人脈,把創意實現出來,再也不是個人單打獨鬥。不但如此,這是一種新形態的組織:傳統的公司組織是員工得貫徹老闆由上而下的旨意;共用工作空間卻是由下而上、讓個人自行依照熱忱和專長組成團隊,反而更有效率(起碼在草創階段如此)。 在這種環境工作的人最好是比較阿撒力,不斤斤計較,否則要跟人計算誰出力比較多,那可就破壞了共用共享的精神。還有,因為這是開放的空間,恐怕不容易申請專利。 美國陸續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移植這種共用空間,政府投資不大,又不用花太多力氣管(最好少管),卻能放手讓大家開創新局,何樂不為!台灣、香港、中國和東亞各地已經有很多共用工作空間(可以自己上Google去找),好像還沒有政府投資的。 ↑本來不認識的人現在卻肩並肩地坐在一起。招待我參觀的人提醒我:裏面每一台電腦都是成員自己買的,不是市政府的錢,奇怪的是大家帶來的都是蘋果電腦——我想這就是這個圈子裏的獨特文化。 ↑ 現在這裡大概已經有30位成員。 ↑工作累了還可以到窗戶旁邊打電動。 ↑ 3D印表機是不可少的工具。 ↑ 這是他們自製的水彩繪圖機,與一般印表機一樣操作,只是“印”出來的是水彩畫。 ↑ 共用的小圖書館。 ↑ 這裏還提供簡單的錄音設備。 ↑ 休息室 ↑ 會議室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