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內外婦兒,四大皆空,醫療生態危機
2011/04/22 22:06:24瀏覽4412|回應0|推薦1

「內外婦兒,四大皆空,醫療生態危機」

公聽會新聞稿0422

 

監察委員黃煌雄於日前(4/14)在第三波全民健康保險改革研討會前會中,發表半年來走訪醫院、醫師訪談結果,發現健保醫療資源錯置,未來應積極檢討健保支出及資源分配問題,也應重振內外婦兒4大科,並呼籲改革健保支出。黃委員的發言,再度點出內外婦兒四科「四大皆空」的陳年老問題。為此,立委涂醒哲於今日(4/22)召開「內外婦兒,四大皆空,醫療生態危機」公聽會,邀請官方代表、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學會、內外婦兒四科醫學會代表,並探討內外婦兒等科,為何人力不足?醫療糾紛及給付制度產生哪些問題?醫療生態的破壞對民眾健康的衝擊,及改善之道為何? 

涂醒哲表示,健保制度常常關注的是如何收錢?但針對內外婦兒四科應如何給付,及解決人力不足,並不破壞醫療生態問題,更是應值得思考的課題,因為這項問題比「人口老化」問題還嚴重,不能再拖下去。 

台灣醫學會及內科醫學會楊培銘秘書長則表示,內科人力不足的問題,相較其他三科來說是較小的,但是人力不足的問題仍會影響醫療品質及醫病關係,這部分仍值得政府加以注意。內科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因為給付制度的不同而影響到醫師走向,使得內科內的不同科間也常在作變換。 

台灣外科醫學會第一副秘書長林家瑋則認為,如何讓次專科醫師的人數作合理分佈,是健保局的職責,而給付制度需作修正及將資源作重分配;至於是否開放部分負擔,讓病人願意補差價,這是值得思考的課題。對於醫療糾紛問題,林則認為不應任由病人提出刑事告訴,否則易破壞醫病關係及打擊醫師士氣。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黃閔照秘書長則語重心長的表示,婦產科人力只占全國各科醫師人力6.8%,人力真的很吃緊,婦產科醫師老化的問題也嚴重,需思考人力上的重新配置;此外,婦產科也常被稱為「作愈多賠愈多的科」,若加上開刀及醫療糾紛成本,則現行的給付制度對婦產科相當不公平,久而久之也消磨掉婦產科醫師的熱情。黃閔照接著說,在現行健保制度下,醫師常被稱為「廉價勞工」,醫師無尊嚴,外界更常把醫師塑造成是愛錢的,這樣其實是傷害醫病關係。 

四大科最後發言的台灣兒科醫學會李秉穎秘書長表示,兒科常被視為是「賠錢科」,也是醫院愈不想投資的科。少子化不是問題,問題出在健保給付不公,政府常常只考量到量,卻不考慮質的問題,而兒科在治療過程中,常常需要用到許多設備,這部分卻得不到評鑑,最終影響到給付。李秘書長並認為,預防醫學作的若愈成功,科別就會愈萎縮,而這不應是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醫療糾紛的問題,李認為醫療院所應先過濾投訴信件,才能糾正不當的醫療生態。最後,李建議醫師若不能入勞基法,至少也應針對醫師制訂特別法,以保障醫師的權益。 

台灣兒科醫學會湯明哲醫師表示,「四大皆空」,原是佛教用語,現在卻拿來形容「內外婦兒」四科,真是諷刺,原因就出在醫界太商業化,太百貨公司專業化,使得醫生在選科時紛紛把「錢多事少責任輕」列首選,也因此導致科別分配的不均;而兒科醫師缺少的情況比少子化還嚴重,這值得社會來重視;另外,兒科的治療過程與所獲報酬是不成比例的,以兒科急診為例,資源多集中在五都,因為病例量多,能夠獲得醫院重視,相對地,偏遠地區的兒科就不受照顧了。 

台灣兒科醫學會林應然醫師則認為,四大科的特點:急診、加護病房、一般病房,人員常需加班,生活品質不佳,醫療糾紛也多,有時還牽涉到黑道,真的可名為「無期徒形的科」,也可謂「內憂外患,婦產兒慘」。林醫師表示,不同科別施用相同的治療方式,卻有不同點數的計算,這是相當奇怪且不合理的,給付問題若不能解決,最終還是會造成人力上的不足。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蕭志文常務理事指出,今天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問題,主要在於健保給付與保費成長的差距過大所致,以基層醫療院所為例,一些科一天就看30-40個病例,但外科及婦科有時一整個月才看20-30病例,產生給付的不公。其次則是四大科的受訓時間長,結果讓更多人更不想踏入該領域,因此上述的根本問題還是在給付制度的不公。 

衛生署醫事處劉明勳簡任技正則表示,目前都會(醫療中心)與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有極大的差距,這明顯是患不均,要如何決解決,政府會加以研議;至於醫療糾紛問題,衛生署其實已有醫療糾紛補償的辦法因應。 

健保局專門委員李純馥針對科別給付不同的問題,提出健保局將在今年啟動RBRVS的方案,而且需要各學會能從中協助。 

健保局黃三桂副局長則表示,四大科人力不足及給付問題,問題不在費用不足,而在分配不佳,要解決「四大皆空」問題,除修法外,在現實面,實不可能刪除現有其它科別,唯一能作的就是漸漸「補足」這四大科給付,方法則是各全聯會應結合醫院代表共同發聲訴求與健保局協商。 

最後,涂醒哲則提出兩項建議:

第一、由衛生署下的健保委員會成立「醫療生態委員會」,下設「研議小組」,由各科學會負起責任及義務提出意見及看法給研議小組,而研議小組則是每星期開會一次,思考應如何解決外界外稱的「四大皆空」問題,可能方式包括:提出日出條款、訂定逐步改善計畫,衛生署則是每個月聽取委員會所作的簡報。

第二、針對醫療糾紛產生而影響到醫病關係及醫師士氣的問題,建議由健保局成立「醫療就業安定基金」,該基金由健保局的費用及各科門診費中扣,並聘請律師來處理相關的問題。 

涂醒哲表示,希望上述的建議,能夠讓「四大皆空」的問題獲得解決,讓醫療生態不再繼續破壞下去。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TuforCongress&aid=5125661